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3869400000013

第13章 康克清的故事(4)

还有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等红军女战士,有知识,有文化,能吃苦,不怕困难,关心他人,无私无畏,行军时表现得很坚强,受人尊敬。

由于天气寒冷,行军相当艰苦。不少战士连鞋子都没有,赤脚踩在泥泞的路上,冻裂的脚板渗出血水,把冰凌都染红了。为了防寒,战士们不时地使劲地跺脚。康克清看到有个战士不住地咳嗽,有点走不动了,就赶忙跟过去说:“同志哥,把枪给我背吧。”“不不不,那怎么行!”这个战士不好意思地连连推辞。“同志哥,不要客气喽,跟上队伍要紧。”可这个战士无论如何也不肯给枪。康克清急了,硬把他的枪夺过来背到肩上。

又走了一会儿,康克清见一个女战士走路也很吃力,她又把这个女战士的枪拿过来自己背着。

康克清,这个从小吃苦耐劳的丫头,今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她肩上背着三条枪,仍然身子不摇,脚不晃,大步流星地走着。她心中想的是战友,把战士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作为一名新的红军战士,她胸中装着革命的大目标。今天,要去敌人后方作战,反击敌人的第三次“会剿”,她无比兴奋,无比激动,信心百倍,以极大的毅力向前迈进!

官兵平等的模范

1929年3月下旬,朱德和康克清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终于结成了革命伴侣。

康克清同朱德结婚后,战友们都为她而高兴。

可也有一些人,觉得她地位变了,相处时就客客气气,不像过去那样亲热了。这种情景,使康克清感到特别苦恼。她忘不了朱德对她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是红军的普通一员。”

她决心以此自勉,用行动证明自己虽是朱德的妻子,但更是一名红军战士。

1930年,党中央作出决定:将红一、三军团联合起来,成立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不久,康克清被调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三连任指导员。

特务团三连,实际上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的警卫连,它的任务是跟随总司令部行动,保卫总司令部的安全。

在特务团三连当指导员不同于在司令部机关,对康克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特务连的战士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个个虎虎有生气。有不少战士还是高小学生,也算得上红军队伍里的知识分子了!而康克清则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指导员,工作中的困难自然会不少。但是康克清有志气,不怕难。她分析了自己的有利条件:参加革命时间比战士们长,革命道理比他们懂得多,政治觉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做管理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当然,更重要的一条,是自己经常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可以直接聆听他的教诲和直接得到他的帮助。想到这些,康克清心里踏实多了,加上特务连的战士们个个热情高,人人要求上进,这更使康克清增添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为了做好工作,康克清在到连队任职之前,自己就定了四条原则。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战士们做出好榜样;二是严格要求战士,不论政治思想、军事训练,都要从严要求;三是关心战士,针对每个人的思想实际,帮助解决困难;四是抓好全连的生活,把伙食搞好。

康克清第一天到特务团三连上任,战士们一见来的指导员是女的,心里感到奇怪,有的人还在一旁窃窃私语。就说连长吧,对新来的女指导员也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康克清觉察到了这一切。

她想:我什么都不用说了,一切看行动。我一定要用行动来赢得同志们的信任!

康克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行动的。本来,她可以和朱德住在一起,生活上受到应有的照顾,但她没有那样做。到特务团三连上任的第一天,她就把行李从总司令部搬到了连队,和战士们吃住在一起,自己打洗脸水,自己洗衣服,自己打背包,生活上不让别人照顾。虽说总司令部近在咫尺,她也严格遵守制度,等到星期六才回到朱德那里。

有一次,部队行军到达吉安,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就发起了高烧。康克清得知后,立即赶到朱德身边,给他熬药,用湿毛巾冷敷,一直忙了大半夜,朱德的高温才降了下来。第二天,她仍按时返回连队,照常工作。战友们非常关心总司令的身体,到了晚上,都一个劲地劝康克清回去照顾总司令。为了让她回到总司令身边,大伙儿还把她的行李捆了起来。这样,都以为她几天不会再来了。谁知天一亮,康克清的身影又按时出现在操场上。战友们打心眼里都敬佩她。

每逢行军,康克清和连长都配合得非常好,按照两人的分工,总是连长在前面带队,康克清在后面照应,防止有人掉队。有谁不舒服,走不动了,她就帮助扛枪,背背包。康克清出生于贫穷家庭,从小吃苦,炼就了一幅强健的身体,个子大力气大,好多男同志都比不过她,战士们在她面前都竖起大拇指,夸她是“女大力士”。

