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待人处世的学问
3929400000020

第20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待人处世要偶尔“低下头”(1)

小幽默:“低头”为良策

小许和小徐二人为局长起草文搞。小许每次起草,一搞就通过了。小徐则不然,一搞总无法通过,每次都经过领导的谆谆指点,然后出二搞,才会符合局长心意。后来小许被升一级,而小徐连升三级。同一科室的小李不能理解,便私下里问小徐:“小许起草文搞,一搞就成,你二次搞才成,应该说小许的文采胜过你,又为何你比小许提升的快呢?”

小徐笑着说:“其实,我和小许的能力是一样的。一搞通过,并不是我不能,只是我没有那么做。如果一搞就通过了,不给领导指导的余地,而二搞通过,恰显我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这正是我的高明之处。你怎么能说我不如小许呢?”

在待人处世时,如果你处处显得高人一筹,遇事不懂得忍让,那么你将很难做个受欢迎的人。一定要牢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适时的“低头”,把握好自己待人处世的尺度。

1.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味的前进不知后退之人,其勇气和精神固然值得别人钦佩和赞赏,但大多时候都是莽夫之举,龙潭虎穴固然要闯,但如果略施手腕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获,岂不更妙。所以在待人处事时,需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必要时做些妥协退让,对自己绝对没有坏处。

只知进不知退的人,即使是头撞南墙,他们也绝不回头,这种“认死理”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妥,中国有句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适时的退便是为了更好的进,懂得退的人,易于在待人处事方面获得成功。

日本着名电器经销商铃木太郎,便是一位懂得退一步的人物,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认为,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不仅要小心谨慎,更要高瞻远瞩,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以赢得最大的胜利。

在1960年,有一件事情对铃木太郎的震动很大。当时,日本铃木电器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有关技术合作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商务谈判。双方正陷入谈判的困境,一方面,西门子公司坚持技术使用费的提成率要占销售总额的9%,铃木太郎不赞同这一提案,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把提成率压低到5%。但西门子公司尽管作出了让步,却又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提成率优惠的条件即专利转让费定为60万美元,并且要一次付清。这又让铃木太郎陷入了两难的处境。答应还是不答应,他在思索着。若答应则公司必将陷入财务危机,一场灾难势必在劫难逃。不答应,则公司又会失去一次发展的大好时机。

铃木太郎不断在两种选择之间衡量着利与弊。当时铃木电器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过4亿日元,而60万美元相当于2亿日元!这笔技术转让费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铃木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对方的要求、条件能否接受呢?妥协和退让值不值得做呢?铃木太郎感到极度的犹豫和困惑。此时的形势对于铃木公司来说极其不利。因为合同文本是由西门子公司单方面拟就的,这样,就有许多条款是向着他们自身的,比如,其中的违约和处罚条款的订立就明显有利于西门子公司。

在这种对己不利的形势下,铃木太郎高瞻远瞩地指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退才知道进,他决定采取“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经营策略:如果做些妥协、退让,接受对方的条件和要求,付出这笔钱,也就是先吃亏,后赚钱。这样做也顾全了大局,对铃木公司的发展,对日本电子工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接受了对方的条件和要求,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专利,为自己生财,这叫“借脑生财”,他在实践中用活了这一招。

铃木太郎并非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实际上,他的每一分退都暗含着进。为了保证技术合作项目效益的稳定,他又对西门子公司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他发现西门子公司拥有一个30多名研究人员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实际上就是西门子公司的大脑。他们设备先进,人员精良,每天都在进行着世界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这也是西门子引领世界先进潮流的秘密所在。

铃木太郎暗自思忖,如果他要创造一个同等水平、同样规模的研究所,无疑要花上几十亿日元和几年的时间,而现在,仅以2亿日元为代价,便可以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研究所的人员和设备,等于是拿2亿日元和几十亿日元交换。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可惜大多数的人却都看不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心痛于表面上花的那些钱。

既然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效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铃木太郎力排众议,毅然和西门子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按照合同规定,西门子公司派出了技术骨干,到铃木公司前去赴任,他们把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了铃木公司。在双方的合作期间,铃木公司获取了巨大的回报,他们极为便利、迅速地获得了西门子公司最新的技术成果。

当时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成果,几乎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他们一跃而发展成为驰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双方的合作使铃木公司开始确立了他们国际大公司的地位。

在铃木电器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的这场交易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铃木公司落了下风,不仅做出了妥协和让步而且还接受了西门子公司巨额的专利转让费和不公正的违约和处罚条款。

但事实却证明,铃木太郎才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他一时的让步和委屈,换回的是公司发展的强大的助推器——西门子公司独步世界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铃木公司最终发展成了世界一流的电子工业公司。而西门子公司还是那个西门子公司,铃木公司却早已非当初的铃木公司了。

