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3869400000014

第14章 康克清的故事(5)

1932年底,康克清圆满完成带女子义勇队的任务后,离开红军学校,回到红军总部直属队任指导员。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开始了,红军总部又到了前方。1933年年初,浒湾战斗快要打响的时候,康克清接到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下达的命令:“立即带总政治部的一部分干部到浒湾附近,慰劳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遇到问题,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好解决的迅速上报。”

一听不是上前线打仗,康克清心里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她毕竟是一位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她爽快地接受了任务,马上集合了总政治部的十几名干部组成宣传队,共同研究了慰问宣传的内容、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拟定了宣传口号。紧接着,宣传队在康克清的带领下出发了。

这是一个北风凛冽的大雪天,路面溜滑,行军非常困难,稍不留神人就会摔倒。但宣传队员们全然不顾,仍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浒湾赶去。翻越几座山后,就看见远处抚江边上的浒湾镇了。

这个时候,镇上突然升起团团烟雾,接着传来连续不断的枪声、炮声,攻击浒湾的战斗打响了!

枪炮声对于红军战士说就是召唤,就是命令。“指导员,我们快跑上去,打它狗日的!”“指导员,冲吧!我们不能眼瞅着别人受伤牺牲啊!”“老子和他们拼了!”宣传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心急如焚。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几个身强力壮的队员欲带头向传来枪声的方向跑去。康克清急得当即大喊一声:“站住!”纷乱的状况停止了。个个队员像木桩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康克清向情绪激昂的队员挥了挥手,说:“听到枪声就想打仗,这是好现象。我也想亲自去打敌人。但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对战士最基本的要求。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慰劳前方下来的伤员,如果都跑去参加战斗,谁来执行这个重要任务?我们布置安排的工作还做不做?我告诉大家,从现在起谁也不准离开宣传队。现在要紧的是,赶快查明前方伤员后运的路线,然后迅速确定最合适的慰问地点。”

听了康克清的一番话,队员们的心情平静了下来。他们在康克清的指挥下找到一个离火线不远的包扎所,先是向该所的同志问明运送伤员的路线,最后选定了一个伤员要经过的合适的位置,作为慰问的地点。

雪小了,天还是阴沉沉的。根据从浒湾镇方向传来的枪炮声判断,战斗已进入高潮。康克清嘱咐大家赶快做好慰问伤员的准备,特别要多准备一些快板和对口词。不大一会儿,第一批伤员被抬了下来,宣传队员们立刻迎上前去,一个个地进行慰问。有两个宣传队员则站在路边的高坡上,说唱着快板和对口词。

这时,有一个伤员一边挣扎,一边喊叫着:“送我回前线!送我回前线!我的伤不重,为什么把我往后方抬。我要下来自己走?”看来他的火气还不小。

康克清闻声跑了过来,和蔼地对这个伤员笑着说:“医生已给你检查过了,伤势不轻。不能走路,怎么能去打仗呢?你需要到后方医院去做手术,耽误了可能会造成终身残废,到那时你就永远也上不了战场啦。现在赶快把伤治好,等能走路了,再上前线,那样你可以更多杀一些白匪军,好不好。”康克清一边说着,一边帮他掖好被子。

接着又劝他:“天这么冷,千万不能受冻,要是感冒了,就麻烦啦!”听了康克清的话,这个伤员安静了下来,不再吵闹了。

还有一个伤员很年轻,像个娃娃似的,在担架上流着眼泪。担架队员说,他的一条腿被炸断了。康克清听说后,心头一阵痛惜。“多好的战士啊!”她赶忙俯下身子安慰他:“为革命打白匪负伤,苏区人民都感谢你。”

“伤一定能治好的,断了一条腿虽说不方便,但还是可以做事的。”康克清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这位年轻战士含泪微微点头,露出了一丝笑意。

随着伤员数量的增加,康克清的工作越来越忙了。只见她一会儿给担架上的伤员掖被子,一会儿趴在伤员耳边作思想工作,一会儿又嘱咐担架队员要小心,别摔着伤员。一名宣传队员指着康克清对一些伤员介绍说:“她就是红军总司令部的指导员,朱德总司令的妻子”。伤员们一听,纷纷激动地向康克清挥手致意。有一位伤员还给她敬了个礼说:“总部首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一定早日治好伤,早日上战场。”康克清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向他们挥手告别。

这时,一个宣传队员跑来报告:“不知什么原因,前面的担架不走了,后面的担架都被堵住。怎么办?”

