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3谁会来养活中国
有一对夫妻是六十年代结的婚。现在已经是五十多岁了,有一次两人睡不着觉,回忆起两人当年结婚领结婚证回来路上说的话。当时女的说;“你爱我吗?”男的说;“当然爱”女的说;“我希望你像爱粮票一样爱我”。(因为当时粮票紧张)。男的说;“我要像爱全国粮票一样爱你”。女的说;“可现在粮票已经取消了!”。
这听起来是一个笑话,但反映了在那个时代粮食的紧张和生活的不易。1953年10月,中央全国粮食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从此,没有粮票就没有饭吃,粮票成了一代中国人的命根子。1995年中国结束粮票时代,粮票已从流通领域步入收藏领域。粮票的时代告诉我们,粮食的供给并不充分,我们告别粮票也就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粮食并不丰裕。
从1961年到1974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稳定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波幅从18%降到4.7%,此后最高也没超过8%。这意味着社会已经适应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当年家家必备的粮囤、米缸已被商业储备取代,但谁来养活中国的争论从来就不绝于耳。
美国人布朗发表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指出: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布朗的具体分析是:2030年,中国的人口从1994年的11.1亿增长到16亿,粮食的消费从现在的人均300公斤增加到人均400公斤,粮食的需求总量从现在的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同时,2030年,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将从1994年的0.91亿公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减少了47%。这样,中国在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42.5%,其余的57.5%需要靠进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研究员,2005年在博鳌论坛上说:“我们对比的结果是,布朗的推论不正确,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一,人口增长速度比他预计的慢了1/3,布朗预计后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1200万,而2003年我国人口实际增长只有761万;第二,人均耕地减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预计的那样严重,因为通过遥感测定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公布的传统数字多出了36.9%;第三,我国粮食15年合计进出口基本持平,净进口量只有879.4亿斤,相当于总消费量的0.6%,微不足道!”李振声研究员是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育成了具有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品种——小偃麦四、五、六号。单小偃六号这个品种到1988年为止,就累计推广面积达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他信心百倍地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以试办农村小额贷款,帮助贫困农民而闻名于世的******却一再著文,痛斥“虚拟的”粮食危机,认为有必要“彻底消除许多错误的观念”。******教授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
美国人布朗和中国农业科学家李振声、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了?
粮食问题跟人口增长率有重大关系。中国将需要多少粮食,先需要知道中国将会有多少人口。如果按照计生委认定1.8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的峰值;如果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22的总和生育率计算,那么到2020年之前就达到人口峰值,这个峰值不到14亿。”谨慎起见,我们将15亿人作为中国的人口峰值。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新增的两亿人口准备粮食产能。如果粮食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那么我们会对粮食安全稍微乐观一点。但粮食生产年度波动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展现的长期趋势。1994年以前,总体上粮食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经过艰巨的努力,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问题在于1994年之后,出现了粮食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的苗头,若无法遏制它,饥荒将重新光顾我们。
解决粮食问题依靠科技创新。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在引进杂交品种之前的1933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是1.098亿英亩,产量24亿蒲式耳。到1987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0.767亿英亩,但产量达82.5亿蒲式耳。1987年与1933年相比,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0.33亿英亩,产量却是3倍多。此外,玉米生产成本的下降,畜类、禽类产品饲养的成本下降,消费剩余大增等,都是绿色革命的成果。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20世纪70年代,中国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他说,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最高可到1500公斤。他说,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有希望在2012年实现,比预计提前3年。
我们可以从李振声院士和******经济学家的话中提振信心,但绝不能松懈粮食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提供充足的粮食用以确保大众的消费,是完全必要的。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
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多年来在2.3亿~2.5亿吨之间,新增0.95亿吨左右的贸易量,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使我国与其他粮食进口国间的关系复杂化。此外,粮食出口量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占了35%左右。在粮食问题上高度依赖这些国家,其后果是什么?
布朗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李振声、******则为我们提振了信心。所以中国一定要做到粮食自给,中国的粮食供给不能依赖国外市场。中国要自己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