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第五才能大小,其准不同。
量力而授,所任乃济
【原文】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①。愚以为此非名也②。夫人材犹器,大小异,或者以大鼎不能烹鸡,喻大材不能治小,失其名也。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先有定质,而后能名生焉。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
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③。宽者弘裕,急者急切。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宜治大,急切宜治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④,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切则烦碎,事不成。急小之人,宜理百里⑤,使事办于己。弘裕则网漏,庶事荒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明能治大郡,则能治小郡,能治大县,亦能治小县。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能大而不能小,仲尼岂不为季氏臣。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鼎能烹牛,亦能烹鸡,铫能烹鸡,亦能烹犊。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⑥,则岂不能烹鸡乎。但有宜与不宜,岂有能与不能。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文者理百官,武者治军旅。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⑦,修己洁身,总御百官。有立法使人从之之能,法悬人惧,无敢犯也。有消息辩护之能⑧,智意辩护,周旋得节。有德教师人之能,道术深明,动为物教。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⑨,云为得理,义和于时。有司察纠摘之能⑩,督察是非,无不区别。有权奇之能,务以奇计,成事立功。有威猛之能。猛毅昭着,振威敌国。
【注释】
①函:包容。
②非名:这里指概念不清。
③宽急:宽宏急切。
④为郡国:做郡国的长官。
⑤为百里:做百里方圆的长官。古时一县管辖区域方圆约百里,所以常以百里作县的代称。
⑥犊:小牛。这里泛指牛。
⑦自任:这里指洁身自好,亲自负责。
⑧消息辩护:周旋有方,辩护得体。
⑨谴让:责备谦让。
⑩纠摘:纠正指摘。
权奇:权变诡奇。
【译文】
有人说,人的才能中,有的只能派大用场,不能派小用场,好比用来盛牛的大鼎不能用来烹小鸡一样。我认为这种提法的概念就不清楚。才能这个词汇的创制,是特定的质的反映,岂有某种才能只能派大用场不能派小用场的道理。
所谓能大用不能小用的提法,其本意是人的性情有宽缓与急切之分,因性情的不同,有的适宜治理大地区,有的适宜治理小地区。性情宽弘的人适宜治理郡国,使属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能,从而形成总体效应,成就自己的事业。性情急切的人适宜治理百里小县,无论大事小事,都在自己的亲自指挥下做成。郡与县,是两种不同内涵的大与小。从治理对象和性情宽急的不同这两方面来分辨,则应当说有的才能适宜治大的不适宜治小的,或适宜治小的不适宜治大的,而不应当说能作大用不能作小用。就说鸡与牛吧,也是不同内涵的两种大小。所以鼎的用场也有适宜大不适宜小的区别。用来烹牛犊的鼎难道就不能用来烹鸡吗?所以,能够治理大郡的人,当然也能治理小郡。由此推论,人的才能各有其适宜做的事情,仅用大小的概念来区别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人才的类型不同,其能力也就彼此各异。有的具有修己洁身、亲自负责的能力,有的具有创制法规、使人遵循的能力,有的具有善于周旋、协调监护的能力,有的具有道德教化、为人师表的能力,有的具有树立榜样、使人自责的能力,有的具有督察纠错的能力,有的具有善于权变、出奇制胜的能力,有的具有威猛无比、震慑一方的能力。
【原文】
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才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①,为国则矫直之政②。其身正,故掌天官而总百揆。立法之能,治家之材也③。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法无私,故掌秋官而诘奸暴。计策之能④,术家之材也⑤。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计虑明,故辅三槐而助论道。人事之能⑥,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政。智意审,故佐天官而谐内外。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辨众事,故佐秋官而督傲慢。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⑦。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⑧伎能巧,故任冬官而成艺事。司察之能⑨,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是非章,故佐师氏而察善否。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政。体果毅,故总六师而振威武。
【注释】
①冢宰:这里指宰相。
②矫直:即矫枉使直。
③治家:这里指法家。
④计策:计谋策划。
⑤术家:即权术家。
⑥人事:人情事理,人际交往。
⑦伎俩:技能。
⑧艺事:指工程技艺之事。
⑨司察:督察。
师氏:官名。统兵之官。
刻削之政:指严刑峻法。
【译文】
