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越竞争:狼烟背后的广阔天地
4149400000002

第2章 竞争哪儿错了:竞争的狭隘性(2)

6.人才竞争。这个竞争的观念只是在近一段时间才为人们所广泛认识。企业意识到,物质、资金等资源并不能带来价值的增加,必须有人的劳动才赋予它们流动性,使它们拥有价值。人才之所以不凡,就是因为可以使这种流动性加速,变得更高效、更稳定,使企业获利。但是,人才竞争的结果同样喜忧参半。当前中国,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另一方面是高级人才的价格飞速上涨。我们并不反对给予人才合理的报酬,但是在一个狂热的市场中,“商品”的质量往往被人们忽略。竞争的人才市场使人才数量增加,但其中也不乏“南郭先生”,对这点,企业必须十分警惕。

7.信誉竞争。信誉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取得社会和消费者信任的程度。金融界中,信誉是一切的基础,在企业界中,信誉是生存的关键。信誉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只是竞争中的某些企业在赢得信誉上耍尽手段,这未必是件好事。有的企业不缺资金也要贷款,无非是为了给别人一个“良好印象”,以期在危机时银行能助一臂之力。这种手腕自然高明,只是银行却可能要因此而赔上一笔。

(第二节)竞争对企业的误导:节目光狭隘

历史上,竞争是有其重要功绩的。它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大量涌现。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美的。它总有它的缺陷,人们看不到,只是因为它的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之中,掩盖了问题的出现。竞争的误区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表现得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到了今天,企业规模已大到等于一两个中小国家。世界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小。企业对人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经济学者已在惊呼,世界日益掌握在少数跨国集团手中,它们之间的竞争行为将对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其实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大量关于竞争弊端的问题。现在,我们是要来深入思考一下带来这些弊端的根本何在?动物界中的生存竞争,是由于生存空间有限,可利用资源有限;企业竞争是由于市场有限,原材料有限。海洋生物登陆是生存所迫,但一旦其成功,却又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其他生物只能在海洋中为剩余不多的食物而厮杀;人类从劳动中学会了使用工具,从而他就与其他动物产生了不平等,因为他可以不用自己的爪和牙,就可以猎取兽类。这样的进步,都是由于竞争所迫,但是胜利的关键却并不在于打败了对手,而在于成功地对竞争环境实现了超越。陆地生物未必比海洋生物强大,但是他逃离了残酷的竞争,找到了生存繁衍的新空间;人类远不如猛兽那般强健,但是他却拥有了武器,从而避开了于己不利的肉搏。竞争存在的客观性在于有限性,即现实可利用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于是不同的主体为了生存而竞争,以便打败对手,独占资源。但是既然可利用的一切都有限,那么即使竞争中的获胜者,也未必就能长久生存,因为资源总会消耗。现有的一切束缚住了人们的手脚,人们无法再获得新的发展。企业系统理论中讨论企业发展的周期性,即认为企业有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最后总会灭亡。

的确,产业史上能持续百年的企业相当地少。大部分都是随着一个行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这个行业的没落而衰亡。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不懂得竞争;相反,他们中有许多曾是竞争中的胜利者,甚至曾垄断一个行业,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深陷于该行业,使企业戴上了紧箍咒:行业规模已不能再为企业提供舞台了。于是企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无法从衰败中挣脱出来。他们中,有不少企业是由于领导者的目光短浅,没有看到悬崖就在眼前,有些则是因为规模实在太过庞大,发展的惯性使他们无法改变方向。而那些维持了许多年的企业,也不过是由于延缓了行业消亡的日期。我们可以想象,现在成为支柱行业的汽车,已经看到了末日来临。石油再过几十年将被采光,铁矿经过上千年开采也已经所剩无几,今天的汽车尚能纵横天下,但到能源耗尽的那一天,他将怎么办?世界上其实很少有像汽车这样巨大的行业。

