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风暴
3751100000025

第25章 苹果帝国的盛世危言(2)

5.操作系统:ChromeOS对战

MacOSX是苹果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它是苹果三大硬件产品Mac、iPhone和iPodTouch的软件基础。Google则凭借ChromeOS与MacOSX展开竞争。虽然ChromeOS最初是面向上网本推出,而苹果并未提供这类产品,因此并不会发生冲突。但ChromeOS最终还是会进军笔记本和台式机领域,从而与苹果产生直接竞争。

6.网络浏览器:Chrome对战

Google的Chrome和苹果的Safari都是基于Webkit内核开发的。但是多数用户只会选择一款浏览器,这就意味着双方也会在这一领域发生正面冲突,尤其是Google目前还推出了Mac版Chrome。除了控制用户外,苹果还希望在用户使用Safari进行Google搜索时,从Google那里获取一定的收入分成。如果Mac用户使用了Chrome,苹果便会失去这部分收入。

7.电影租赁:YouTube对战

Google需要为YouTube寻找赢利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专业视频的潜力,而一些用户愿创视频通常难以带来太大收入。所以Google现在也在开发视频租赁服务,这将与苹果iTunes直接竞争。

8.办公软件:Docs对战

Google的Docs是一款网络办公套件,该产品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微软Office。但苹果也是其竞争对手之一。iWork同样提供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幻灯片软件。虽然该产品对苹果而言并不重要,但软件却是苹果赢利能力最强的产品。所以苹果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用户投向GoogleDocs的怀抱。

9.电子邮件:Gmail对战

苹果MobileMe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图片、网络存储空间、日程表同步等服务,年费为100美元。而Google的Gmail、Calendar、Picasa等产品则可以免费提供同样的功能。

(选摘新浪科技)

NexusOne采用了多点触屏技术,公然超越了乔布斯此前划定的界限,这自然让乔布斯很恼火。一气之下,乔布斯在iPad上拒绝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而是采用了微软的Bing搜索引擎。乔布斯还宣称,未来iPhone上也将不再采用Google的搜索引擎业务。

此外,乔布斯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宣称Google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宏达电侵犯了iPhone的20项相关专利。乔布斯气吼吼地说:“我们可以对竞争对手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坐视不管,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认为竞争是有益的,但竞争对手应当自己开发技术,而不是窃取我们的技术。”

乔布斯这样做,背后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继续扩大势力范围,进而影响到iPhone的市场。但Google却没有对此表现出任何的畏惧,在公开场合,施密特从来没有放弃抨击苹果产品的机会。当有记者问及怎样看待苹果新推出的iPad时,施密特调侃说:“也许你能告诉我平板电脑和大号iPhone之间的区别。”

除了移动手机领域的争夺,苹果和Google在其他领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2010年5月,Google宣布将与索尼合作推出GoogleTV,从而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电视领域。但乔布斯却在公开场合拆台说:“根本没有机会。”稍后,苹果公布了AppleTV的升级计划,宣称推出99美元的基于iPhoneOS和云计算的电视机顶盒,以阻击Google的进犯。再比如,Google已经推出了一项在线音乐搜索业务,希望能对苹果的网上音乐商店iTunes构成威胁。Google还正式宣布要进入平板电脑市场,以应对苹果的iPad。

种种迹象表明,Google已经成为苹果的真正敌人。在与Google的角逐中,苹果究竟胜负几何?乔布斯是否会像当初败给比尔·盖茨一样,让苹果失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先地位,进而把占领的大片山拱手让给后来者Google?

第三节苹果魔咒

这就像是一场轮回。现在苹果与Google的战争像极了20世纪80年代苹果与微软的战争。

当时,苹果因为AppleⅡ的成功,占据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优势地位。但是,乔布斯却采用了完全封闭的战略,给微软和IBM这些落后者以可乘之机。随后,“IBM+微软”模式横行天下,无论是硬件市场还是操作软件市场,苹果都没有占得半点优势。

同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与Google的竞争中,苹果仍然凭借iPhone以及iPad的成功,迅速占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地位。但是,同当初的微软和IBM的战略一样,Google作为后来者,采取了完全开放的战略,它把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授权给像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手机生产巨头。这一开放战略一如当初的微软,微软曾将电脑操作系统授权给像IBM、戴尔等电脑生产巨头。因为这样的授权,微软的操作系统迅速垄断了市场,只给苹果留下了很小的市场份额。

这种情形似乎正在重新上演。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上,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iPhone。还有专业机构预测,因为采用Android的玩家越来越多,这一操作系统在三年内将超越iPhone和黑莓,成为第二大智能手机平台。

与当初“IBM+微软”的模式相同,因为Google为手机生产巨头提供操作系统,这就节省了手机生产巨头们在研发软件方面的经费,从而降低了智能手机的售价。而低价当然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愿因。

除此之外,开放性还意味着其技术更新速度将快于苹果,因为它可以吸引更多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比如宏达电推出的运行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的EVO4G智能手机,在技术上就已经超过iPhone4,它不仅显示屏更大,正反面都有摄像头,分辨率更高,而且,软件的兼容性使其更便于使用。比如在以Android为基础的手机上,绝对不会出现不能播放Flash的问题。这样的便捷性也是消费者乐于选择Google操作系统的重要愿因。

这是否意味着苹果将重蹈覆辙?苹果魔咒是否会再次出现?

