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3821900000011

第11章 财富第二方式 (3)

做水产生意的那位,由于发现了与众不同的销售通路——供货给水产公司,还想到了“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办法——先取定单,再把个体户联合起来。他的办法来自他的聪明,也来自一个月的调查,更来自他的艰苦劳动。连吃四天闭门羹,还能战斗,他可是厚脸皮中的厚脸皮了。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是否能像他那样坚定地执行?是锲而不舍,还是浅尝辄止?白手创业者是战胜困难的专家,他们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真实含义。

从卖摩托的山西后生,也得益于与众不同的方法。他贷不到款,不能用钱来买时间和空间,就自己一路骑回来。他几乎是很本能地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种创造性思维。

“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这句话看似鼓舞人心,其实是不明究竟。一位将军说过老太太的卖菜经:你少我多,你多我好,你好我早。看似简单,做好并不容易,大家都在努力嘛。要学会对赚钱活动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才能把握住成功的可能性。人们说“某某脑瓜子好使”,“他做什么都赚钱”,除了神出鬼没般的运气之外,主要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眼光,那使他总能把握住成功的本质。

还可以用利基点来理解成功的可能性。

拿人人都熟悉的餐馆来说,它的利基点一般有两个,味道和口岸,把握其中之一,大概就能赚钱。口岸,在火车站这种流动人口多的地方,开个小吃店,味道不好,也能赚钱,都是匆匆来往的过客,动作快,能填饱肚子就行。办公区聚集的中心地带,租金昂贵,竞争者少,而需求旺盛,只要味道不是太差,生意一般都不错,午饭时间就那么一个来钟头,谁愿意跑远路去折腾?当然味道比口岸更重要。只要味道好,地点偏一点,也有人去,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又贪吃。味道好的含义包括了新口味新吃法。“开店一定要有特色”,主要的就是味道。

当然,以上都跟顾客定位相关。服务质量、价格、营销手段等,也以顾客定位为基础。顾客定位在办公区,如果两家店出现竞争,好味道会吸引人,上菜快也会影响客流。既然生意好,也会引来竞争者。老太太的卖菜哲学可以借鉴,领先一点点,就能赚钱。顾客定位模糊不清,创业风险就高。

利基点究竟是什么?就是你凭什么去赚钱。别人能赚钱,不代表你也能赚钱,你要找到你也能赚钱的理由。凭你的缺心眼式的热情,无知者无畏式的勇气?还是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或者是你独特的渠道,别人无法与你竞争?从调查结果来看,那些成功的案例归属于下面两组情形。

1.需求旺盛,甚至是供不应求,整个市场处于上升阶段,买的多,卖的少,利润高,即使草率创业者,也能分得一杯羹——旺盛的需求和巨大的利润弥补了他们的错误。

2.市场饱和了,创业就显得艰难。利润空间已经被激烈的竞争削平,赚钱明显少了,作为生手,一时半会还不能发现成功的关键。失败者主要集中在这个群体。

在趋于饱和的成熟行业中,生意就很难做吗?未必。关键看你的利基点如何。真的没钱赚,那些企业就不会存在。只有不赚钱的企业,没有不赚钱的行业。没弄清成功的可能性,生意常常就不怎么样。追求财富不是冒险,不是赌博。“富贵险中求”,说得好听,却不能那么做。

本组样本似乎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也是失败者的大本营,他们吓倒了很多人,接近60%的“死亡率”。为什么失败率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草率。他们没有弄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必有因果,没有把握住赚钱的可能性。

鼓舞人心的是,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败,他们痛定思痛,悟出赚钱的可能性,因此最终还是再创业成功了,在捶胸甩背的痛苦之后,是志得意满的一声长啸。

只有六例再没有选择创业,其原因,与其说是心有余悸,不如说是有出路,能找到工作没有被环境逼迫。他们都是大学本科,其中两个是硕士研究生,都在本组。6:358,整个创业失败率不足2%。

一个留学生回来说,“美国每年有几十万家公司创立,同时也有几十万家公司倒闭,可见失败率还是很高”,真是那样吗?所谓的倒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关闭,转行做别的去了,或者是不想经营,就把公司注销了。这个比例究竟有多大,我没有确切的数字,从中国的情形来看,确实有一些人是退出行业,追逐更高的利润去了,或者是看生意不好做了,就停了,反正有钱,怕什么。 本章的建议:要选择利润空间大的财富机会 著名的麦哲伦航海,并不是科学考察,而是早期的资本行为。投资人是西班牙王室,目的是开辟去亚洲香料群岛的航线。此前,还没有人横穿过大西洋和太平洋。麦哲伦于1519年9月10日出发,一行五艘船,望大西洋而去。一年之后,他们越过了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于1520年10月28日驶入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这期间,麦哲伦损失了两条船。