康克清在工作中一直按自己订的四条原则行事。平时,她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既严格要求战士,又从生活上关心战士,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自己的指导员为康大姐。

1930年12月的头几天,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大片大片的雪花满天飘舞。战士们穿得都很单薄,冻得直打颤,有的战士手和脚都冻裂了。

白天行军还好些,到了夜晚宿营就困难了。能找到一处避风的地方,让战士们睡好觉,成为指挥员的一件头等大事。每当行军到宿营地后,康克清总是先安排战士们宿营,看战士们睡得暖不暖,有没有稻草。而她自己则是随便找个地方住下即可。一天晚上9点多钟部队在一个村子里宿营,总司令部的两位副官有事来找康克清。他们在村里几排比较像样的房子里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她。结果,问了几个战士,才知道她是睡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临时搭的一块门板上,身上只盖了一床薄毯子,上面压了件棉衣,屋子里四面透风,冷得像冰窖。两位副官看着总司令的夫人竟睡在这样差的屋子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要给康克清换房子,而康克清坚决不答应。她说:“战士们都是这样睡的。我既是指导员,也是战士,应该在这里睡。”

康克清工作劲头十足,处处为人表率。晚上经常是熄灯号吹了很久,她才入睡。用她自己的话说:“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战斗的生活,艰苦的环境,锻炼和考验着每一个革命军人。特务团三连的全体战士都为有一位这样好的指导员感到高兴。他们不约而同地称康克清是“官兵平等的模范”。

女子义勇队队长

1932年初,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上将康克清调到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任队长。女子义勇队设在红军学校内,全队共有180多人,大部分是农村姑娘,一部分是攻打赣州时出来做支前工作的妇女,还有一些是红军家属。她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左右。事先,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协商成立女子义勇队时,就曾提出要求:把这些妇女集中起来培养,是要使她们成为既懂军事又会做地方工作的妇女干部,然后再分配到各地的赤卫队和少年队中去做军事工作。

这对康克清来说,又是一副重担子。

康克清临出发前,朱德语重心长地告诫她:

“烈火炼真金,严将带精兵,治军必须从严。你要严格要求,才能带出一支真正女子义勇队”。

康克清最理解既是首长又是战友的丈夫的一片心意。她深深感到有一双坚实的臂膀在强有力地支持着自己,鼓舞着自己。想到这里,她充满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刚到女子义勇队的驻地雩都,康克清就听身后有人大声喊:“你可来了,我的康队长!”康克清回头一望,见是吴仲廉,便高兴地回敬道:“听说是你来当指导员,比我到得还早呀!”话音未落,两个人已经拥抱在了一起,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姐妹。

吴仲廉是湖南宜章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与伍若兰(朱德的前妻,1929年初在战斗中被俘牺牲)、曾志等人一起毕业于衡阳女三师。在校学习期间,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很有名气。她比康克清大三岁,人长得俊秀,既聪明又伶俐。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康克清是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认识吴仲廉的。当时吴仲廉担任红四军前委组织干事,负责誊写前委的通知、命令。

她的字写得好,工作积极,而且效率高。往往是前委会议结束仅一个来小时,她就能把会议决定抄写多份,并且发到部队。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最初也是经她的手抄写出来的。康克清很羡慕吴仲廉的才华,很赞赏她的为人。这次听说是她来当指导员,康克清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向她学习的好机会。而吴仲廉也是朱德带上井冈山的,对朱德总司令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向康克清询问朱德有什么指示,又问起朱德的有关事情。当康克清讲了朱德要她们严格要求,把女子义勇队队员训练好等情况后,吴仲廉高兴地说:“好!就按朱老总的要求办。”

康克清和吴仲廉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心把女子义勇队办好。女子义勇队当时设置的课程有政治、军事、队列和文化。康克清负责军事和队列操练。吴仲廉负责政治课和文化课。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志讲军事课,课后由康克清给队员们作辅导。后来女子义勇队随红军学校搬迁到瑞金,课程又增加了战地救护、普通卫生医药知识、急救包扎和伤病员护理等。政治课还增加了如何做农村妇女工作的内容。

