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3821900000010

第10章 财富第二方式 (2)

有的人创业却非常艰难。24岁那年,他们两口子都下岗了,就去卖菜,卖鱼,卖服装,卖水果,改来改去,换了好些生意,就是不赚钱。然后两口子商量,决定开个小饭店试试。夫妻又当老板又当伙计,从早忙到晚,结果把7000元积蓄都搭了进去。真是欲哭无泪。只好又去卖菜,卖鱼,卖西瓜……。在艰苦的体力劳动中,他开始思考:“别人能做,我为什么就那么倒霉?就这么认命了?”借给饭店送菜的机会,他跟饭店老板、大厨子们套近乎、讨经验,然后发现了成功秘诀:“凡是有特点的餐馆,生意都不错。经营不好的、赔钱的,都是因为没有特色。”又经过半年思考,他决定再搏一回,用父母的住房做抵押,开了家非常有特色的小店,名字朴素而新奇。结果怎么样?失败之后的发现救活了他,不仅小店开成了大店,而且有笑迎八方宾客的气势,连锁店都有150家之多。

同样都是不懂,为什么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却赔了精光?甚至项目都一样,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即使你更喜欢“不管那么多,做了再说”,稍加考虑,也不是坏事。 是运气吗? 当我们只考察财富结果时,很容易相信“运气”这个说法。 卖摩托的两例,一个是借银行贷款,轻松赚得两万元。他自己也承认:“实事求是地说,.我做生意一直比较顺。”他的上百亿身家,不是从摩托上赚来的,而是改行做别的。在中国,他是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和机场的财富者。没有一点运气,怕是难以让人服气。山西那个卖摩托的,迢迢几千里,骑回老家,可谓风餐露宿。第一次新鲜、好玩,又因为年轻,不怕苦,所以做了下来。几十次往返,又枯燥,又辛苦,他还是像初恋一样热情不减。很显然,他的运气背后有艰苦的劳动。他贷不到款,就以自己的办法成就了创业,这也是创造性。

卖复习资料的研究生,也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满意才付款,这是有风险的,你敢吗?做水产的,没有去开店,而是找到了与众不同的渠道——集中供货给外贸公司。如果他也去守着一个摊,结局会怎样?即使有了与众不同的机会,坐在冰块上押运也是件辛苦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撑得下来的。

失败者并没有偷懒,为什么不成功?就是那些声名远播的财富大亨,也有人处女创失败了的。松下幸之助失败了,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失败了,联想柳传志刚开始做的时候,卖电子表,卖旱冰鞋,卖彩电,都不成功,钱也被人骗走,差点倾家荡产。如果你坚持运气说,又如何解释他们的艰苦付出?

希望集团刘永好兄弟,处女创也没有成功,走了一些弯路,才找到快速成长的机会。为了与国际品牌竞争、提高猪饲料的营养价值,他们苦思冥想,先是找到奶厂的下脚料,然后又想到四川农村大量存在的蚕蛹,再经过艰苦试验,因陋就简生产出来的饲料,品质却与国际品牌相当,成本却大幅降低。他们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肯定是一种运气,但要看到,是在付出艰苦的劳动之后,才获得那样的运气。

大潮来临之时,每一个人都能捡到海货。大潮退去,沙滩上还有什么呢?你要靠运气的话,结果可想而知。调查显示,在富爸爸那里,运气的支持率只有21%。 聪明人容易成功吗 社会也普遍认为,富爸爸在经济上的成功,总与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有关。人们也愿意相信,高智商在一切竞争中都占优势。那么,名校学生是不是处女创失败的就应该更少?下面是几个聪明人的财富故事。这里不是要讽刺他们,而是赞美他们,赞美他们靠聪明和勤奋创造了财富,还树立了榜样。

198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他一直想知道“我为什么而活着”,也问了很多同学,但大家都很茫然:“我也不知道啊。”“我也在想。”然后他开始了独立思考,决定在经济大潮里去搏一搏。高智商并没有解决他的主要问题,他不知道“做什么好”,这一点跟其他人,跟那些下岗工人没有两样。他有做事情的胆量,尝试过卖报纸,倒火车票……。还去炒过股票,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发誓今生永不入市。然后去捣腾彩漆喷涂技术。忙碌了一个冬天,他才醒悟过来,那是个骗钱的玩意,白交了技术转让费不说,还无处申诉。大学五年,可谓一无所成地过去了。还好,他没有耽搁多少功课,至少顺利毕业。毕业一年后,他才算真正赚到第一笔钱。

这是三个硕士研究生,很不错的朋友,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原本想在文化产业里找出路,但什么也没有做成。然后想到开卡拉OK厅。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遭遇竞争,生意就清淡了。也正在那时,他们产生了分歧。分歧扩大了,感情也受到伤害,遂决定散伙。,一算账,才发现每个人还亏了一点,也无心思去追究财务黑洞,宣告创业失败。感情裂缝是又一大损失。

