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风暴
3751100000024

第24章 苹果帝国的盛世危言(1)

苹果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正如同当初微软的PC时代一样。可是,在盛世之下,苹果同样存在着忧患。飞速发展的Google取代微软成为了苹果的头号劲敌。在与年轻的Google的对决中,苹果能否最后胜出?另外,人们更为担心是,如果失去了乔布斯,苹果是否还会继续创造神话?

第一节中国战略:傲慢与偏见

中国市场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消费潜力的市场,俨然已经成为跨国巨头们的“摇钱树”。正因如此,惠普、戴尔、微软等巨头都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甚至把中国市场提升到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厂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对中国市场的怠慢。当几乎所有国际品牌的产品都在中国与全球同步首发时,苹果却我行我素。2007年6月底,iPhone在美国本土上市,它的独特外形和革命性技术震撼了全球的苹果迷。但是,在iPhone发售时,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却轻松地宣布:“iPhone暂时不会进入中国市场。”按照计划,iPhone在2008年才会进入亚洲,进入中国市场还没有提上日程。直到2009年,经过与中国运营商的漫长谈判,才最终通过联通发布预定iPhone的消息。这离iPhone上市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苹果连最基本的全球同步发售都做不到,更别提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产品了。事实上,苹果产品在本地化问题上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尽管在iTunes中大部分界面已经汉化,但很多出错的提示仍然是英文;iPod等产品没有中文版本的使用说明书;在iPodTouch上甚至不支持中文输入,这就意味着中国用户只能用iPodTouch浏览网页;同时,iPodTouch中内置的浏览器不支持基于FLV技术的视频播放,但像新浪视频、优酷和土豆网等的在线视频都是基于FLV技术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购买一部iPodTouch,却不能观看你想看的视频。

如果指责产品本地化不够的问题,傲慢的乔布斯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做不做、怎么做是苹果公司的选择,买不买是消费者的选择。但是,当购买苹果产品后,却至少应该做到一视同仁。然而,在售后服务上,显然苹果同样表现出了它的怠慢。在美国,如果苹果产品出现了问题,苹果会提供上门维修服务。但在中国却取消了这项服务。

归根到底,苹果之所以有这种行为,是因为其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据内部消息,在苹果的全球供货体系中,中国和朝鲜、越南同级,属于边缘化地区。乔布斯本人也从来没有踏入过中国这块充满潜力的土地。显然,苹果对中国市场的认识还很不够。

正是因为缺乏对中国市场的足够重视,才造成了苹果在中国的战绩平平。在美国市场,iPod占有70%以上的数码播放器市场,形成垄断局面。但是,在中国,苹果的占有率仅有2%。苹果财报显示,其营收在美国市场占50%,而中国市场所占比例不足1%。

如果乔布斯继续这样对中国市场存有傲慢与偏见,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为这已经被Google验证过了。

乔布斯之所以怠慢中国市场,是因为他心里清楚,中国“山寨”MP3的存在,使苹果的iPod根本无法在中国市场竞争获胜。同时乔布斯也用神秘的方式吊中国高端客户的胃口,甚至很多中国人到美国购买没有捆绑计划的iPhone,苹果知道中国有市场,但是为了保证美国市场不被冲击,尽管苹果委托中国企业富士康代工生产制造,也不愿意尽快地在中国铺货。这和乔布斯在好莱坞运作过电影也有关系。好莱坞的影片首先在影院播放,DVD市场需要等待3~6个月时间,而由于盗版愿因,很大一部分影片都与中国观众无缘。乔布斯可能就是沿用了好莱坞这种模式来应对中国市场。因为美国及欧洲市场已经足够大,可以让苹果实现增长,因此,苹果不像微软那样迫切需要中国市场。

Google足够强大,但是,强大的Google却在中国打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

如果乔布斯继续这样轻视中国市场,显然它也会像当初的Google一样培养出一位中国本土的“强大敌人”,而后被这个强敌彻底逼出中国市场。在中国众多“山寨”iPhone的电子厂商之中,有少数几家生产的产品,已经摆脱了低级仿制的阶段,具备了初步与iPhone抗衡的实力。M8就是一款用心的产品,硬件方面,它并不逊于iPhone,只是在软件应用方面不如iPhone丰富。我们不奢望中国企业在短期内仅凭一两款产品就能击败iPhone,但我们不应忽视中国企业的努力和投入。