他们于1521年3月到达南亚的菲律宾。4月,与当地人发生武装冲突,麦哲伦被杀,还损失一条船。剩下的两条船,战胜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1521年11月,到达了菲律宾南边的马鲁古群岛,即香料群岛。他们达到了目的,损失也相当惨重。

经过休整和补充,两条船满载香料,决定取道不同的航线回国。一条船按原路返回,重新穿越太平洋。很不幸,在还乡的路上被葡萄牙人捕获(当时的海权为葡萄牙控制,后来被西班牙打败。再后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遭到英国人的毁灭性打击,海权归属英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才取代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另一条船穿越印度洋,绕道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回国。那条航线是难以置信的,从来没有人走过,但他们成功了。1522年9月3日,幸存者带着一身伤痕(严重漏水,船员大批死亡,170人出海,只回来18人),缓慢驶入西班牙维塞利亚港。

那次航行历时三年,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当初的动机。对投资者来说,五船损其四,是不是亏大了?事实并不是那样,那一船货物足以支付远征队的全部费用。麦哲伦的贡献不在于发现了香料群岛,而在于他用勇敢行动证实了地圆说。是商业行为,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成就了他的名声。

在麦哲伦之前,有达·伽马的航海壮举,葡萄牙王室为他投资。1497年7月8日,比麦哲伦早22年,达·伽马率四艘帆船从葡萄牙起航。绕过好望角之后,在阿拉伯著名领港员马德吉德的指导下(因为那次指导,他至今还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咒骂,他本人也悔恨不已),循中国海员(郑和下西洋比他们早差不多100年)熟悉的航线,成功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他们用很大努力收集了一船胡椒、肉桂等东方香料和宝及石丝绸,于1499年9月返回葡萄牙。损失了两条船,一半的亏损率,赔钱吗?不。那一船货物相当于整个船队费用的60倍。如果收集到两船货物的话,结果将如何?

1595年,荷兰也派出了第一支船队前往印度。整个航程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船队也蒙受重大损失,289人只回来89人,利润并不清楚,只查到四个字:“利润巨大。”不久即组织第二次远征,更加幸运,净赚400%。

英国人也赶来加入。约翰·霍金斯(1532年~1595年),英国奴隶贸易的创始人,并因此获得名声与财富。1562年,他不顾危险和禁令,首次贩运一船非洲奴隶到海地岛(属西印度群岛,当时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换回了兽皮和糖,成为他的家乡茅利普斯最富有的人。伊丽莎白女王伙同枢密院(相当于国务院)的几位高官,对约翰·霍金斯的第二次航海进行了秘密投资。这一次,约翰·霍金斯换回了一船白银,成为英国最富有的人。但约翰·霍金斯与海地岛通商,遭到西班牙的强烈抗议,虽然不同于海盗行为,却是侵犯西班牙国家海权的军事动作。由于西班牙无敌舰队力量强大,英国女王不想与之闹翻,遂不准约翰·霍金斯再去西印度群岛。霍金斯还是说服了女王,于1567年做最后一次海上冒险,结果招致一场灾难。他的船队遭到西班牙的伏击,损失了三艘,剩下的两艘分别在约翰·霍金斯与他的表弟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带领下,于1569年,在船队即将沉没的状态下回到英国,盈亏情况不详。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海战由此拉开序幕。1588年,无敌舰队遭到到英国舰队的毁灭性打击,其两个最可怕的对二手,就是那两个劫后余生的指挥长。从此,西班牙丧失海权,英国取而代之。葡萄牙、筒兰、西班牙、英国之间的海战与更替,即因巨大的利润机会而起。

连伊丽莎白女王都动心,那利润是多么诱人!事实上,数据显示,有一半富爸爸是因为兴趣,还有一半是因为利润。 这里有一个比较表,投资额为一万元,盈亏机会各占其半,哪种更容易成功?

最后一种是最佳选择,风险要低得多。他本来是做中草药的,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想做点别的,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次闲逛,发现几家茶艺馆,人虽不多,门脸却装修得好,营业时间一直到深夜。一杯茶,成本不会超过一元钱,他们却卖15元~20元,好的则在60元。客人不花个上百元,是出不了门的,还不算冲茶等附加费。由于客人少,房租加装修也得几十万元,他不敢冒险。又观察到几家凉茶店,面积不大,生意却很好。为了弄清经营状况,每个月都去观察十几天,每次一店十分钟,早中晚分开。半年下来,他有了莫大信心。凉茶店投入少,房租便宜,装修简单,工资低。一杯凉茶成本不过o.3元,却卖三元。他家又祖传有凉茶秘方,他就横下心来,开凉茶店。第一家店五平方米,租金3000元/月,3000元装修,设备6000元,水电、工资等全加一起,总投资两万元。他自己都没想到,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达两万多元,净赚一万元。赶紧开了三个分店,生意都还不错。毛算一下,一家店一个月赚一万元,四家店就是四万元,一年有四五十万元的净利润,这可不是小小生意赚大钱吗?第一,他做了半年以上的调查,发现了毛利在九倍以上的“暴利”空间,那恰恰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小生意,竞争者少;第二,他有比别人做得更好的理由——祖传秘方。而且他有商业经验。

利润大还隐含着一项功能:弥补你的错误。由于缺乏商业经验,肯定要犯错误,高利润能掩盖你的错误。在饱和行业,那些错误可能是致命的。那个卖摩托的后生,今天骑回来,又有谁买啊?