大多数企业不过是在一个短期的、狭小的空间中谋求生存,对这种企业来说,竞争的压力有增无减,负者负矣,胜者又能怎样,当终于迎来“笑傲江湖”的一天,面临的已是没落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误导就在这里,它迫使企业为近期的利益而奔忙,无暇顾及长远的生存命题,它让企业为存在于现有的位置而奋斗,不能了望未知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在一条狭窄通道中不顾一切向前冲,根本就不知道前方通向何处。竞争使企业失去了灵活性,成为深陷于一爿角落的无助者,即使知道大地将沉没,也无法自救。于是企业不能长存。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不能永存,但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大的利润,‘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我们的目标总算达到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看到企业为竞争而付出的代价,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最大利润可以实现。前一节在讨论竞争内容时,我们已经发现,竞争使本不复杂的过程变得复杂,本来很廉价的产品变得昂贵。大量金钱不是被用于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东西,而是用于影响人们的选择;众多人才没有将精力投入到提高企业能力上,而是被牵制在一场无边际的消耗战中。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在竞争中永远也无法获得最佳利润。

由此看来,竞争并不是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它是在限定条件下的选择。但是上帝真的就没有赋予人类别的什么东西么?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是无限的空间。你要问它在哪里,不用急,本书就是要为您指出这样的新的生存方式。

(第三节)竞争对社会的负面效应:节污染与浪费

一、竞争使企业降低投入产出率,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不仅仅只有这些

竞争给社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浪费:无数树木被砍伐,目的只是为了造出漂亮而无用的包装;为了“方便”的目的,大量物资被人用了一次就扔掉。电力消耗在闪光的广告中,自吹自擂的叫喊让世界不得安宁。竞争者为了让产品更可爱,绞尽脑汁,编出无数种说法,让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糊涂。竞争者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混淆视听,不惜炒作市场,搞出一次次热潮,造成一起起畸形消费热潮,让消费者买回一堆有名无实的产品,让投机者大赚其钱,让实业家不堪忍受。

其实,竞争对社会的消极作用是在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市场形成之初的竞争是优胜劣汰,带给世界的是良性的循环,但是正如前面所言,市场的容量有限,当产品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市场也日趋饱和时,企业便开始白热化的竞争,即一种相互残杀的恶性竞争。既然在产品本身下功夫已潜力不大,于是竞争者开始别出心裁地往产品中注入新的价值观,以影响人们的判断。一时间,对任何病症都有显著疗效的保健品,能让成人也长个的鞋,除了止渴还能防病的饮料,学习、工作、娱乐三位一体,又不是计算机的学习机充塞市场,人们并没有要求有这些功能特异的东西,只是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再加上炒作者的种种手段,于是人们把东西一件件往家里搬,结果只是无数的抱怨与后悔。企业没有错,不这么做它无法存在;消费者更无辜,谁来替他们申冤。像这种低层次,浪费巨大,又毫无必要的行为,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下下之策。这样的竞争除了扰乱市场,对社会、企业、个人都没有什么好处。问题是在这种极限中生存的企业已经没有别的能力去超越自我,他们只能靠不断制造几近怪异的产品来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又舍不得退出:怎么能将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送人呢?所以为了过去的代价,为了放弃的不是自己,这种竞争还在持续,还在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混乱!

二、 竞争初期,企业通过努力,提高了生产力,这是有利于社会的

竞争进入白热化之后,企业将不能容忍任何对自己的威胁。当一种新产品、新工艺出现,掌握该方法的企业就将向原有的企业发出挑战,而这是后者无法接受的。他们将不惜一切地压制这种创新,为了自私的目的阻碍社会发展。有些企业甚至强行收购那些能够创新的企业,然后将之束之高阁,因为他们不能忍受转产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

三、竞争还给社会环境带来巨大的伤害

许多产生有害废弃物的厂家,如造纸厂、化工厂等,为了节省一些成本,不假思索地将废水排入河流,废气排入空中,污染我们的生存空间。你要责问这些企业为何如此不讲社会道德,他们也许会回答你:“一切为竞争让路!”的确,竞争使企业没有精力来关注他人的生活,竞争使企业将每一分钱都投入战斗。竞争的企业,谁会来关心我们的社会呢?

对于一种产品,淘汰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一个行业,由盛转衰是历史的必然。竞争,使企业只能埋头前冲,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喘息。适度的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恶性竞争反而阻碍人类进步。竞争只是一个时期内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永恒的选择。企业的生存决不是只能通过竞争,它还可以超越竞争。各位企业家,请把眼光从那狭隘的竞争圈套中转移出来,让我们来理智地思考一下企业生存的真正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