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4125200000024

第24章 审时度势,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3)

竞争状态下也有合作的机会。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企业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加快创新速度,当企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全球化的压力时,兵戎相见的竞争对手也可以在不损害各自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进行友好合作。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双方共担风险、共担成本、共享效益、共享资源与人才。

为什么会有合作基础的存在,要怎么样才能形成合作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共同利益。在商业竞争中,利益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东西,当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谈合作,合作才有现实的意义。

一代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未来不存在竞争者,有的只是以更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合作者,以便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更多的选择方案。在商业活动中,竞争被看做是一种游戏,但其实,竞争更是一种艺术。竞争双方需要相互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合作。当领导者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时,最需要做的是学习他,而不是挑战他,是弥补他而不是夸大他。先学习他的长处,然后再超越他,以获得竞争成功。

参与商业竞争时,企业领导者要注意建立一种和竞争对手互利互赢的理念。现代商业竞争不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和一个产业链的竞争。当企业参加了生产链,那么曾经的很多竞争对手都会变成合作伙伴。

商场上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对手到朋友,双方握手言欢,甚至携手合作。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在计算机业,微软和英特尔构成的合作在现代信息社会被誉为震撼全球的"世纪联盟"。微软和英特尔两个公司各自主攻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而这一软一硬渐渐在计算机市场上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软件必须依赖硬件才能发挥作用,而硬件也同样离不开软件系统的支持。微软和英特尔为了让产品结构能互补,创造更高的利益,终于走到一起携手合作,并结成联盟。微软和英特尔自合作开始,两家企业就紧密协作,默契配合,使产品间达到兼容和完美匹配,为了配合对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双方不断努力,生产出新的更高端的产品。

我们都知道,英特尔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分别成为个人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控制着计算机的中枢系统,两者在市场上的互补性使他们都认为对方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并都给予了对方步调一致的响应,他们的合作打造了计算机高端品质的保证。

企业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面临着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一是对未来未知事件的不确定性;二是合作对象之间对未来事件可能做出的反应的不确定性。而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从竞争者到合作伙伴,要求企业领导者观念的现代化,如果我们没有开阔的胸怀,不能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只是关起门来,自己做老大,那么企业的春天是不会来临的。

把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要确保合作有成效。企业双方决定合作,需要从很多具体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包括承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并制订应对策略。在合作之前就开诚布公地谈好,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考虑,确定进一步合作的条件是否成熟。这样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转为合作伙伴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竞争。合作不排斥竞争,何况,在市场商业化的大趋势下,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竞争无时、无处不在。但是,双方既然合作了,那么竞争就只能是良性竞争,合作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创新。一个比较团结的团队,一个比较协调的企业,才有利于合作。假如合作双方都在挖墙脚,在互相拆台,这样哪怕各自的企业里面都是优秀的人才,各自的企业也都是市场竞争中的强者,能否合作好也将受到质疑。"以打击别人为荣"、"以误导他人为乐"的方式,无法与之合作,也无法提高竞争力。

以不变应万变是应变的良方

以不变应万变强调的是 "变",而不是 "不变"。领导者在遇到复杂的情况时,要审时度势,以不变应万变。

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说过:"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在日益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内部也瞬息万变,不少企业都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形势,领导者如何把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决策不确定的劣势转为竞争中的优势?其实,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以不变应万变是最佳的决策。

纪晓岚所著的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上所记载的一个民间传说就蕴含着这个哲理。

一个叫道树禅师的和尚建造了一所寺院,他跟道士的庙观比邻而居。然而,"僧道不两立",道士对观边的佛寺耿耿于怀,每天都变些妖怪骚扰寺里的僧众,把他们吓得逃走。不是今天呼风唤雨,就是明天电闪雷鸣,再不然就半夜让妖怪出来大吼大叫。道观用这一招确实吓走了不少年轻的小和尚。但是,道树禅师本人却从不为所动,一次也没有被吓跑。

到了最后,道士把所有会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在隔壁住着。道士觉得很丢人,于是灰溜溜地搬走了。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这些道士的法术实在是高强,您是用什么办法才战胜他们的呢?"

道树禅师回答:"我没有用什么方法战胜过他,如果硬是要说,就只有一个 "无"字。"

"无?仅凭一个无字你怎么可能战胜他?"

道树禅师说:"他们有法术,但是他们的法术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的;而我无法术,但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 "不变"当然会胜过他的 "万变"了。"以不变应万变一直是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之一。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带领员工同许多显性的和隐性的势力对抗,这时如果鲁莽地以变制变,就很可能进入对方的圈套,扩大事态的发展。

虽然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对方乐见的,但是对于你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会带领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面对复杂的情况。

很多人常常把 "以不变应万变"错误地理解为 "不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不变应万变"本身就是变,而不是不变。中国自古的管理智慧就不是以"不变"为观念,而是以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实状况。现实状况是可以随时应变的,而原则则是千古不变的。因此,"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强调"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首先,以不变应万变要表达的是变。一些人认为的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不变的错误观点需要完全纠正过来。要记住:以不变应万变是要告诉我们,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其次,以不变应万变包含两个部分:万变和不变,万变的部分要 "有所改变",而不变的部分则称为 "有所不变"。"有所改变"是 《易经》中所讲的"变易";"有所不变"则是 《易经》中所讲的"不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相生相克的矛盾相对论中存在的。世界上有所变就一定有所不变,因此,不变也是一种变,变也是一种不变。领导者要站在 "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探究 "有所变"的部分,才不会在复杂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

再次,当面对复杂情况时,时间不停地朝着不好的方向流逝。领导者要预见到的情况是事情会越变越糟,所以必须以人力使其朝着好的方向改变,才能化解危机。

最后,企业领导者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最好先想不变,而不要先想变。凡事如果在一开始就想改变,那最后就会变成为了改变而改变。这样下去,最终就会变得无路可走。领导者要对企业的成败承担最大的责任,先想不变,然后再想要不要变,这样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最大的智慧精髓就在于一个 "稳"字。

越是在复杂的情况下,越要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指挥若定,这才是大将风度。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连续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雨,京城里的民众都很惊慌,纷纷喊着:"大水来了!大水来了!"老百姓们四处奔走,相互践踏,老幼哭嚎,长安城里乱成了一锅粥。

大将军王凰建议皇太后和皇帝以及后宫里的人乘船,而其他官吏则上城墙避水。这时群臣都赞成王凰的意见,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无道的国家,大水尚且不会冲进城郭,今天为什么会有大水在一日之内就暴涨进城呢?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官吏百姓到城墙上去,那样会使百姓遭到更严重的惊扰。"

汉成帝听从了王商的意见,没有下令。过了一会儿,秩序稍微稳定了些,汉成帝派人去查问,得知果然是谣言。汉成帝十分赞赏王商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临危不乱,稳中求胜是领导者一个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与领导者的判断能力有关。凡是自乱阵脚的人,遇事也就没有主见。由此可见,心平气和的领导气质、定力深厚的领导素养都不是凭空而来,是以对事情能够由表及里的见识为基础的。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 "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按照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归结起来,巴菲特的天才投资理念就是依据 "以不变应万变"而来的。

市场是无情的,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遇到复杂的情况不是一种意外,而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成熟成长,正是需要经历这样的状况。巴菲特的事例说明,沉着冷静地以不变应万变是领导者一种重要的素质。当企业遇到故事中众人慌乱的情况时,领导者要先稳住情绪,冷静下来。至少要让员工看到的是你胸有成竹的姿态,审时度势,掌握事件发生的根源,再以不变应万变,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