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别人犯了错误或表示愤恨时,我们是多么快地把他贬得一文不值。更可笑的是,我们抓住了别人的一次谎言,而忘了自己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谎。要想具备做人的资格,必须记住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我们是善良与邪恶、成功与失败、信心与失望、友情与孤独、勇气与恐惧的混合体。人之所以相同,在于他们一生中有伟大的时候,也有渺小的时候,因时而异;唯有经过宽恕,我们才能发现,在我们一生当中,伟大的一面占了绝大部分的时光。
周作人做官时期,他的一个旧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
一次访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里屋人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
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而用他是何道理。周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英国小说家理德有本书名为《设身处地》。如果你能使这四个字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进而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一定会是快乐的人。光说无益,而要实际去做到这四个字,使你更臻于成熟并寻到自我。因为当你批评与你意见相左的人时,他也会像你支持自己一样,尽量维护他本身的权益,因此你必须三思而后行。
当你被疑虑与缺乏自信所征服,被侵略与恐惧所征服,你就受到了压力。你要抨击他人时,不妨先自问:"要是我在他的处境之下,我会怎么做?"
最受朋友们欢迎的"小点心"
朋友的意义,在于相互的关怀、帮助与分享,割头换颈的,那是传说里的义气,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细心体贴对方的感受,宽容、快乐,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人。
1.穿插时间与朋友联络
许多人都说:"我想多交些朋友,就是没有时间。"其实,只要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就能腾出时间去做。
杰克是一位忙碌的律师,但他巧用心思,跟友人保持联系:跟甲一同逛街购物,跟乙打网球,跟丙一起到一家平常喜欢的馆子去吃午饭。
杰克有一本"友谊簿",在每个月的第一天,他都会从抽屉取出这个簿子,看看有哪些朋友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络,然后打电话给他们。
2.关注对方的切身感受
陪朋友共渡难关固然重要,但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表示关怀的行为,例如打个电话祝贺生日,寄个问候卡并写上"头痛好了没有"之类的问候,都能联系友谊。
《终生朋友》一书的作者史蒂芬.达克,请人们回忆他们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对话。他发现,那些最重要的谈话通常只有两三分钟。达克说:"能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关心他们的,不是谈人生意义的长篇大论,而是诸如"祝你谋职面谈成功"之类的几句话。"
3.要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
有些人拒绝向朋友袒露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敢在朋友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青在学校里和另外两个女孩很要好。有一个星期天,这两个朋友结伴出去购物没有邀请小青,使她很伤心。她们二人回来时,小青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假装不在乎。可是由于她实在觉得委屈,结果脱口而出,把她的难受心情说了出来。这两个女孩突然明白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对小青多么重要,连忙同声向她道歉。于是,小青便在友谊方面又上了宝贵的一课:必须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觉得跟你没有距离。
或许你会以为,如果你让朋友看到你的缺点,他们对你的好感就会减少。其实,他们可能反而因此更喜欢你。在友谊刚建时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以使你更令人喜爱。
每逢有位朋友因为做了某件蠢事或尴尬事而懊悔不已时,马克就会把自己做过的一件傻事告诉他:"有一次我在前往机场途中停车下来寄信,结果将机票也一并投进了邮筒!"
4.不要过于计较得到与付出
对于做朋友所应尽的义务,人们往往很执著:上一次电话是谁打给谁的?上一封信是谁写的?如果你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定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纽约市某旅行社的老板史蒂拉.伍尔芙,借旅行的机会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几十位朋友。她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在交友之道上,奉行大仲马对友谊所下的定义:"不念所施,勿忘所得。"
史蒂拉见到朋友有困难,必定全力帮忙。朋友遭到解雇,她就雇用他在她的旅行社里工作。她的单身朋友感叹孤独寂寞,她就替他牵红线。但是,史蒂拉从不把她给别人的恩惠记在心上,倒是常把朋友给她的回报挂在嘴边。
5.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如你觉得帮朋友是件乐事一样,你也应该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有一次,安娜要到另一个镇去采访,但她的汽车却坏了。她的朋友玛丽自告奋勇,愿意开车约100公里送她。可是安娜不想麻烦她,拒绝了。
安娜挂上电话时,从玛丽的声音中感觉到她似乎十分失望。从那时起,她们的友谊冷淡了下来。后来,有一天,安娜打电话给玛丽,说自己将要去度假,但不知如何处置她的猫。"让我来照顾它吧!"玛丽热切地自愿帮忙。这次,安娜满怀感激地接受了她的好意。此后,她们的友谊加深了。这个经验使安娜体会到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你想某个人成为你的朋友,请他帮你一个忙就行。"
化解冷遇的妙手
对无意性的冷落不必在意,也许对方自己正心事重重不得开解;对于有意激怒你的冷落,须知"伸手不打笑面人",若拂袖而去岂不正中他下怀?
人与人之间常会有"冷遇"现象发生,例如:托人办事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如下适当的对策: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乱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派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
他忿忿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是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来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是面对面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后,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并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的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
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服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使对方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