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的语气最易博得信任
同一件事,用疑问或肯定的语气讲述,给人的印象会相差很远。自信的、肯定的言辞,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是一种合理的夸张技巧。
一位水果商谈起生意的趣事时说:有很多水果很难从外表去判断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问老板:"这个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橘子甜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暧昧不明的语气回答说:"大概很甜吧!"或"我想不会酸吧!"那么十个客人中定有七、八个掉头就走。
但是,同样的货物,如果改用同样的语气表示:"如果我这儿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我这里绝对不卖不甜的西瓜!"奇怪得很,这些货品就能很顺利地脱手。这虽然是商场上的推销的口才,事实上如果能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或橘子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必能达到畅销的目的。所以,我们如想在自己的内心里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只说"一定不会酸",而不说:"大概不会酸吧"运用肯定的语气,无疑是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人们都愿意与身份较高、能力较强的人交往,不愿意结识整天垂头丧气、愁眉不展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常与得意的人、能干的人接触交往,就会充满信心,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了。
这样看来,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刻意说得很低,也不要过于谦虚。你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认识你才会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
如果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讲遇到的困难,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方听了会感到失望,对你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当然,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再春风得意的人,能力再强、地位再高的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所以交谈时很容易说起不顺心的事。但对初次认识的人来说,往往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一种幻想,潜意识中常盼望对方是个能干的人,希望成为私交。如果你令对方失望,他会认为没有必要与你交往了。
当然,夸张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虽然不了解你,但你应该有多大能力,别人大致上是心中有数的。说低了,他会不以为然,瞧不起你;说太高了也不好,弄不好露马脚反而弄巧成拙。因此,这就要求你在说话时要把握好分寸。
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不但要把现在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也有做的可能性。你讲给对方听时,对方一般是会相信的,而且你已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下一步的打算,自然他不会认为你是在骗他。在讲下一步打算时,你要充满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你若把再下一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成了吹牛,对方就不会轻易相信。像一个小学生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样,让人觉得有点荒唐。所以只能把打算提前一步说出来,不能把提前的好几步都说出来。
这种技巧关键在于,不要超过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雄辩家中,政治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分辨不清的是非,甚至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现象。他们能把死人说成活人,把活人说成死人。其话语非常明确,充满自信。
奇怪得很,这些政治家所说的话会使数以万计的听众满怀信任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他们发表言论时,经常使用"绝对"、"一定""完全"、"百分之百"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确判断例如,一位政治家在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到街头演讲,经常说道:"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我绝不食言,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关于这一点,请绝对信任我,我可以对天发誓!"听众开始时会半信半疑:"事情会这般绝对吗?"但听久了,耳朵里听到的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接受了。
小是小非别太较真儿
有时候,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注意别赢了一场争论,输掉了一次机会。
总想与人较劲,不是一种很好的做人品质,当然也不是很好的做事方法。善于做人者时刻以减少辩解为良策,去应对冲突,因为无用的辩解是最大的空耗。
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一些爱讲死理的人,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他们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遇到这种人,千万不能和他们硬抬杠,最好的办法是不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和他们争论,敬而远之。让他们沉醉在一种良好的感觉里,而你则只要达到了你的目标,岂非是更好?
有时候,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最后,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还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的,争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儿的代价呢?
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有时却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是美国职员克多尔讲的关于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您好!"我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总转动眼睛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我会义正词严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我现在才不会这样说呢。既然老总能睁眼说瞎话,我又何必与他计较呢?我要的是他的签字。于是我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我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我再把文件放到杰克先生面前时,他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其实他比我还清楚文件原稿的去向。
是的,这就是我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我不赞成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我也不赞成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还是实际些吧!说到实际,谁是谁非也并不重要,可能即便我对了上司错了,我也会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下台的台阶,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主动言和,你可以当做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它还包括更深的层面: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主动言和更需要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合作得以延续。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绝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上司及同事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真正善于做人者都明白"放弃也是一种成功"的道理。有些事情,假如你非要辩解清楚,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让自己伤筋动骨。
