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3788500000014

第14章 湛若水的生平及着述

湛若水(公元1466-1560年)字元明。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人。因居家增城之甘泉都,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

湛若水二十八岁时(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第一次参加会试,落第;于次年往江门,从学陈献章。因悟出“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方法,深得陈献章的嘉许曰:“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 (《白沙子》卷二《遗言湛民泽》)陈献章对湛若水极为器重,卒前曾赠诗三首,自跋云:“达磨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亦病夫之衣钵也,兹以付民泽,将来有无穷之托,珍重珍重。”(同上卷六《江门钓台与湛民泽收管》)视湛若水为自己学术思想的继承人。故湛若水对陈献章也极其情深。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陈献章殁,他“为之制斩衰之服,庐墓三年不入室,如丧父然”,说:“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罗洪先《湛甘泉墓表》)后来,湛若水仕路通达,凡“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明儒学案》卷三十七《甘泉学案。湛若水传》

湛若水四十岁时(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此时,获交王守仁,甚为相得,以同志相期。如王守仁回忆所述,“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四十七岁时(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出使安南,册封国王。四十九岁至五十五岁的几年中,湛若水因服母丧、养病,一直家居讲学。五十七岁时(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世宗即位,复被起用,历仕编修、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转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曾出使安南。七十五岁时(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致仕。晚年,致力于讲学着述,年登九十犹为南岳之游。年九十五卒。

湛若水久仕高级学官,故其生平所建书院甚多,从学弟子甚众,“相从士三千九百余”(罗洪先《湛甘泉墓表》),这对于他的思想的传播自然很有好处。

湛若水的着述很多,就罗洪先、洪垣为其所撰《墓表》、《墓志铭》中存录的书目而言,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论述自己心学思想与时事出处之作,如《心性图说》、《樵语》、《雍语》、《明论》、《新论》、《新泉问辨》等,由其门弟子编纂成《甘泉先生文集》。此集今多有散佚,洪垣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刻时序称:“先生原集四十八册,今存惟十五册。”如《明论》十卷全佚,《非老子》、《遵道录》等亦残缺。

虽是如此,湛若水心学思想的基本方面和主要观点,仍可在现存的《甘泉文集》中反映出来。二是厘订儒家经典之作,如《四书训测》、《古本小学》、《春秋正传》、《二礼经传测》、《古易经传测》、《尚书问》、《诗经厘正》、《古乐经传》、《节定仪礼燕射纲目》等。湛若水此类着述大都成于五十岁以后,其意在正古人之谬。他说:“吾于五十以前,未尝理会文义,后乃稍稍有见,于《二礼经传》、《春秋正传》及《古易经传》、《庸学论孟测》,皆以正古人之谬,以开天下后世之蒙,非得已而不已也。”(《甘泉先生文集》卷七《答王德徵》。以下凡引《甘泉先生文集》只注卷数篇名)然而,湛若水的厘订救正之作,多有依据不足、立论偏颇之失。如他根据《论语》“诗三百”一语,竟断定今《诗经》超过三百之篇,皆是为孔子删去、而又为“好事儒复取而混之”的“淫诗”,故他编《厘正诗经诵》,删去十篇“淫诗”,以成“三百”之数。(卷七《厘正诗经诵序》)其它如据《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和《礼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立“二礼”之说,以《礼记·曲礼》附以《少仪》为“上经”,而《仪礼》定为“下经”。(卷七《二礼经传测序》)又自拟度数为《补乐经》,而以《乐记》为传。(卷七《补乐经序》)等等,皆有“殊伤烦碎”、“自信太过”之弊。(《四库总目提要》卷二十五、卷三十九)。唯其《春秋正传》稍有可取,《四库总目提要》 评曰:“此书大旨以《春秋》本鲁史之文,不可强立义例,以臆说汩之,惟当考之于事,求之于心,事得,而后圣人之心、《春秋》之义皆可得,因取诸家之说厘正之若水能举向来穿凿破碎之例,一扫空之,而核诸实事以求其旨,犹说经家之谨严不支者矣。”(卷二十八)湛若水此类着述也多遗失,只有《春秋正传》三十七卷录入《四库全书》,《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古乐经传》三卷仅存目《四库全书》,完书迄今未世见。三是发挥儒家修身、治国理论之作,即《圣学格物通》。此乃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湛若水任南京礼部侍郎时进献之书,凡一百卷,为时四年方成。体例略仿丘鑥《大学衍义补》,杂引诸儒及明帝训示二千余条,各以己意发明之,诚如他自己所述:“事皆取诸大训格言,义则附以浅见薄识”(《圣学格物通·进书疏》)。此作是他藉“立志正心”、“敬天畏民”、“立教兴化”、“选贤任能”、“抑末薄赋”等儒家传统的论题,来发挥自己的心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