正如全球电脑厂商都开始重视移动互联网市场一样,国产IT厂商联想也希望自己能承载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使命。2010年5月,联想发布了承载移动互联网战略梦想的乐Phone。从名字上自然可以联想到苹果的iPhone。事实上,乐Phone也正在把iPhone看成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最大敌人,就像联想事局主席柳传志所说的,乐Phone要在中国与iPhone背水一战,并在2010年实现销售100万部的目标。在接受采访时,联想高层杨元庆更是放出狠话:“乐Phone如果卖不过iPhone,我认为那就是失败。”

在与iPhone的竞争中,乐Phone的优势明显。其一,低价优势。一部乐Phone的售价只有iPhone的一半,iPhone系列型号在中国的价格普遍高于在国外的售价,这自然很难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

其二,联想作为本地化企业,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喜好。而在这一点上,如果苹果再继续只是汉化产品的话,则会失去更多的中国用户。另一方面中国用户也会失去享受高端产品的乐趣。

其三,联想比起苹果来,还有独一无二的渠道优势。在PC市场,联想称雄国内市场的重要武器就是渠道。联想的销售渠道甚至延伸到了中国的大部分乡镇市场。乐Phone当然可以放在这些联想专卖店里销售。此外,联想还和中国联通达成销售协议,在中国联通的营业厅中销售乐Phone。而到目前为止,苹果在中国只有两家零售商店,销售渠道根本没有办法和联想相比。

尽管苹果在2010年的计划中披露要在中国建25家零售商店,也尽管苹果iPhone提供的内容和设计都比乐Phone优秀,但是,如果苹果再继续“我行我素”,不针对中国市场研发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产品的话,仅靠数量有限的苹果迷和小众消费者,苹果不会打开中国市场。它也必将失掉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取而代之的即便不是联想,也会有后来者出现,就像柳传志所说的:“我们很幸运,史蒂夫·乔布斯脾气不好,他一直不关心中国市场。如果苹果在中国消费者身上和我们一样努力,我们就麻烦了。”柳传志说的是实话,但也不完全正确,乔布斯不是一直不关心中国市场,否则他不会和联通签订合作协议。乔布斯是现在还不需要顾及中国市场,他需要有节奏地运行,说不定2~3年后,联想就真的麻烦了。

第二节致命对手

就像PC时代的霸主争夺战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会有一场“你死我亡”的恶战。在这场新的战争中,苹果当然想做PC时代的微软。但是,它却面临着一个像PC时代微软一样的强劲对手。从乔布斯的咒骂声中,我们已经发现,微软已经不再是乔布斯眼中的对手了,Google才是乔布斯口中时时提到的“强大敌人”。

在刚刚发布iPad不久,乔布斯就在苹果内部会议上对员工抱怨说:“没搞错吧,Google想杀死iPhone,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乔布斯还公开指责Google说:“我们没有进入搜索领域,他们却入侵手机领域。”在乔布斯看来,Google违反了双方的战略同盟,入侵了苹果的地盘。乔布斯甚至还曾公开咒骂Google的“不作恶”是“狗屎、胡扯”。

乔布斯一向喜欢用“毒舌”攻击跟苹果竞争的大公司,比如曾经的微软。这次,乔布斯把矛头指向了Google,这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苹果和Google曾经那么亲密无间。

甜蜜期

就像苹果当初在开发Macintosh时,曾与微软合作开发视窗桌面一样,苹果与Google也有着甜蜜期。

当微软凭借着软件垄断变得异常强大时,整个硅谷都生活在微软的阴影之下。这其中当然包括Google和苹果。于是,就形成了像三国时期一样的竞争战略,即弱弱联合对抗强敌。一直以来,苹果和Google都视微软为头号劲敌,为了对抗这个劲敌,苹果和微软自然会处在同一个战略联盟中。

苹果和Google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遏制微软,千方百计地将它的优势拦截在PC领域,而不是拓展到移动领域和在线服务领域。在苹果开发iPhone时,Google和苹果合作将Google的搜索、地图以及Gmail等应用放在iPhone上。以此来帮助苹果应对微软在手机领域推出的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在iPhone的发布会上,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恭维乔布斯说:“乔布斯,我向你表示祝贺,这一产品将会非常流行。”乔布斯咧嘴大笑,坦然接受了施密特的恭维。