体贴入微的人心战术
分析那些在社交场合广受欢迎的人,其实只是参透了人心的微妙,留意了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
人心微妙,事无大小,越是小事中,越可体现出一个人的风范修养。
据说印度圣雄甘地一次到外地办事,上火车时一不小心把一只鞋掉到了路基边上,他想下去拿时火车已慢慢开动了,于是圣雄甘地把另一只鞋也迅速脱下来扔到路基边上,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样别人就能捡到一双能穿的鞋。"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甘地之所以深受印度人民的喜爱,就是他的这种胸怀。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之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一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一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释说:这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带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丰臣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其选在自己幕下,使得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在和没有任何了解的对方见面之前,若能稍微下工夫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定能给予对方好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的任务后,便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给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一个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女王有一只杜宾种的长毛犬,于是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印有该犬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的那天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主动要求和他握手。
与人交往的时候,你不一定要付出很多。实际上,从小的方面为别人考虑,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待别人,是最能赢得人心的。
在人前展示你的攻防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示弱"是一种弹性的处世手段,可以避免冲突、保存实力;而在人前显示自己强大的一面,也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让他人看到你的强大,你的利益和尊严才能够得到保证。
俗话说得好:"只有不快的斧子,没有劈不开的柴。"人在名利场上行走,难免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人,只有让他看到你强大的一面,他才会向你服输。
中国宋代名将王德用被任命为定州总管,率兵抗击契丹人入侵。为打败契丹,他日夜训练士卒,希望他们成为可用之才。过了一段时间,军容整齐,兵强马壮。恰好有个契丹探子来偷偷侦察,有人请求立马把他杀了。王德用说:"不用,让他看一下我们强大的军队,回去据实报告吧。"接着继续训练士兵仪式,故意让那个探子看。第二天,王德用又故意举行盛大阅兵,战士们都生龙活虎,精神振奋。王德用假装公开下令:"准备好干粮,听我的旗鼓行动,去征伐契丹。"那名探子听后赶回去报告,说汉兵将大举进攻,吓得契丹王赶忙派人前来议和。
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他人看到你强大的一面,这样,你的利益和尊严才能够得到保证。
井植薰16岁进入松下电器工作,20岁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任命为第八厂厂长。他高高兴兴去上任,准备大干一番。谁知道那帮粗野的工人见他长得白白净净、文质彬彬,都笑他是个"白脸小和尚",根本不服从他的领导。井植薰开始不跟他们计较,在对工厂进行深入了解后,决定实施几项改革措施,但遭到了工人们的强硬抵制。井植薰在大会上三令五申,在私下里谈心说服,总算将改革措施实行下去。
为了树立威信,井植薰决定首先要震慑几个带头工人。他的酒量比较大,有什么事,他就请工人们在酒桌上谈。他还知道一种喝酒不易醉的方法:饮酒前大量饮水,酒量可大增。而工人们干了一天活后,空腹喝酒,比较容易醉。所以,每次比拼酒量,几个人加在一起也喝不过他。渐渐地,那些反对派都被他折服了,对他言听计从。他在管理上再也没遇到过什么阻碍。
显示自己的强大,并非让自己在交往中具有攻击性,只是要向人适时表明自己有足够的攻防能力,这样无论是谁,都不敢轻易动你的脑筋。
如果你没有震慑他人的强项,必要时可以采取"破釜沉舟"的手段,大家都想"零伤亡"取胜,突然蹦出个不计后果的人,确实让人心里犯怵。当你做出破釜沉舟的姿态时,对方就会掂量掂量是否值得与你作对,并很可能就此放弃抵抗。
另外,你也许有某项别人远远不及的才能,如唱歌、跳舞、打球、下棋等,虽然这些才能跟你在工作中的竞争力没有多大关系,但当你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出来时,却能让人觉得你不是一般的人物,由此对你产生敬畏之心。
总之,人性天生自有恃强凌弱的一面,我们在这世间行走,只要掌握了人性的这一面,适当地采用一定的手腕,让他人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便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对我们做人行事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别让"技能"阻碍升迁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着某种突出的技能,是本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而这种技能又牢牢地拴住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后来人一个个升上去,而自己只能原地踏步。于是,如何兼顾"技能"与"职位",就成了首要的问题。
老肖到机关时,才22岁,大学刚毕业。在那时很被领导重视,一进来,就让他做了秘书。
肖秘书果然称职,写起报告、总结、典型材料来,洋洋洒洒,又快又好,深得领导赏识。领导是南下老干部,对肖秘书宠爱有加,肖秘书受此礼遇,十分感激。
几年后领导退休,新领导上台,该升的升,该贬的贬。老肖当了办公室的副主任,主持工作。办公室同时进了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做秘书。
学生刚出道,笔力嫩着呢,加上没摸透领导的性格,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改都没法改。领导就常让老肖操刀重来。为静心写材料,老肖就常常不坐班,躲在家里写。机关办公室事多,头儿不在,办起事来就不方便。领导考虑了一下,决定成立一个行政科,让小青年负责,以此来减轻老肖的担子。于是,主持工作的肖主任,实际上又回到了秘书工作岗位。
笔杆子老肖从此就成了机关雷打不动的秘书,从叫小肖一直到叫老肖,几十年光阴,全在那方格纸上度过了。看到办公室的同事一个个走出去,升上来,老肖心里不是滋味。有时听到别人恭维他是笔杆子时,他恨不得把手中的笔折成两段。但他工作起来还是一丝不苟,写起材料来依然花团锦簇,他不为别的,为的只是保住那"笔杆子"的名节。
有一天,老肖看到一则故事:一个车技很好的司机,几十年来一直给领导开车,总提不上去,而车技差的,都被领导派去做行政工作了。
老肖于是受到启发,此后给领导写讲稿、写总结时,总是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领导提醒甚至批评了他几次,他依然如此。领导便想:肖秘书只怕是老了,思维呆滞了,正好,机关要精简一批人,何不把他刷掉呢?
于是做了几十年秘书的笔杆子老肖,就理所当然地被刷掉了。这个结局,是老肖所没料到的。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故事,它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机关与各类团体中,技能型人才如何自处?
在现实中,善说且善做者最好,但为数确实不多。一般情况下,善说的往往不善做,善做的往往不善说。而做得多的,不一定收获多;做得少的,也不一定收获就少。这不单单是"伯乐"的失误,对自己的处世方法也应该做一下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