她拼死拼活去了美国。新鲜感消失以后,就想着将来的出路,想做点什么。她不想跟人打工,就每天去寻找那些“快速赚钱的商机”。开中国画展,开中餐馆,开咖啡厅,做房屋中介,都以失败告终,差点就要沦落为街头的乞丐了。她评价那时的景况说:“看来我要死在纽约了。”无意中走进了一家“九毛九”杂货店,发现产品几乎全部是Made In China,就回到祖国来,把那些小商品用集装箱发往美国,开始了发财之旅。

他受了《读者文摘》一篇文章的启发,决定要回到农村,去创办绿色农业。他是军校生,属重点本科,私自离校要遭军法处置,就故意从上铺摔下来,搞了个因伤退学。乡亲们坚信“他准是犯了事”,或是同情地看着他的远大理想,家人却备感伤心。决心代表不了杰作。他在农村长大,但并不懂农事,也基本没干过农活。自己不懂,又得不到支持,他的一相情愿的抱负很快就失败了。只好到南方去,当服务员,当缝纫工……有一天早晨起来,“突然发现,我离我的愿望怎么越来越远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重返高中。他的聪明没得说,竟考入了北大!毕业以后,创业激情又膨胀起来了,决心与同学合伙成立软件公司。谁想到一年之后就倒闭了,还背上十几万元的债。“那可真急煞死人了。我当时就是想不通:我不比人笨啊,怎么就那么失败?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只好去各地旅行,以排解心头的烦闷。最终从旅游中找到了翻身的法门——做户外旅行装备,事业终于兴旺起来。

他们是聪明人当中的聪明人,接受了中国最好的学校教育,为什么仍然失败?答案只有一个:只靠聪明不能成事。在财富素质榜上,聪明排在第21位,只有19%的支持率。 来看一个失败案例。 他从内地去深圳淘金,发誓要赚它三五万,打一个翻身仗。从做推销开始,两个月都没有拉到一份单子。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呵呵,一点没错。海口的朋友来电话,说那里芒果大丰收,一斤才两三元,问他做不做。他往市场一看,15元一斤,激动了,觉得自己就站在财富的门边。

海口的朋友要他再做一做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是,批发价也九元一斤,哪能不赚钱。还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对方说五一节公司有八万元员工福利,如果芒果好,可以考虑购买。“哈哈,货没到,买家就搞定,走运了。当时我就这么想。”

他赶到海口,朋友出钱,他出力,利润对半分。另一位朋友劝他别做,芒果太娇贵,易腐烂。他是铁了心要赚钱,什么也不听。海口的价格是3.6元一斤,品质差,估计到深圳只能卖六七元,加上运输等,赚不了钱。

他想偏僻的地方可能便宜些,就拐进山去。终于找到了想要的芒果,看起来与深圳的差不多,2.7元一斤。就让朋友赶紧送钱来。他收购了1.5万斤。“如果不是钱有限,我肯定还会收更多。”一天就把芒果收齐了,晚上九点朋友托人把钱送到,同时雇来一辆大卡车。钱只有一万元,芒果却都下了树,不能退。愁了半天,决定先把芒果入箱装车再说。

第二天早晨,他跟果农摊牌:现在只能付订金,余款跟他到海口拿。中午时分,又跑来一群地痞,嚷嚷着收保护费。带钱来的人见势不妙,赶紧遛了。地痞搜走了他身上的700元钱,一阵哄散去。果农们只冷眼旁观,并不同情。费尽周折(限于笔墨,这里省略了),他才弄到钱,得以脱身。

耽搁了时间,芒果开始溃烂。在海口想卖点,卖不动,就穿过琼州海峡、雷州半岛,比原计划晚了六天。原来说好的那位朋友自然不要了,只好自己来卖。芒果烂掉一半,本钱4.5万元,只收回两万兀。

后来他懂了,跟其他生意一样,卖芒果也有渠道:批发商坐在店里,打个电话就有人送货上门;大供货商则有稳定的供货基地,不会乱去收购。

对于芒果,他完全陌生,结果每一个环节都出问题,也难为他了,能够坚持着把事情做完。

成功的可能性是什么? 他们都不知道“做什么好呢”,却有不同的行动特征:或者是对市场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直到确信自己有把握;或者是看到别人好赚钱,听到别人说能赚钱,就草率行动,而不考虑成功的可能性,以销售终端的行业为多,卖食品的,卖服装的,或者是五金建材,因为它们容易看到,也容易模仿。有些行业没有处在消费一线,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我知道一个富爸爸,他到处去买矿产资源,然后转手卖给别人。他赚了很多钱,你却看不到他的企业,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正因为容易被看到,容易被经常说起,就给了那些冒失鬼以信心,结果钱都打了水漂。

