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
4184200000017

第17章 秦、汉时期(1)

赵高指鹿为马试臣心

秦始皇死后,丞相赵高用计杀死了太子扶苏,支持呆傻的胡亥登上了皇位,他就是秦二世。但赵高是实际的掌权者,他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然后瞅机会除掉他们。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还不至于傻到鹿马不分,他一看,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但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毒辣地打量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于是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

“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赵高的倒行逆施,后来也终于得到了报应,他在除掉胡亥后,被继位的秦王子婴冷不防地杀掉了。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来形成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项粱先发制人杀官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秦朝社会开始动荡,楚国贵族后裔项梁和其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之地。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他为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商讨。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已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围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发乓响直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

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不如我将你取而代之,于是他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朝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

叔侄俩一前一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但项羽却不等殷通说话,就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了他的脑袋。之后项梁和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开始扩充势力,争夺地盘。

后来项梁在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被杀死,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朝军队,坑杀了降兵20万,还每每于攻城之后大肆屠杀全城百姓,终因不得人心而被刘邦击败,自杀身亡。

知本思义

本故事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项籍传》,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韩信忍胯下之辱成大业

“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诛灭,但毕竟是也一位盖世英豪。但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早年却受了不少奇耻大辱。

韩信本是淮阴人,出身贫寒。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吏,又不会从事生产或做生意赚钱、所以常常到熟人家里去混饭吃,但这些人家也都不喜欢他。

他曾经多次投靠在邻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一连几个月都是如此。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有一天很早就起床把饭做来吃了,等韩信到吃饭的时间去吃时,才发现已经没有饭了。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再也不去这位亭长家。

为填饱肚子,韩信到淮阴城的河边去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有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到了吃饭时间还坐在河边,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知道他没有饭吃,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此后一连数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向老大娘道谢说:“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

老大娘却生气地说:“谁稀罕你的报答呢?一个堂堂男儿汉却养不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韩信听了很感动,立志将来要成就大事业,便开始学文习武。当时,淮阴城有个年轻屠夫很看不起韩信,有一天韩信拿着一把剑在街上走,碰到了这位屠夫,屠夫轻蔑地对韩信说:“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夫又当众侮辱他说:“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把那年轻屠夫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也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其实韩信自有他的道理,他之所以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就是要自己知耻而后勇,从而取得成功。

韩信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后来,项梁率兵起义,韩信拔剑从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兵败后,韩信又跟随项羽的部队,也只做到郎中官。他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得到采纳。当汉王刘邦率兵进入蜀地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奔了汉军。开始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终于得到萧何的赏识,被萧何全力保举给刘邦做了大将。从此韩信率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特别是垓下会战,韩信帮助刘邦彻底打败了项羽。

天下平定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达封地,找到当年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赏给黄金一千两作为报答。又找到那位亭长,只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最后,他召来那位曾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屠户,不但不杀他,反而还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并对将领们说:“他是一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时,我难道真的不敢杀他吗?不是的。但我杀了他就不能成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我忍辱而达到了现在的境地。我真该谢谢他啊,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知本思义

这个故事来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说:“淮阴屠(屠夫)中有侮信(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胯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算是奇耻大辱,因为谁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但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所以这个词也用来说明某个人能忍辱负重。

项羽破釜沉舟败秦军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身长八尺,力能扛鼎,胆气过人。史载项羽:“重瞳骈肋,有拔山扛鼎之力”,眼珠中有两个瞳孔,肋骨不分左右、长在一起,并且天生神力,当时人认为这是能当皇帝的异人之相。项羽自己也这么想,当秦始皇南巡至会稽郡时,项羽和叔叔项梁去看热闹,项羽见了秦始皇在车上端坐着,不可一世的样子,便说:“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说这个皇帝老儿没啥了不起的,我就能取代他!