康克清急忙穿过人群,跑到前面一看,原来有一段二十多米的高坡路,因下雪路面打滑而难以行走,有两副担架刚上了一半就滑了下来,还差一点把抬着的伤员摔出去。康克清一看情况紧急,多拖延一分钟,伤员的痛苦就增加一分,环顾四周,又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她不顾危险,弯下腰,连手抓带脚蹬地往上爬,手指透过冰冷的积雪,抠住下面的冻土,总算一步一步爬了上去。上坡后放眼一望,前面的路都比较好走,只有这一段路困难大。康克清当机立断,滑下山坡,把宣传队员集合起来,要大家分头去找工具,迅速地在坡道上开出一条台阶式的通路。康克清先找来一把铁铲,带头挖了起来。大家也都找到工具,争先恐后地投入这场修路的战斗。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个累得满身大汗。但是,由于冻土层太厚,还夹着石块,挖起来相当吃力,进展很慢,十几个人忙了好一阵,挖出的台阶还不到三分之一。抬担架的民工看他们这样拼命干活,又听说他们是总部派来的宣传队员,颇受感动,也自动出来帮着修路。

人一多了,就必须加强组织工作。康克清先要大家暂停,清点了一下工具和人数,然后挑出六个力气大的人,轮流用镐刨土,其余的人四个一组,开出一个台阶就铺牢一个台阶。工作有条不紊,效率大大提高了。康克清又细心检查了台阶的坚实程度。不多久,二十多米长的高坡路上的台阶就全都挖出来了,担架队在一片欢呼声中井然有序地越过这段坡路,向后方行进。

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伤员继续抬下来。

宣传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作战,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也忘记了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面,只顾忙着慰问那一个个从前方下来的伤员。

伤员当中,有师长、团长,也有普通战士。宣传队员们在康克清的带领下,用火一样的热情给每一个伤员送去温暖,带去希望。

天渐渐黑了下来。浒湾镇的战斗结束了。在送走最后一名伤员后,康克清才带领宣传队的全体同志们胜利地返回红军总部。

“红军女司令”

滚滚奔流的赣江,在春天的阳光下翻起细碎的浪花,闪耀着五彩的波光。对这条大江,康克清太熟悉了。她的家乡罗塘湾就在赣江边上。她的生父就是在江上以打鱼为生。离家乡不远的江边上有个惶恐滩,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经在那里战斗过。

这一天,康克清受周恩来的委托,到赣江边的良境一带去检查游击队的布防工事及装备情况。

一大早她就带上两名战士骑马出发了。

他们一路走,一路检查,而且不停地向区里陪同的人打听着良境一带的情况。

区里陪同的人介绍说:“这里属武索区,江对面就是敌人占领的区域。敌人经常过江来骚扰,去良境不安全。你们人少,最好不要去了。”

怎么能不去呢?康克清心里想,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交待的任务啊!她诚恳而坚定地对陪同的人解释说:“我们是来执行任务的,哪能被敌人吓住!只要那边有苏维埃政权,有赤卫队,就一定要去。”区里陪同的人见康克清态度如此坚决,也就不再阻拦了,转而说:“那好吧!我们派一个人,给你们作向导。”

康克清等三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赣江岸边大步前进。当暮色笼罩大地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良境的棠梓。这是个不大的集镇,街上萧条冷落,来往的群众不时流露出惊慌不安的神色。

所到之处,使人感到像是刚被洗劫过的一样。不少房子空空无人,有的房子被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四处弥漫着焦糊的气味。

他们一行人来到乡政府,康克清首先自我介绍说:“我们是红军总部派来的,我叫康克清,到你们这里来检查一下工事情况。”

乡苏维埃主席游联煜心里喀噔一惊:“啊!她就是康克清呀!”他曾听说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原来是一位农村姑娘,后来成为有名的女将,可今天对面相见,没想到竟是这么年轻。他惊奇地望着康克清,内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康克清虽然不知道乡苏维埃主席心里想什么,但从他的目光中能猜出几分。在中央苏区,谁不知道朱德的名字呢?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总司令。

而康克清又是和朱德连在一起的。不论康克清走到哪里,只要一道出名字,人们也会格外敬重。

这使她感到自豪,但也不免使她产生一种隐隐不安的心情。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康克清打破了沉默,焦急地问道。

“两天前,江对岸的敌人过来抢劫,烧了几户红军家属的房子,临走时扬言,明天还要来。”游联煜忧心仲仲地介绍了情况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康克清弄清情况后,责问道:“你们看着白匪烧杀抢劫,为什么不打呢?”

“白匪有两支队伍,一共有一百好几十人。我们赤卫队才五十多人,从来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该怎么打。”游联煜被康克清问得有点难为情。

最后,他看看康克清,鼓起勇气说:“康同志,你是总部派来的,一定能打仗。请你指挥我们打一仗,可以吗?”

