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待人处世的学问
3929400000019

第19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待人处事要懂得适度“伪装”(3)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要想在待人处事时获得别人的认同就不应该滥用优点和荣誉,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况且,让事情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他提升了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因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间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

8.不要让他人感觉相形见绌

日常的待人处世中在表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谦谦君子的心态,学会安抚他人的心灵,也就是说,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位朋友,讲了这样的故事:

说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辞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他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论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9.小聪明不是处世成功的南山捷径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这些话要告诉你的就是你即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

《庄子·杂篇》中有一则寓言:吴王乘船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丛林,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有一只猴子却从容自得,抓耳摸脑,在吴王面前窜上跳下,故意卖弄技巧。

吴王很讨厌这只猴子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这只猴子存心要显露本事,因此,当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敏捷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吴王转过身去,示意随从们一齐放箭,箭如雨下,不可躲闪,那猴子终于被乱箭射死。

这就是爱出风头人的下场,他们自以为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待人处世中,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那么,如何做人才算是不卖弄自己的聪明呢?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1)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美国的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

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着等侯。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刊杂志,以及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法,至少有两大实际目的:第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2)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人更聪明。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儿,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3)贵办法不贵主张,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年轻人,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主张是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察所得,观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所得能够成为一种主张,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所,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办法,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总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待人处世时,切记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为什么做人要提倡“别卖弄自己的聪明”呢?这是因为“聪明”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样。所以,聪明还是不“聪明”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本,如果一味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只能使别人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根本不值得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