是不是可以说,越早越好呢?不绝对,它不能解释那些成熟行业中的成功者。机会是不是越来越少呢?显然不是。即使在欧美那样高度发展的市场中,每年也还有很多的白手创业者崛起。中国就更加幸运,至少在未来的50年中,白手创业并迅速成长为亿万富翁,机会颇多,只看咱有没有眼光,胆量,手段。

身在今天的中国,是否可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也许有无数机会可以创造财富达到成功。还是不要去羡慕过去的20年中那些一夜暴富的非常规例子,他们并没有成为今天个人财富的主流。

如果没有办法比那些成功人士做得更好,而又确认利润空间巨大,那么,就紧紧地跟随他们好了,这样也可以赚钱,并逐渐成熟。

考虑一下行业的变化趋势,似乎也有必要。

晶体管取代真空管是20世纪电子领域的巨大飞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莱发明了结型晶体管。他于1956年11月1日获奖,并成为技术权威。

当贝尔实验室有很多人都去企业界了,肖克莱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去向。争取到风险投资之后,他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办了一个研究中心。由于他的声誉,美国所有雄心勃勃的半导体工程师都想参加他的小组。刚开始晶体管的材料是锗,他的目标是研究锗晶体管。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锗产品还是不能达到市场需要的产量。

是德州仪器公司发现了锗晶体管的缺点。锗不耐高温,所以不稳定,难以操作,严重影响到它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上。德州仪器公司是靠军火发家的,很看重晶体管的军事用途。他们在科学界广泛寻找年轻的科学家,以期能解决锗晶体管的缺点。他们在贝尔实验室里如愿以偿,提出答案的年轻人叫鲍勃·诺伊斯。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陌生,就想一想奔腾处理器、英特尔公司,他就是三个创始人中的一个。也是他提出了18个月速度提高一倍的论断。

肖克莱却固执地认为锗才是晶体管的未来。这也难怪,当真空管年销售13亿支的时候,硅晶体管才1100万支(锗晶体管是1700万支)。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也终结在晶体管。在不远的某一天,硅晶体管彻底取代了锗晶体管。除了德州仪器公司的贡献之外,还有蓝色巨人IBM公司,它的掌门人小托马斯·沃森,决定用硅晶体管取代真空管,使硅晶体管迅速走向市场。

事实上,比肖克莱命运更惨的,是那些拒绝晶体管的大公司,像Philco、Svlvanian、RCA,它们曾经占据着整个真空管市场,因为错过了晶体管,永远地倒下了。只有通用电气公司成功转型,杰克·威尔奇是它后来杰出的看守人。

巨人衰落的时候,总伴随着新人的成长。德州仪器公司1953年利润只有120万美元,由于小小的硅晶体管,1959年利润达到1400万美元,股票价值从一位数暴涨到250美元。晶体管销量排第三的,就是今天非常熟悉的摩托罗拉公司。

肖克莱也默默老去。衰落的苍凉,成长的神话,这些都会继续不断地重复。 小结 说了这么多,我想我并没有把成功的可能性准确表达出来。如果你觉得仍然一片模糊,不知成功何物,那也正常,因为成功率最高的机会模式并不在本章。本组样本都缺乏商业经验,要求处女创一举成功,似乎有点苛刻,就好像第一次挽弓,就要求射中靶心。这也不难,把靶放到面前来,或者先射箭再画靶心——我只提出了问题,但没有限制条件,因此,可以不受习惯思维的约束。

由于经验不足,你总是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准确把握了成功的可能性,怎么办?那只有一句话:反正是不清楚,那就随便选一条路,走到哪里算哪里。不过,能够像第一章那样,专门去企业学习,大概是更好的路。

奋斗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人的,我有权成为不寻常的人。我宁从逆境,也不要这早九晚五的平静。我不要听别人的呵斥,也不愿从别人手里领取工资——那不是保障,是施舍,我视为耻辱。我要冒险。我要创造。我要成功。也不拒绝失败。决不屈从于任何权威,也不害怕任何批评。生而为人,就是要自由,勇敢,无所畏惧。

这世间,最可依赖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当然,一切要从零开始,一切要由最底层。但是,那又怎么样?我本来就一无所有呵。我本来就家徒四壁呵。我本来就赤身条条呵。除了畏惧本身,我什么也不怕。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贫穷;我什么都做,就是不做奴隶。我要成为一名有钱的爱国商人。 所有这一切,都是个人奋斗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