青少年时的项羽就志向远大,一心要做大事,项梁教他本事,他却“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项梁非常生气,项羽却说:学书足以记名姓就可以了,学剑的话,也只不过能和一人决斗,没什么大用,我想学能敌万人的东西。项梁听了大喜,便教他兵法,项羽学了一段,便略知大概。

所谓时世造英雄,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列国之后人也纷纷起事,早已忍耐多时的项氏叔侄杀郡守殷通响应,开始了反秦和逐鹿天下的军事生涯。

二世二年,冬天,陈胜派遣部将周章率几十万军队进攻秦廷。二世胡亥大惊,负责修筑骊山陵的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隶70万迎击起义军,一战便打垮了周章军,周章率残部逃至曹阳,章邯又追至击破,周章再次败走渑池,章邯又追至大破之,致使周章自刭。接着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

荥阳将军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攻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接下来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庄贾杀死,开城降秦。名的将领都已经死了,章邯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又大破赵军,将其围困在巨鹿城。秦将王离又在前面帮助章邯围困赵军。

此时,因无大将可用,年轻的项羽已被楚怀王封为楚国上将军,带领3万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项羽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意志,率领全军渡过漳河,之后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只携带三天口粮,以激励士卒拼死决战,做好了不战胜敌人就不活着回来的打算。

在项羽坚强意志的激励下,楚军一到就迅速围困了王离的军队,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在与秦军遭遇时项羽也是身先士卒,率领楚军拼死力战,双方打了九仗,楚军九战九胜,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并大破章邯率领的秦军。

章邯率秦军残部退至棘原驻扎,平定陈胜后,章邯率兵继续向东,项羽驻扎在漳河南岸,双方之后又交攻打魏咎的魏国,在临济城大败魏军和来援的齐军,迫使魏咎自焚,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接着又在栗县(今河南夏邑县)战败项梁的别将朱鸡石、余樊君等,并追击田儋的堂弟田荣至东阿。此时的章邯自率兵以来未曾一败,他率领秦军以过人的军事才能重重地打击了起义军的力量,俨然已成为秦王朝的守护神。

后来章邯又率秦军夜袭定陶之楚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至此楚地有战一次,项羽率领军士在河水上攻击秦军,又把秦军打得大败。之后章邯迫于项羽的军威和秦朝廷的政治压力而投降项羽,秦朝的军力遂灭,而各地诸侯军也都归附项羽,使其军力增加到40万。

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也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此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也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而项羽以3万兵士破数10万秦朝大军,如此悬殊的战果,以及项羽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超人勇气,杰出的军事才能,都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后来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秦三世子婴,火烧阿房宫,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实现了他将秦始皇“取而代之”志向。

知本思义

破釜沉舟的说法,

《孙子兵法·九地》中就曾说过,其中说:“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但还没形成典故,上面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直接造成了破釜沉舟成语的形成,后人们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去做某事,不留退路,义无反顾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进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当时秦朝已无兵可防,秦三世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便向刘邦投降。子婴“以素车白马,系颈以绳,封皇帝玺符节,从咸阳城中出来降轵道旁。”诸将见了,有不少人都说杀了他算了,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降子婴的秦王之位为普通官吏,自己率军西人咸阳。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为了不至于失掉人心,下令封闭王宫,还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并当众宣布:“秦朝的严刑苛法,把老百姓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即: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依所盗之物判罪!”关中人民听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同时刘邦还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

这件事刘邦就做得很有分寸,关中百姓听说之后都大喜过望,纷纷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刘邦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之后他撤出咸阳城,还军霸上,并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样一来,关中百姓见刘邦不取百姓分文,还怕士兵给老百姓造成麻烦,就更加高兴了,唯恐刘邦不当王。

刘邦善待关中百姓这一举动,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他对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于财货和女人,现在进入关中后,却不贪财好色,说明他的野心不小啊!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做事很有分寸。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阵后杀人和“收其货宝妇女”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本思义

“约法三章”的典故就是出自于上面的故事,首见于西汉司马迂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它相当于订立了大家必须遵守的法律。现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仑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楚怀王曾经跟他们俩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

关中即今天的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一带,是秦国的本土,由于秦国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力量和军事工程也有强大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都在今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项羽想就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