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3711300000004

第4章

方志敏冷笑着说:"我一个铜板也没有。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

国民党士兵又把方志敏的鞋和袜子翻了一遍,并在周围草丛里寻找了一番,仍然一无所获。这时,他们才相信,在这个"大官"

身上确实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10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

妻子从红军在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回。他被囚期间,朋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他马上转送给狱中生病、饥饿的难友。国民党送来让他交代的纸笔,被他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并秘密托人通过鲁迅等关系转送给了党组织。

方志敏在《清贫》中这样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也正是他高尚品格的写照。

不说假话的刘志丹刘志丹是着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陕甘宁边区军民爱戴的领导人。他正直无私,实事求是,从不说假话。

1935年,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在革命队伍内进行大规模的所谓"肃反"。刘志丹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当时的错误主张,结果受到了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他们诬蔑刘志丹同志"右倾",进而诬陷他是"右派","同国民党党部有秘密勾结",最后竟给他戴上了"反革命"、"白匪军官"的帽子。

他们采取卑鄙的手段,派人送信,谎称让刘志丹马上到瓦窑堡开紧急会议。刘志丹接到信后,立即策马扬鞭一路赶去。半路上,他碰到了一个从瓦窑堡来的通信员。通信员便把写给红15军团领导的秘密信件顺手交给了他。刘志丹同志打开信一看,原来是保卫局要15集团军逮捕自己的命令。

信中特别强调:如果不能按期把刘志丹逮捕并送到瓦窑堡,将受到军法处置。

看了这封密信,刘志丹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冷静地想:

如果自己不去瓦窑堡,势必要造成保卫局和15军团之间的矛盾,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瓦窑堡方向驰去。

刘志丹一到瓦窑堡,就被他们投入了监狱。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对他进行多次审讯,威逼他承认和"国民党党部有秘密勾结"的行为,让他说出自己"反党、反革命"的罪行,并拿了一张所谓的"坦白书",对刘志丹说:"你看后,只要签个名,承认自己是右派,承认自己的反革命罪行,承认自己执行的是反革命的错误路线。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你的认罪态度,宽大处理。如果你执迷不悟,坚持你的错误,你面临的将是活埋和枪毙!"

面对威胁,刘志丹义正辞严地痛斥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申诉自己对党、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他说:"黑云总遮不住太阳,我死也不能说假话,不能做坑害党、坑害革命的事情。"这期间,他始终坚持真理,没有向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低头,宁死也不说假话。一直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党中央、毛主席发布"刀下留人,停止捕人"的命令,刘志丹才结束了被关押审查的生活,并恢复了工作。

严于律己的陈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毅既是华东军区司令员,又是上海市市长,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他在胜利面前,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严格地要求自己,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属牟取私利。为了表达自己廉洁自律的决心,1954年春天,陈毅特意写了一首题为《手莫伸》的诗以自勉: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还经常进行自我批评,而且态度非常诚恳。红军初创时期,他与毛泽东有过分歧,对此,他曾多次作自我批评。

听得多了,有的同志不解地问他:"红四军那时的事,你为什么检讨个没完?"他说:"那可是刻骨铭心的事!当时我年轻幼稚,没有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伟大,说错了话,举错了手。

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党和军队离不开毛主席,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毛主席英明领导才取得的。如果当时我没有执行中央指示把毛主席请回红四军,那中国革命不知还要走多少弯路,不知何日才能成功。我陈毅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这种错误不能重犯。所以我要经常想,经常讲,既告诫自己,也教育大家。"

陈毅的一生,处处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是一位在个人利益、名誉地位面前不伸手的典范。

耿直不阿的张爱萍张爱萍将军是一位仁、智、勇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光明磊落,性情秉直,无私无畏,对革命同志充满真诚的爱,对不合理的事坚持原则。

当年,张爱萍在新四军中担任第四师师长时,有一个干部犯了错误要降职调往别处工作。一些原先喜欢与这个同志套近乎的人,一下子冷落他,甚至躲避他。张爱萍就找着他们,严肃地说:"人总是会有过失的,我们共产党人千万别学旧社会市侩势利眼的那一套:见人升迁得意就趋炎附势,看人遭贬谪失落就离弃脱嫌......"他还为那位犯错同志饯行送别,开导他要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放下包袱,努力工作,将功补过。在张爱萍的鞭策下,这个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了好成绩。

