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3783000000020

第20章 专注集中投资,拒绝分散投资(3)

再次,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想获取巨大的利润就要严格控制所持股票的数量,做到集中投资。他说:“多元化是对无知的保护,如果投资者想让自己不受到市场的任何负面的影响,那么他就应该拥有没一种股票,这样做就会给那些不知道如何分析企业各方面情况的人以安全感。”由于每个投资者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不可能做到在持有众多的股票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做到只投资于少数几种优秀的股票,就能够获得预期的回报。当然在对这几种股票进行投资前务必要对其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在对这些股票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投资,这样就会更加安全妥当。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有40个妻子,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都无法了解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只有集中精力投资者于少数几家企业就足够了。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将自己的投资组合控制在3~5家为宜。这样一来,投资者就不会出现由于持有股票数量过多而造成的各种麻烦。

对此巴菲特惯用的策略就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证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巴菲特是这样安排他的投资组合的:他将他全部资产的90%投资于伯克希尔公司,而剩下的那一部分就分别投资了塞维马斯特公司和数据公司。正是这样一个投资组合为巴菲特创造出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在他看来,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所冒的风险是巨大的。因为,在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数目众多的股票,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就会无法辨认哪些股票是劣质的,哪些又是优质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出现判断失误。此外,即便投资者能够选择出众多优质的股票,而在接下来的投资经营中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由此看来,巴菲特的成功其实是源于他对于投资组合的合理搭配,用他的话说就是:“宁缺毋滥”。这时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所必备的特征。

5.集中投资要做到出手快、下手准

1997年巴菲特进行了一次大手笔的投资,他买下了超过2.8万吨的银,使他顷刻之间成为了世界上拥有银最多的人。原因在于他的直觉告诉他,机会已经成熟,如果此刻大量买入银,一定会大赚一笔。因为他发现银的经济用途相当稳定,所以银的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最终使得银的价格出现了不断上涨的情况。巴菲特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银的市场情况,他了解到,银与金条等其他金属不同,它的实际用途很广泛。但由于银并不是采矿者的主要目标,而是他们在采掘其他金属时所取得的副产品,所以银的供应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他金属的市场需求,如果其他金属的需求量大,那么银的产量就会跟着增加,如果其他金属的需求量小,那么银的产量也就会跟着减少。由于国际市场银的供应商手里的存货量一直在下降,所以银的价格也就一直没有涨,导致银的公开价格和它的潜在价格严重不符,这就意味着等到国际市场上的银的存货出现短缺的时候,银的价格必然会猛涨。这一切当然都被巴菲特看在眼里。此刻他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为了这次交易足足等了30年。30年前,巴菲特曾经把手中大量的白银全盘脱手,从那以后他一直关注着国际银量的供需情况,但是30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发现任何机会。然而到了1997年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巴菲特便立刻采取了行动。如此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似乎也只有巴菲特才能做的出来。

那么巴菲特在机会转瞬即逝的股票市场又是如何做为的呢?几乎和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在他购买股票的时候,他也同样伺机而动,一旦机会出现,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出手抢夺先机,否则,他也决不轻举妄动。

他认为投资人应该很少交易股票,但一旦选中优秀的公司而决定买入之后,就要大笔买入。但是大多数投资者似乎都和巴菲特的建议南辕北辙。由于对风险的恐惧,使得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分散投资”上,也就是因为这样,许多发财致富的机会都最终与他们擦肩而过。巴菲特对此不无讽刺地说:“来到股票市场的很多人好像都是来碰运气的,我倒建议他们应该去买彩券,去赌场或者是去赌马,如果投资者不再抱着这种态度,而是集中注意力去寻找着几家优秀的公司,然后以尽快的速度买入它的股票,那么他们不仅会确保自己安全,而且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集中投资要做到出手快,下手准”这是巴菲特给所有投资者的建议。

6.准确评估,集中投资,降低风险

在巴菲特的概念里,风险是指什么呢?首先来看看学院派的人是如何给投资“风险”下定义的吧。他们认为投资“风险”是由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和股票市场中所有股票的整体的波动性的混合而形成的。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他们利用数据库和统计技术对股票市场上以往的整体价格进行计算,由此而得出的结果可以很准确的显示出股票市场价格的历史相对波动性。从而他么坚信这样的统计方法完全可以准确预测投资风险。

巴菲特向来对于这样的统计不屑一顾。首先巴菲特对于投资“风险”的理解和他们是不同的。他认为“风险”来自于可能发生的价值损失,跟价格的相对波动性没有关系。他曾经说过:“集中投资于被市场低估的有些公司比分散投资于一般的公司所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小的多。”在巴菲特的所有投资中,他所看重的公司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财务稳健、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经理人个个能力非凡、诚实可信。当他最终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些公司之后,也就意味着事实上,他已经大大减小了损失发生的概率。可见,巴菲特在评估一家企业时,往往注重的而是企业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像大多数学院派的人那样,仅仅依靠那些呆板的计算机模型。所以在他收购喜诗和H˙H˙布朗公司时,他所关注的是公司生产的产品、公司有无竞争对手以及对手实力如何、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经营历史等等,而不是去盯住公司股票价格不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们不需要用每天的报价来证实企业的运营是否良好,证明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风险只能来自于在持有期内,总的税后收入是否和原来的资金投入量相当或者是更高。”

既然计算机的统计数据无法衡量公司股票投资的风险,那么什么才能做到呢?在巴菲特看来,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在长期的价值投资中,要对企业未来5-10年的竞争优势进行估计,其实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历史数据可供分析,投资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从各种相关的历史数据开始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对产业的理解和对公司业务的判断,做出某种概率预测,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预测,在这种主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这些概率估计与那些学院派的概率计算有很大不同。由于投资者所投资的企业的周围环境和自身永远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切都无法确定,一切也都不会重复。所以,投资者根本无法计算企业竞争成功的频率,也就无法估算企业的投资风险。

即使是这样,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为了确保投资成功还是得进行评估。在这里巴菲特为投资者提供了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参照的因素。第一,企业在过去和未来是否具有长期而稳定的盈利能力。第二,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具有挖掘公司潜力实现公司潜能的能力和合理使用现金流量的能力。第三,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否绝对忠诚可信,是否能该企业股东带来回报,而不是中饱私囊。第四,对于该企业的收购价格是否合理。第五,未来税率和通货膨胀率,将决定投资者取得的总体投资回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的下降程度。

巴菲特认为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把握,对于投资风险来说就会变的相对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