人的能力出于材质。材质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既然材质和能力的类型不同,那么适合担当的职责也就不同。有自任之能的人,属于清节之材。清节之材在朝内能担当冢宰之任,治理国家则主要行表率百官、矫枉过正之政。有立法之能的人,属于法家之材。法家之材在朝内能担当司寇之任,治理国家主要行秉公执法、刚正无私之政。有计谋策划之能的人,属于术家之材。术家之材在朝内能担当三孤之任,治理国家则主要行策划应变之政。有人事之能的人,属智意之材。智意之材在朝内适宜但任冢宰的助手,治理国家主要行辅佐冢宰、协调内外之政。有行事之能的人,属于谴让之材。谴让之材在朝内适宜担任司寇的助手,治理国家主要行督责百官之政。有权奇之能的人,属于伎俩之材。伎俩之材在朝内适宜担当司空之任,治理国家主要行技艺工程之政。有司察之能的人,属于臧否之材,臧否之材在朝内适宜担任师氏的助手,治理国家主要行司察善否、依法剥夺之政。有威猛之能的人,属豪杰之材。豪杰之材在朝内适宜担当将帅之任,治理国家则行严厉威武之政。
【原文】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譬饴以甘为名,酒以苦为实。故长于办一官①弓工揉材,而有余力。而短于为一国。兼掌陶冶,器不成矣。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盐人调盐,醯人调醯,则五味成矣。譬梓里治材,土官治墙,则厦屋成。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②。水以无味,故五味得其和。犹君体平淡,则百官施其用。又国有俗化③,民有剧易,五方不同,风俗各异,土有刚柔,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以简治易则得,治烦则失。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以之治小,则迂④。网而吞舟之奸漏。辩护之政宜于治烦,事皆辨护,烦乱乃理。以之治易,则无易⑤。甚于督促,民不便也。策术之政宜于治难,权略无方,解释患难。以之治平,则无奇。术数烦众,民不安矣。矫抗之政宜于治侈,矫柱过正,以厉侈廉。以之治弊,则残⑥。俗弊治严,则民残矣。谐和之政宜于治新,国新礼杀,苟合而已。以之治旧,则虚⑦。苟合之教,非礼实也。公刻之政宜于纠奸,刻削不深,奸乱不止。以之治边⑧,则失众。众民惮法,易逃叛矣。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乱民桀逆,非威不服。以之治善,则暴。政猛民残,滥良善矣。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国强,民以使。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易货改铸,民失业矣。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智胜则能言,材胜则能行。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⑨。
【注释】
①办一官:做某一方面的长官。
②无味:意指博大平淡。五味:指各方面的人材。
③俗化:俗雅。化:教化。这里与俗相对,指高雅。
④迂:迂阔。这里指不得要领,不切实际。
⑤易:简易。
⑥残:残忍。
⑦虚:不实在。
⑧边:边境。
⑨隽:读jùn。才智出众。
【译文】
所有偏材之人,就好比是只具一种美味的食品。这种人善长于执掌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若要他治理一个国家,就力不从心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执掌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一官之任,就好比用一种味道去配合五种味道。而治理一个国家,则好比用无味的材料去调和五种味道的材料。再加上一个国家内,有的文化修养低,有的文化修养高,人民有的繁难不易治,有的简易容易治。而人的才能又彼此不同,所以用来行政,不免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所以王道教化之政适于治理整个国家,如果用来治理小地方,就显得迂阔不切实际。辩护之政适宜治理烦乱的局面,用来处理简易的问题,反而显得不容易了。策略权术之政适宜处理危难的局面,用之于太平时期,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矫枉抗直之政适宜治理奢糜之风盛行的地方,如果用来治理凋弊贫穷的地方,反而会伤害百姓。谐和之政适宜治理新生的国家,如果用来治理文化传统丰厚的古老国家,就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公正苛刻之政适于用来纠察奸乱,如果用之于边境地区,就会失去民众。威猛之政适于讨伐叛乱,如果用来治理善良的民众,则显得残暴。伎俩之政适宜在富裕的地区推行,如果行之于贫困地区,就会劳民伤财,使百姓更加贫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才能的特点授予他相应的官职,这件事情不能不审慎考虑。以上所讲的才能,都属于偏材之人。或者能言而不能行,或者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一类的人材,则是既能言又能行,所以是各种人才中出类拔萃的人。
【原文】
人君之能,异于此。平淡无为,以任众能。故臣以自任为能①,竭力致功,以取爵位。君以用人为能。任贤使能,国家自理。臣以能言为能,各言其能,而受其官。君以能听为能。听言观行,而授其官。臣以能行为能,必行其所言。君以能赏罚为能。必当其功过也。所能不同,君无为而臣有事。故能君众材也②。若君以有为,代大匠斫,则众能失巧,功不成矣。
【注释】
①能:能力。这里指有能力的标准。
②君:动词,做人的国君。这里作统治讲。
【译文】
做国君的才能与以上所讲的才能都不一样。做臣下的以亲自做好具体的事情为有能力,做国君的则以能够任用贤能之材作为有能力。做臣下的以能言善辩为有能力,做国君的则以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为有能力。做臣下的以实现自己的诺言为有能力,做国君的则以能够赏善罚恶为有能力。做国君的才能与一般大众的才能不一样,所以才能够统御各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