当时,很多人都开玩笑称,施密特和乔布斯可以将苹果和Google合并,新公司就叫“AppleGoo”。由此可见,这两个公司合作的亲密程度。事实上,Google的CEO施密特还曾是苹果的董事会成员。2006年,当苹果董事会出现空位时,乔布斯力邀施密特加入苹果董事会。当时,二人丝毫不吝惜对对方的赞美之词,施密特称苹果是“全世界我最敬仰的公司之一”,称乔布斯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CEO”。而乔布斯称赞施密特作为Google的CEO“表现尽善尽美”。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也将乔布斯视作导师。谢尔盖·布林曾坦言,乔布斯是他最崇拜的企业家。就像他所说的:“我担心(产品的)复杂,我欣赏乔布斯,他总能保持自己产品的简单。”

同时,在产品线上,苹果和Google也在小心翼翼地避开对方的战线。Google立身搜索引擎和网络广告领域,而苹果则把持了硬件终端领域。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竞争上的交集。

如果微软还像以前那么强大,苹果和Google的战略同盟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它们仍然会想方设法抵制微软。但是,当微软逐渐丧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时,苹果和Google都想取代微软,成为新的霸主,就像评论所说的:“苹果和Google都想要更多,他们的终极之战一触即发。”

霸主之争

商场如战场。就像战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永恒的朋友一样,在商场上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法则在苹果、微软与Google的关系中同样适用。

当初,为了应对微软的进攻,苹果和Google站在了一起。可是,当Google显现出“侵略的本性”时,乔布斯毫不犹豫地撕毁了“伪善的面孔”,转而目相视。

2007年,当苹果凭借iPhone风头正劲时,Google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美好前景,于是,发布消息称自身正在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这一消息发布后,直接导致了苹果与Google战略联盟的破裂。乔布斯称,Android袭iPhone。但Google管理层却辩解说,Android已经在业内酝酿很久,还宣称Android的愿型在iPhone之前已经存在,而且Android特性领先于iPhone。在一次公开场合中,乔布斯还愤地说,如果Google敢剽窃iPhone的多点触控技术,他就会采取法律手段。但是,Google并没有让步,面对乔布斯的威胁,Google的一位高管强硬回应:“Google不怕谁,包括苹果。”

之后,双方的敌对情绪越来越浓。当Google想把其开发的语音信箱管理项目放在苹果应用商店时,却遭到了拒绝。乔布斯还将GoogleCEO施密特驱逐出苹果董事会,并宣称:“随着Google越来越多地进入苹果的核心业务领域,施密特作为苹果董事会成员的效力将大为减小,因为我们有很多会议他都无法参加。”

至此,苹果与Google的战略联盟被彻底“撕裂”,双方之间为了获得更广泛的利益,开始涉足对方的领地。

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的推广,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更让乔布斯不安的是,Google还要进入硬件市场,与苹果直接对抗。

2010年1月5日,Google推出一款运行Google操作系统的触摸屏智能手机,名为NexusOne。手机通过Google零售网站发售。而在同一天,苹果宣布收购手机广告公司Quattro。Google推出的NexusOne直接威胁到了iPhone,而苹果通过收购Quattro,也表明自身要在搜索引擎以及移动广告业务上同Google进行竞争。

Google苹果九大对战领域

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AlleyInsider近日撰文称,随着Google最近推出NexusOne智能手机以及苹果收购手机广告公司Quattro,双方的对抗越来越明显,并在九大领域展开了直接竞争。

1.手机:NexusOne对战

Google发布了NexusOne自主品牌手机和手机商店,这将与苹果iPhone直接竞争。

2.手机广告:AdMob对战

苹果以2.75亿美元收购了手机广告公司Quattro,并将借此为iPhone和苹果平板电脑创建自己的手机广告业务。Google也于2009年11月宣布,斥资7.5亿美元收购手机广告公司AdMob。

3.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对战

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是对苹果iPhone威胁最大的一款产品。一方面在于软件本身,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Android采用免费开源模式。这就使得Google可以与很多厂商结盟,包括宏达电、摩托罗拉、LG和索尼爱立信等,并借此与苹果对抗。Android还可以被用于平板电脑。

4.应用商店:Android对战

Google与苹果都希望吸引消费者为其手机平台开发应用程序,而且双方彼此互不兼容。目前看来,苹果处于领先地位。但Google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模式,无需审核即可进驻其应用商店,而苹果的审核机制相对较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