正是那群冒失鬼吓倒了很多人,56.8%的失败率。对经济失败的担忧本来就不容易克服,加上那么高的失败率,难怪听到很多人说,创业失败率高,还是小心为妙。

本组失败率最高,因为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看者容易做者难。不过,他们也是最有胆量的人,总是在跌倒之后,能够站起来。他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尤其是下岗工人和农民,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正确,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这只证明一点,赚钱是一项简单的游戏,低价来,高价走,吃个差价而已。

创业四道路图清楚地显示了,有成功率100%的方法,有成功率94.7%的方法。为什么偏偏有人选择了失败率最高的道路?这跟他们的工作背景有关,缺乏经验,又无处学,只好胡乱尝试。问题是,草率创业的成功率只有43.2%,深思熟虑却高达92.6%,悬殊太大,两者的界限在哪里?

首先要承认,样本分组有人为的误差。但我相信,这不是悬殊的根源。最初,我没有考虑要分成“草率创业”与“深思熟虑”两组,直到深入分析失败原因才发现,在发现机会方面时所付出的劳动,与最后的财富成败之间,表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像孙正义,还有那个制造房门设备的人,他们在苦苦寻找什么呢?他们在寻找成功的可能性。做还是不做,总要找个理由。草率创业者显然没有认识到,他们应该对赚钱活动做出一番思考才对。他们贸然行动,然后草草收场;失败之后,痛定思痛,开始对赚钱活动进行独立思考,东山再起。机会方面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是否把握了成功的可能性——这是本章与第一章的一个明显不同,第一章是在工作过程中自然地熟知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成功率高。

这种独立思考习惯与高智商、逻辑分析能力并不相同,它不计较推理与演算过程,只问结果,是创造性的一种。创造性是不受规律约束的,没有接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人,总在不受约束方面占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很好的“答案惟一”训练,生活迫使他们“怎么能解决问题就怎么做”,“怎么有利于赚钱就怎么做”。那样的思考成就了他们,也害了一些人。

在前面的案例,我没有说明哪些是深思熟虑,哪些是草率创业,你不妨自己去分辨,以期从现在开始,培养起与众不同的思考习惯。

对成功的可能性做出与众不同的思考,应该回答三个问题:1.消费者真的会掏钱吗(而不是你觉得)?2.利润空间有多大?3.有没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好?正确回答之后,还要确认前提的真实性。对于缺:乏商业经验的人,深人调查不仅意味着找到了创业点,也会找到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办法,得到一些经验。

第一个问题容易演变成一相情愿。他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读书期间,开了一家书店,文学图书占了一半,生意可想而知,支撑了六个月,关掉。后来回忆说,如果以大学生学习考试类用书为主,大概还是可以赚钱的。有人总想做一些新奇的东西,那恰恰是个陷阱。郭广昌最初想做彩色火焰蜡烛、咕咚健身糖,都不成。新鲜东西,人们是否需要,一时还摸不准,那就有风险,又缺乏经验,更难以把握了。还要考虑有多少会掏钱,买的人少,还是不赚钱。如果是高端消费群,购买者少,惟有高利润来弥补,才能赚钱。

利润空间有多大?利润很好计算,就是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可以高到100%,甚至.500%,但必须卖得掉。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大二就想创业。工作两年后,看见身边的哥们倒卖图书发了财,“10元钱购进来,卖15元~20元;精装图书毛利更高,达200%~500%(高定价礼品书,现在已经禁止)”,就决定开个书店,结果惨败而去,至今还伤心。他甚至对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以为然:“不可取,实在是不可取!”他也没有再创业。

有没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那是高定价礼品书,别的书店组织了庞大的推销队伍,背着样书往政府机关和各大企业钻,公款买,定价高,有回扣(因此被称为“腐败书”),确实发了财。他却在书店里卖,方法不对头。

利润必须以需求为基础,那个做制门设备的,看到玉米芯制的门都那么红火,需求肯定旺盛。那个时候,整个中国都在建设新居,玉米芯填充门板,符合需求旺、成本低、高利润的赚钱特征。如果选择制门生意,肯定能赚钱。但他不满意,他不想骗消费者,他想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建设性的不满。去北京,去大连,就是为了“比别人做得更好”。在这样的财富企图心指导下,进一步做调查,才有惊人的发现——制门设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个体户小作坊哪买得起?一个高利润的机会被发现了。调查过程中,他不仅发现了机会,也掌握了制造廉价设备的方法,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13万元的东西赚了17万元,利润率130%。比起“别人开店,我也去开店;别人卖早点,我也去炸油条”的普通财富思路,他自然有大获全胜的理由。 随处都可以看到生意红火的餐馆,似乎符合“利润空间大”这个条件。其实要当心,走马观花式的调查常常害人不浅,别人的利润不等二『二你的利润。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好吗?或者说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有特点吗?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上,惟有做得更好,做得更有特色,才能赢得竞争。也就是确定你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