书城文学跨海东征
4220600000003

第3章 骁将孙继先欲跨东海(1)

大海彼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22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国进军命令》,陈兵东海岸,与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守军相对峙,攻取舟山,只待时日!

蒋介石在舟山群岛巡察期间,从毛森给他的军情报告中得知,在宁波,与舟山群岛国军隔海相峙,阵前陈兵的竟是他的“老对手”、“三千发炮弹打不动”的、齐鲁战场上的“老三纵”,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时,却不以为然地说:“22军,山东的那个三纵,好啊!”

石觉说:“这是个难缠的部队。”蒋介石用一种带着十分蔑视的口吻说:“呵呵!三千发炮弹打不动。”毛森说:“现在的军长叫孙继先,灵甫当年就坏在他的手里。”“这个孙继先,我听说过的。”蒋介石嘴上是这样说,似乎不屑一顾。其实,22军的这个孙继先,他岂止是听说过,当年孟良崮不是这个孙继先带的8纵穿插,张灵甫也不会如此惨败。

提起张灵甫,就会勾起蒋介石的无限感伤。这位曾任国民党首都警备司令的少壮中将,原名张钟麟,字灵甫,曾经是国民党战场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也是蒋介石在战场上的希望所托。1947年在蒋介石亲自组织指挥的重点进攻中,他率领的国民党精锐之整编74师,被解放军围歼在山东孟良崮,张灵甫战死,蒋介石闻讯悲怆万分,亲自撰写祭文:

“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其实,从蒋介石的祭文中,不难看出,他对战斗力远远强过于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以乌合之众相看待。由此可见,他对那个隔海相峙、“三千发炮弹打不动”的22军,也不以为然。

蒋介石问石觉:“宁波那个22军有动向吗?”石觉回答说:“暂时还没有发现来犯的迹象。”毛森说:“大陆也没有‘共匪’攻打舟山的情报。”石觉说:“宁波沿海的船只,按校长的指令,大部分被我们带到舟山来了,他们就是想渡海也没有船。”蒋介石说:“宁波的那个第22军,不会从海上飞吧?”石觉附和说:“飞不过来!”蒋经国说:“从渡海作战必需的战略装备来看,匪军还不具备渡海作战的条件。”蒋介石说:“我看他们没有能力攻下舟山!”——这是蒋介石讲的话。跨海东征的故事,就从这句话开始!

宁波那个第22军,这时节,正在宁波的一个教堂里,召开高级干部军事会议,传达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关于解放舟山群岛的指示,商讨跨海东征之大计。主持会议的正是22军军长孙继先。这位孙继先,中等身材,黑黝黝的脸,目光不仅炯炯有神,说事时总是透出一种特有的坚定。战场上,他性情火爆,处事干练,是一位骁将。他1911年出生,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红军的第三、四次反围剿中,英勇作战,当年就被任命为红军连长。1933年调红军学校学习半年后,即调任红军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1934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长征途中,他所在的部队是工农红军的开路先锋,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仗仗都有孙继先的身影。他是17勇士强渡大渡过河的组织者,指挥者,也是与17勇士一起强渡大渡河的第十八位勇士。

1935年5月24日,红军长征途中,到达安顺场,被大渡河天险所阻。

安顺场是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伤心之地。1863年5月14日,翼王石达开在清军的追击下,率军4万余众,抵达紫打地,就是现在的安顺场渡口,恰逢雨季,大渡河洪水开始暴涨,石达开数次强渡都均告失败。在清军的炮击和瘟疫的肆虐下,石达开所部人员大量死亡,到6月初,仅剩7000余人。石达开为了这7000余人生命不再遭到涂炭,携4岁幼子自投清营,后被清军押解至成都,凌迟处死。

72年后,红军到达安顺场,时间比石达开迟了半个月,大渡河水已经暴涨。蒋介石断言,朱德、毛泽东将是安顺场的“石达开第二。”安顺场的国民党守军,在红军到达前,将船只全部集中在对岸的安顺镇,在岸边唯一能够停靠船只的地段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决心要将红军堵在安顺场大渡河对岸。

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奉团长杨得志的命令,组织全营的战斗力,强渡大渡河。

这是一个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余地的硬任务,强渡能否成功,维系着数万红军的命运,也维系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杨得志权衡再三,把这个没有失败可言的作战任务,交给了孙继先。

杨得志说:“孙继先,你敢接受任务吗?”

孙继先说:“我孙继先没有不敢接受的任务!”杨得志说:“只许成功!”孙继先说:“没得话说!”话是这么说,成功谈何容易。

由于安顺场大渡河两岸的船只,在红军到达前已被国民党的守军掳走,集中在对岸国民党军队的控制区。红军控制区的岸边,看不到一只船。

望着滚滚的大渡河,红军要渡河,必须首先要有船。孙继先一面派人上山砍伐竹木,准备自编木筏渡河,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百姓隐藏起来,没有被国民党军队掳走的船只。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24日晚,红军终于在僻静处找到一只船,还有4名船工。这只船,就成了决定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的唯一希望。

大渡河,河面宽仅100多米,但洪水季节水深流急,平常时光渡河都十分艰险,何况对岸还有国民党守军强大火力的阻击。更为关键的是,红军手上只有一条船,强渡大渡河,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为了确保渡河一次成功,孙继先命令二连连长熊尚林,挑选17名英勇善战的战士,组成奋勇队,每人配备大刀、冲锋枪、手枪和手榴弹8颗,实施强渡。

孙继先对奋勇队员们说:“你们17个,加我18个,我们18个人,只要剩下一个,也要把对岸‘龟儿子’的阵地夺过来,迎接大部队和毛委员渡河!听到没有?”

“听到!”17个勇士齐声回答。

“有没有决心?”

“有!”“好!”后来因为水流湍急,为了确保木船不被洪水急流打翻、冲走,船工们必须一起用力,而木船太小,承载不了奋勇队加孙继先18个人,按照船工的建议,孙继先决定,分二批强渡。第一批强渡9名奋勇队员,由奋勇队长熊尚林率领;第二批强渡8名奋勇队员,由孙继先营长亲自率领。

与此同时,孙继先还组织全营的火力,进行掩护。营里的一门小炮,只剩3发炮弹,孙继先指定对岸国民党守军阵地上3个对强渡威胁最大的火力点,要求炮手一发炮弹打掉一个,务必百发百中。

5月25日凌晨,孙继先一声令下,全营火力全开。神奇的是,炮手居然真正的百发百中,3发炮弹打掉了对岸敌人的3个机枪火力点。

17勇士在孙继先指挥下,强渡成功,攻占了安顺场渡口,击溃了大渡河安靖坝的国民党守军,夺取了大量被国民党守军掳去的木船,为红军大部队渡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蒋介石要让朱德、毛泽东在安顺场做“石达开第二”的预言,也随之破灭。

抗战时期,孙继先作为129师坚挺支队支队长,率部入鲁作战,驰骋华东战场。1939年5月,日军得知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无重兵可遣,妄图乘机围歼115师指挥机关,集中了日伪军5000余人,分9路合围115师师部驻地。危急关头,孙继先获得消息,主动率部奔袭,他下达的战斗命令十分简单:“只要我们的脑壳在,就不能让鬼子挨到师首长的脑壳!”

坚挺支队在孙继先的率领下,以强行军抢占了关键隘口凤凰山,奋勇抗击合围过来的日伪军,击毙击伤日伪军1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