1959年7月至8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江西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没有接受彭德怀的正确意见,彭德怀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上受到批判,大会通过把彭德怀等定为反党集团的决议。会后,一些本来跟彭德怀同机来庐山赴会的代表,借故不愿登上彭德怀返京的那架飞机。张爱萍则毫不顾忌,坦坦荡荡地随彭乘机回京。在机上,他一如既往地跟彭德怀寒暄。事后有人问他:你不怕受到牵连?张爱萍坦然地回答:"彭德怀仍然是我们的同志呀。八中全会的决议不也是称他为同志吗!"陈毅听说后赞叹道:"爱萍将军有翼德之风!"称赞他像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字翼德)一样,为人耿直不阿,敢言无惧。

不仅如此,张爱萍将军原则性强,还敢于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1964年夏,张爱萍将军到甘肃酒泉原子弹基地视察。基地领导请示,林彪1960年10月来基地视察过,基地准备拨30万元为林彪修纪念亭。当时,林彪位高权重,可是张爱萍将军听后,果断地说:"没有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棒厂呢!"1975年,有一天,当时担任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召见张爱萍将军。王洪文对他说,舒龙山(七机部造反派头头)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而张爱萍回去后,在审定造反派头头调出名单时,在舒龙山名字旁,毫不犹豫地批曰:"同意"。

言行一致的田家英田家英是一个诚实、正派、有革命骨气的人。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竭心尽力,诚实守信,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从1948年起为毛主席当秘书,历时18年。

作为毛主席的秘书,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多年来,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从起草文件,下乡调查,受命某项工作,处理信访,直至"掌玺",保管存折,事无巨细,他都尽力而为,兢兢业业。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毛主席致开幕词。开幕词不过2000多字,据记录曾被34次热烈掌声所打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这是开幕词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为"毛泽东格言"反复引用。当代表们赞许这篇开幕词时,毛主席却坦诚地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叫田家英写的。"

全国解放初期,群众写给毛主席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

田家英对每封来信,都仔细收看,并择要送呈毛主席。他认为这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重要的联系渠道。毛主席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

1959年庐山会议,田家英同志对当时的"左倾错误"有看法。当彭德怀受到毛主席的激烈批判后,田家英同志集了一副对联: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还表示,如果离开中南海时准备向主席提三条意见: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三是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些切中时弊的意见,险些使田家英陷于灭顶之灾。

文革初期,在一次整理毛主席谈话纪要时,他基于对国家利益的关切,也出于对姚文元、戚本禹文章的不满,隐去了毛主席评论的一段话。江青、陈伯达以此为"大把柄",给他安了一个"篡改毛主席着作"的"罪名"!

田家英随即被停职反省,他不掩饰,不屈膝,以死相抗。临死时他留下遗言:"相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不会冤沉海底。"历史是公正的,1980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田家英同志的追悼会,热情称颂了他的品格和业绩。

追根究底的鲁迅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出生在绍兴城里一个封建家庭。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很早就开始读书。在家读书时,常常听到窗外传来这样的声音:--屹嚓屹嚓,×......×......呵--磨剪刀呵。

声调很好听。"屹嚓屹嚓"是磨刀担子前面的铁板敲击声,好像前奏曲,接着就是磨刀师傅抑扬高亢的喊声。前一个"呵"字拖得长长的,后一个"呵"刚一出口就赶快煞住。只是中间的"×......×......呵",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小鲁迅请教过许多磨刀师傅,有的说:"是这样叫的嘛!师傅就是这么教的!"有的说:

"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的,习惯了。"

鲁迅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他从小就有这么个倔脾气:对什么事情都要追根究底。终于有一天,他从一位白胡子老磨刀匠那儿得到了答案:"是这样的--'磨镜呵--磨剪刀呵'!"磨镜?鲁迅感到很奇怪。他正要再问,老人却挑起担子吆喝着走了。鲁迅迷惑不解地回到家里,想啊想啊,他恍然大悟了:原来老师傅们这一行,在很早的时候,不仅磨剪刀,而且还磨镜呢!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铜做的。家家户户的镜子都要经常磨。所以"磨剪刀"这一行,是既磨镜又磨剪刀的。后来镜虽不磨了,但磨刀师傅的喊声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后来,他到三味书屋上学,一天早晨,他因帮母亲做事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很懊悔,就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用来告诫自己要早到。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还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因此,他读过的书不但能背,而且能默写、能讲。有一次对对子,老师出了"独角兽",鲁迅根据学过的《尔雅》,对了个"比目鱼"。又有一次,老师出了"陷兽入阱中"。鲁迅根据《尚书》

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放牛归林野"。

鲁迅不但学习认真,还非常爱读课外书。很小的时候就阅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绣像小说,看野史笔记,有些书自己没有,就借来一字字抄下来。这样,他终于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