在处世时,特别是一些企业的领导人,更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往往以小舍弃而获得大利。

2.在人屋檐下,要学会低头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自认为“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这就是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的道理。一个人暂时处于劣势,靠着别人生活,还要飞扬跋扈,岂不贻笑大方?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头,这是为人处事的良方。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志进取者,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生养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而绝不一味地消极乃至消沉;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事业的尽头,或是畏缩不前,不愿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并且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不多,以人类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来看,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这种情形在你的一生当中,至少会发生一次以上。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吗?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一定要低头”,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会因为不情愿低头而碰破了头;因为你很自然地就低下了头,而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想把“屋檐”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你总要受伤的,因为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会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要去那里?这是必须考虑的。而且离开想再回来,那是很不容易的。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人。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极其复杂,有时更是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很可能赔上一条小命。

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一定要低头”,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送上了断头台,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做人“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做人的一种“心机”,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檐下”是待人处世经常遇到的情况,它会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当你看到了“屋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要低头”!当然,低头也要在低头中寻找智慧,不能白低了头。

3.为人处世低调,方能得人心

学会夹起尾巴做人,这里隐含着深刻的人生进退哲学,大丈夫要学会相时而动,趋利避祸,这样才不至于被人算计,遗恨终生。所以很多时候,自己明明有才能、有见地、有抱负,但是一定不可表现出来,要表现得很低调。

同样具有耀眼的才华,同样在社会中奋发,有的人能卷起万丈狂澜,干起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人,则在浪涛中扑打了几下就沉入海底,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有的人如水面泡沫般瞬间消失,成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有的则被波澜冲刷、荡涤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阅尽古往今来的风云人物,可以发现,凡能够并善于做到不形于色、不形于言,善于隐态藏锋,匿壮示弱者,大都能够顺利走过人间坎坷,不断交上人生鸿运。

清朝末年的醇亲王奕譞便是个善于在必要时候懂得夹起尾巴做人的人,他在血雨腥风、瞬息万变的清末政治风云中,不但能保全性命,而且官越做越大,成为权重一时的人物。

醇亲王奕譞是清咸丰帝的弟弟,他的福晋(即夫人)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他不仅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又是其妹夫,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七爷。

奕譞年轻时曾热衷于清廷内部权力的争斗,他在热河时就与慈禧太后联合在一起,秘密准备发动政变、惩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谕旨,回到北京随慈禧太后、六哥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后,又带领军队夜抵密云捕捉肃顺,为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授以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但是,不久以后他就看到清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特别是比他功劳更大、地位更高的奕,曾因小过险遭罢斥之祸之后,奕譞的处世态度顿时大为改变,时时事事谦恭谨慎。他特意命人仿制了一个周代的欹器,这个欹器若只放一半水,就可以保持平衡,若是放满了水,则会倾倒,使全部的水都流失掉。奕譞便在欹器上亲自刻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铭词。

1874年,同治帝驾崩,无子嗣,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等宣布说,欲立奕譞的儿子载恬为皇帝。听到自己的儿子被选立为皇帝,奕譞不但没有丝毫的兴奋,反而被吓得昏倒在地,碰头痛哭,被人搀扶而出。奕譞及其夫人都深知慈禧太后气量偏狭,待人凶狠无情,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同治帝也时常遭慈禧的责骂虐待,自己儿子一旦为帝,如入虎穴,不但儿子时刻有忤旨杀身之祸,就连他奕譞本人也难免为慈禧太后所疑忌。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皇帝,他本人就成了“皇帝本生父”了,本生父虽然与太上皇不同,但如果将来他的儿子大权在握,就有可能把他尊为太上皇,这就会损害慈禧太后的权力,而慈禧太后恰恰权力欲望非常炽烈,这是她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为了远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心迹,奕譞一面言词悲悯地恳请罢免一切职务,表示要“丧尽余生,与权无争”;一面秘密地向慈禧太后呈递奏折说,将来很可能有人利用他是清光绪帝本生父的特殊地位,援引明朝皇帝“父以子贵,道遭所尊亲”的例子,要求给他加些什么尊号,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将提倡建议的人视之为“奸邪小人,立加摒斥”。

奕譞这种深刻的远见和洞察力果然得到了验证,光绪帝继位的第15年,果然有一个官员上疏清廷,请求尊奕譞为“皇帝本生父”。慈禧太后见疏大怒,拿出奕譞以前的奏折为武器下谕痛斥此人以邪说竞进,风波很快便平静了下去。

在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之下,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像奕譞这样具有皇帝生父特殊身份的人,更容易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稍有不慎,就会大祸临头。奕譞谦虚谨慎,不因自己有功而大肆宣扬,也不以自己是皇帝的生父而沾沾自喜,他做人低调,处事谨慎,适当的时候懂得夹起尾巴做人的道理,不但保全了自家的性命,而且还赢得了慈禧太后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