烈火炼真金,严将带精兵,只有严格治军,才能带出好兵。康克清牢牢记住朱老总的嘱托,不论是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日常作息、值勤放哨,还是夜间查岗查铺,都一丝不苟地要求大家,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和任何违犯纪律的行为。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康克清就带领队员们出操。然后上政治课、文化课和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女子义勇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队员们一律齐耳短发,头上戴红五星军帽,身穿灰色列宁装,腰扎皮带,打整齐划一的绑腿,脚上穿用旧布和麻混合打成的草鞋,就连鞋上缀着的大红绒球都一样大小。操练时,在康克清的口令下,队员们时而迈着齐刷刷的步伐昂首挺胸行进,时而甩动着有力的双臂急速奔跑,时而唱着响亮雄壮的进行曲缓步慢行。一眼望去,英俊潇洒。红军学校的男学员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乡亲们见了也都止步不前,一个个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分派下来的各项任务,女子义勇队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无论是政治学习,军事训练,还是内务卫生,这个队总是经常受到表扬,得到领导的赞许。

一天,女子义勇队从野外实弹射击训练回来。

康克清走在队伍的前面,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这次实弹射击,虽然总评只得了个良好,但对于这支大多数成员是刚从农村出来的年轻姑娘的队伍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这是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的结果。

然而,就在队伍刚刚回到营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一个队员在擦拭武器时,不小心把枪机上的撞针搞断了。康克清听说后,非常着急,又很生气。枪,是多么宝贵啊!康克清心里很清楚。在白色恐怖下,有枪就能打敌人,没有枪就只能受欺负。现在,女子义勇队中每4个人才有一支枪,而且不少枪还不好用。为了搞好今天的实弹射击,这一部分好枪是临时从部队借来的。一支枪,如果把撞针搞断了,就不能击发,就打不响,连根烧火棍都不如了。谁知今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怎么得了呢!想到这里,康克清火冒三丈。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厉声说道:

“去让那个战士的班长把她领来!”

“你要冷静些,我到队里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吴仲廉提醒一声康克清,然后离去。

吴仲廉走后,康克清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火头更旺了。她想:还怎么向部队还枪?出这样的事,今后女子义勇队会在全校难看的。她越想越气,自言自语道:非得好好癠闯祸的人一顿不可。

不大一会儿,班长把那位弄坏撞针的队员带到了康克清面前。这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已经是两眼红肿,腮帮上还挂着泪珠。她双手捧着放在红布上的残缺枪机和断成两截的撞针,抽泣着对康克清说:“队长!你处分我吧!”

康克清本想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可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中仿佛是被针刺了一下,感到很不是滋味,怒火已经不知不觉熄灭了一大半。她心里琢磨,这个战士知道自己做错了,现在又向我请求处分,那么,我是队长,难道对这件事就没有什么责任吗?进一步说,如果在大家擦拭武器之前,我就想到这一点,及时给大家讲清楚注意事项,提出规定和要求,作些预防措施的话,事故也不一定会发生。她,一个普通的队员,今天做错了事,又能负多大的责任呢?想到这里,康克清对站在一旁的班长说:“带她回去吧!要在班上好好检查。你们必须记住,一个红军战士的枪,就是她的生命!”

接着,康克清立即赶到校部。她首先向红军学校的领导汇报这次事故的经过,然后向领导作了检讨。她说:“出现事故的全部责任在我,是我事先没有向学员们讲清楚,我请求学校给我处分。”

当天下午,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找康克清谈话。刘伯承严厉地说:“康克清同志,这个事故是严重的。你知道,我们红军的枪来得多么不容易啊!”接着他诚恳地说:“只有严以律己,才能严以对人。一个好的红军指挥员,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半点自满和松懈情绪。你和女子义勇队的骄傲情绪,是产生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有了这种情绪,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为帮助你接受这次教训,我赞成你请求处分的意见。”

刘伯承一席话,使康克清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为了使女子义勇队的领导和队员都能深刻接受这次事故的教训,也为了教育大家,红军学校的领导对事故进行了全校通报。康克清牢牢地记住了这次事故的教训,从此以后,她事事处处更加严格谨慎地要求自己。

后来,朱德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亲切地对康克清说:“你勇于承担责任,这件事做得对嘛!还是那句话,严将才能带出精兵,只有对自己严格的人,才能对部下严格,才有威信呀!”

女子义勇队在更加严格的管理之下,又经过刻苦训练,最后进行毕业考试,每个队员的军、政、文各项成绩都达到了合格要求,红军学校给每个队员都发了毕业证书,并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这批毕业的队员,除一部分分配到红军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外,大部分都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分配到根据地各县、区、乡从事地方工作。她们当中的不少人,很快便成了工作中的骨干。

慰问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