没错,在战略上,苹果在移动设备上仍然采用了“封闭”战略,这使其在价格上、技术更新速度上和易使用上可能不及以Android为基础的智能手机。但是,Google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也正在面临当初微软所面临的问题,即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苹果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只需要在几款苹果产品上应用,而Android则需要运行在上百种不同的硬件配置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它会像当初的Windows那样增加出错的概率。

同时,与Windows一样,Google给了第三方很大的自由空间,这样可以更快更新技术。但是,也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这里面有可能会出现垃圾软件与质量低劣的软件。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时,自然不会获得完美的用户体验。而苹果通过严格控制第三方开发软件的方式,则会保证软件的质量,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PC时代,苹果败给了微软。但是,当苹果处心积虑的垂直封闭模式开始发力时,它所取得的高利润是连微软都垂涎的。同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苹果能够通过封闭战略,提供同样完美的移动设备,消费者当然会不计成本地选择苹果的产品。这同样会使苹果取得高营收。

尽管通过开放的方式,Google有可能像当初的微软一样占有垄断地位,赢得更多用户,但即便苹果产品的销量不及竞争对手,它仍然会保持高利润率。更何况,现在乔布斯已经吸取了PC时代输给比尔·盖茨的经验教训,学会了在封闭中开放的战略。同时,苹果在技术上也做了足够的积累,在iPhone上可以运行12.5万个应用程序,而在Android平台上的应用数约有1.8万个。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竞争实际上是应用系统的竞争。在这方面,苹果占有天然优势。另外,苹果已经培育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这些用户会习惯性地选择苹果的新产品以及新应用。但是,Google却没有这样的积累,它需要花大力气培养Android的用户群。这自然会降低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失手的概率。

如此来看,在短期内,苹果仍然会稳坐个人移动终端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如果Google足够聪明的话,它实际上没必要将精力放在与苹果的双雄对决上,而是应该抢占苹果剩下的地盘,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的市场。Google若能抢占这些地盘,就已经做到不战而胜,真正称王了。

第四节遭遇“山寨”

近几年,对于中国的手机行业而言,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山寨”。相对于品牌手机而言,“山寨”手机价格便宜,功能更强大,造型也更具个性。正因为这些优点,“山寨”手机出现后迅速抢占了广大市场。据统计,2007年,“山寨”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1.5亿部。此后,每年的出货量更是节节攀升。

“山寨”文化不仅体现在手机市场,最早的MP3播放器也是如此,甚至比苹果的iPod出世更早,深圳、北京等地的电子城,人们可以看到上百种MP3播放器,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不知道选择哪款好。后来,爱国者在竞争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还是不敢用自己的品牌进入美国零售市场,只能用贴牌生产,挣代工费的零头而进入美国Target百货连锁店。中国企业自己没有信心打开美国市场,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反,“山寨”却以价格低廉冲刺中国市场,让高质量的中国产品难以与之竞争。这和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有关——喜欢杀价,而不考虑性价比。另一方面,中国有很多人酷爱国外品牌,让苹果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愿意购买美国愿装的苹果产品,而不是“山寨”的苹果克隆机。美国有人预测,由于不少在美国的华人经常受国内亲朋好友的委托购买iPhone,加上国内到美国的代表团的采购,苹果在美国销售的iPhone有3%~5%是流向中国的,其实苹果iPhone等产品还是很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的。只是“山寨”iPhone让人们觉得在中国的“iPhone族”称不上是高品质的群体,经常有人还要特别声明是美国愿装的iPhone以显自己的地位。这些都说明了“山寨”手机也有自己的市场和群体,但也破坏了苹果完美的设计,这也正是乔布斯不愿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愿因之一。

“山寨”手机风起云涌,它的兴起不仅给中国手机厂商造成了致命威胁,同时它完整的地下产业链以及快速的出货能力也给像苹果、诺基亚这样的全球手机巨头们带来了巨大威胁。因为这些“山寨”厂商最爱仿制的就是新上市又受到欢迎·的手机型号,而这自然会影响到品牌手机生产厂商的利益。

比如苹果的iPhone4。iPhone4面市以来,因为其绚丽、独特的外形受到了广大“山寨”厂商的追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高仿iPhone4。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苹果正版iPad还没面市时,“山寨”iPad已经充斥市场。一家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将出货100万台“山寨”iPad,这一数字是正版iPad销售量的1/10。

“山寨”厂商们不仅紧跟、模仿苹果的产品,同时,在技术上,“山寨”厂商也开始有所提高。以前,在“山寨”iPhone时,“山寨”厂商主要是在硬件上模仿,即外观上的模仿。但是,苹果推出AppStore后,彻底改变了“山寨”厂商的逻辑。他们意识到,苹果已经从硬件转向软件,背后的软件与内容才是苹果产品的灵魂所在。这个部分中国“山寨”厂商无从效仿,他们只能想办法自行开发。

比如在“山寨”iPad上,“山寨”厂商已经推出自己完全免费的应用程序和内容。中国“山寨”厂商对iPad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把“山寨”iPad当成一个研发平台,内容提供商、软件供应商、系统厂商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新的内容产品和应用软件。这自然提升了“山寨”产品的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