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3826800000034

第34章 尚贤上

[原文]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墨子先生说道:现在的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政治的,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罚政教得到治理。然而却不能够富强而不能不贫困,不能得到众多的百姓却反而使人口减少,社会不仅得不到治理反而更混乱。这就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希望的,而得到他们所厌恶的,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呢?

墨子先生说道:这是因为王公大人处理国家政事时不能尊贤用能所致。因此一个国家中的贤良人士多,那个国家的政绩就突出,贤良人士少,那个国家的政绩就少。所以,王公大人的任务,就在于选拔任用更多的贤能之士。

有人问:“既然这样,怎么样才能有更多的贤士呢?”

墨子先生说:比如要想使国家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多,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尊贵,使他们受到尊敬,使他们受到赞誉,然后国家善于射箭和善于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而且愈来愈多。况且那些贤良之士,又有醇厚的德行,善辩的口才,广博的治国之道;这些人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尊贵,使他们受到敬重,使他们受到赞誉,然后国家的贤良之士就能得到,而且愈来愈多。

因此古代圣王处理国家政事的时候,就说:“不讲道义的人不能使他们富足,不讲道义的人不能使他们尊贵,不讲道义的人不能和他们相亲,不讲道义的人不能和他们接近。”因此国内富贵的人听到这些话,都私下谋划说:“过去我仰仗的是富贵,现在的国君举荐任用人注重道义而不避贫贱,既然这样我不可以不讲道义。”和国君有亲属关系的人听到这些话以后,也私下谋划说:“过去我仰仗的是亲属关系,现在国君举荐任用人注重道义而不避亲疏,既然这样我不可以不讲道义。”君主左右的近臣听到这些话以后,也私下谋划说:“过去我所仰仗的是对君主的亲近,现在君主用人不避偏远,如果这样我不可以不讲道义。”离国君远的人听到这些话以后,也私下谋划说:“我过去认为离国君远就没有依靠,现在国君举荐任用人注重道义,既然这样我不可以不讲道义。”这样以来,边远郊外的臣下,官宦的子弟,国都的民众,四野的农民听到这些话以后,都争先实行道义,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君主所以使用臣下的,是同一事物;臣下用来奉事国君的,是一样的方法。就如同富有的人有高墙深宫,墙已经垒起来了,仅仅在高墙上开一个门,有盗贼进来,关上门捉拿他,盗贼就无处逃走。那是什么原因呢?是上面的人抓住了关键所在。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安置有道德的人,任用贤能的人,即使是从事农耕和工艺、经商的人,只要有才能就举荐任用,其中才能高超的,就授予高级的爵位,赐给丰厚的奉禄,并任用他们处理政事,给予他们裁断政事的权力,且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敬重,俸禄不丰厚人民就不信任,没有裁决政事的权势百姓就不畏惧。”把爵位、俸禄、政令三者授予贤能之人,并不是为了赏赐贤能的人,而是想要事业获得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按德行的高低,授予官爵,按官爵给予职责,按功劳赐予奖赏,衡量功绩分给俸禄。所以,当了官的没有永久富贵的,百姓也不会终生贫贱,有才能的人就举用,没有才能的人就罢免。举公义,避私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古代的时候尧从服泽的北面把舜选拔出来,授予他国家大政,天下太平;禹从阴方这个地方把益选拔出来,授予他国家大政,九州成为一统天下;商汤从庖厨里把伊尹选拔出来,授予他国家大政,他的计划得以实行;周文]王从鱼猎的山野里把闳夭、泰颠选拔出来,授予国家的大政,而西方诸地归服。所以,在这个时候,虽然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官员,没有不敬畏而不实行的,即使是农夫和工匠商人,没有不相互劝勉而崇尚道义的。所以,贤德的人是用来作为君主的辅佐和继承人的。因此,得到贤能之士,智谋就不会缺乏,身体就不会劳累,名声就会树立,功业就会成就,美好的东西就会更加显耀,丑恶的事情就不会产生,这都是由于得到贤士的结果。

所以,墨子先生说:得意的时候贤士不可不举用,不得意的时候贤士也不能不举用,如果想崇尚和继承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等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就不能不尊重贤能之人。崇尚贤能的人,是国家大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