游联煜的话对康克清来说,显得有点儿突然。

康克清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斗,但从未亲自指挥过一次战斗。可她转念一想,没有谁天生就会指挥打仗,还不都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

眼前这场战斗如果不打,白匪会更加猖狂。再说,帮助地方游击队打击敌人也是红军的责任。想到这里,她当即答应了下来,果断地说:“好吧!由我来指挥一场战斗。现在时间不早了,你们快把敌情介绍一下,然后我们再去看看地形,确定作战方案。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指挥行动。”

游联煜介绍说,常到棠梓镇骚扰的白匪,一部分是武索靖卫团邵延龄的人马,有九十来人;还有武索守望队的七十来人。他们是一帮惯于打家劫舍的恶霸土匪。不过,他们虽然人多武器好,但并不是什么正规军,战斗力不强。又因为没有吃过什么大亏,所以狂妄自大,根本不把赤卫队、少先队放在眼里。他们之所以频繁过江,目的就是抢掠财物,为进占江东创造条件。游联煜讲到这里,康克清忽然想起进镇子前曾遇到过一支红军的巡逻队。就向游联煜问起有关情况。游联煜说:“军分区执行巡逻任务路过这里的一个排,现在就住在附近。”

康克清立刻派人把这个排的排长请了过来。

排长很年轻,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个头不高,但很机灵。他曾到红军总部去过,所以一见面便认出了康克清,立即上前敬礼,大声说:“报告!我是排长,康克清同志有什么指示?”康克清一愣,“他认识我?”也顾不上细问,就直截了当地说:“听说江那边的白匪军明天要到这边来抢劫,我们想打他们一场,你们排能参加吗?”

一听说是要打仗,排长高兴地一捋袖子,对康克清说:“好!我带这个排来参加战斗,愿意接受你的指挥。”这样一来,加上赤卫队、少先队的同志等,可投入战斗的力量一共达到二百余人。

紧接着,康克清带这位排长和游联煜等人去查看了地形。回来又召开班长以上的干部会,作战斗动员。康克清首先分析了形势和打赢这一仗的条件,随之作了具体的行动部署,最后强调说:

“同志们回去后要仔细检查武器,严密封锁消息,防止坏人走漏风声;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我们打这一仗还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那位排长补充说:“这次有总部派来的康克清同志指挥,我们一定能打胜。”话音刚落,引起了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

到了深夜,康克清耳边仿佛又响起干部会上那热烈的掌声。她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她不是害怕,也不是怯阵,只是担心这一仗打不好。由她自己单独布署、指挥上百人的战斗,这毕竟是第一次!此时此刻,她才真正体会到朱德在每次战斗之前总是对着地图出神,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甚至连话也不愿多说的原因了。

东方已经透白,康克清走到窗前向外探望。

四周仍是一片寂静,微风夹着丝丝凉意轻轻地吹来。康克清的挎包里装着干粮,心里记准了联络信号,急切地等待着战斗的来临。

不多一会儿,天已到黎明时分。忽然良境方向传来了枪声。康克清立即警觉起来,急忙派人去查明情况。原来是敌人在夜间从对岸偷渡过来,天刚一亮,就开始在良境一带抢劫。

情况有变化。康克清脑海中立即作出了反应,马上找大家来研究情况。康克清分析说:“敌人目前还不可能知道我们的打算,现在正是进攻的有利时机;我们需要把原来的部署稍微改变一下,不过还是应当分兵三路,是从三个方面向良境的敌人包围进攻。

随后,康克清把军分区的那个排安排在中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勇猛地向敌人扑去。左右两路的赤卫队和少先队,看到红军排如此勇猛,很受鼓舞,也一齐向敌人冲去。刹那间,枪声四起,梭镖闪闪,烟尘滚滚,冲杀声动地震天。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敌人原以为还是象过去一样安全,思想上没有准备,现在突然遭到攻击,个个晕头转向,一时不知所措。他们一边喊着“红军来啦!”“快跑!”一边丢下五具尸体,像兔子一样仓皇地逃到江边的一个小山冈上挣扎抵抗。康克清带着队伍冲上前去,从三个方向把小山冈包围起来,然后开始攻击。

“冲啊!杀啊!”红军排的战士高声喊着从正面向半山腰冲击,两挺机关枪向敌人猛烈开火。

敌人慌作一团,急忙集中兵力到正面防御。康克清看敌人上了当,便命令赤卫队从两翼实施包抄。

不料,没有经过训练的赤卫队过早地暴露了目标,加上行动缓慢,使敌人发现了我方的意图,就赶紧上船逃跑了。等康克清带领队伍追到江边时,敌人的船已经离岸几十米。来不及逃走的零星敌人,几乎全部被打死。

这场战斗持续到中午才告结束。我方牺牲1人,轻伤5人。敌人死伤20多人,而且在仓皇逃窜时,把抢去的牲畜、财物、粮食等等,全都丢下了。狂妄自大的敌人头一次遭到这样沉重的打击,大大地伤了元气。

乡苏维埃政府和当地的人民群众热烈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人民群众对从红军总部来的带领他们取得战斗胜利的康克清倍感亲切,十分崇敬。

有的人热情称赞康克清,说她真是一个好样的“红军女司令”!

大智大勇除叛徒

秋雨绵绵,天气阴沉。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

就在红军总部要启程踏上征途的时候,总部特务队队长潘开文满身汗水地赶来找到康克清,十分焦急地说:“康指导员,特务队前任队长杨世坤请假外出,已经过了两天,到现在还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