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长沙
3655600000001

第1章 程潜回湘主指军政(1)

大河没水小河干,小河涨潮大河满。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的夏天,华夏神州万川千水,无不沸沸扬扬。黄河在涨潮,长江在涨潮,珠江在涨潮,黑龙江在涨潮。真个是,潮涨潮落,多少悲欢东流去,涨潮落潮,历代兴亡汇心头……

湘江也在涨潮。啊,这一条美丽而又神奇的河流哟,还有河两岸这一片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想起你,人们就会想起四千多年前那位南巡的舜帝,还有“天下万山朝九嶷”的传说,还有那两位妙不可言的妃子,以及她们永远永远留在浩瀚洞庭中央一座小山上的、并且同样也属妙不可言的泪滴;想起你,人们就会想起两千多年前的那位“三闾大夫”,那位忧国忧民以至怀沙自沉的超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会想起一部光耀千古的《离骚》,还有因他千古流伟的龙舟竞渡的习俗;想起那,人们就会想起一千多年前的那位堪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位曾惊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高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圣”,会想起江上那条逆水而行的孤舟和一个弱不禁风的病体,还有他那“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的老矣老矣仍还要感慨万千的诗句……

一、“家长”归来

这一次的湘江涨潮,从没有过的汹涌澎湃,也从没有过的惊心动魄,这是历史之潮流,这是时代之潮流,此时此刻昂然立于大江之头的,应该也必然是被湘人尊称为“家长”的程颂云。

“家长”其人

颂公名潜,1882年3月31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1899年正月,程潜进长沙城南书院读书,第二年2月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在此就读三年。1903年4月考入湖南武备学堂第一期。1904年10月被北京练兵处选派到日本东京,进了专为中国学生设的振武学校,12月他和黄兴、宋教仁等百余人,组织革命同志会,从事民族革命。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程潜加入了同盟会,并谒见了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亲聆教诲。1906年,他又转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学习。

1908年12月,程潜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受同盟会的委派入川训练新军。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他前往武昌,在黄兴的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1913年,孙中山号召讨袁,这时在湖南任军事厅长的程潜,积极响应。同年8月初,湖南革命军队败退,他逃经上海去日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国内掀起了一次新的讨袁浪潮,程潜奉孙中山之命,由日本回国促进讨袁运动,他先到上海和“民进社”联系,该社是湖南的一个革命组织,计划在湖南起义。当时李烈钧已去云南参加蔡锷的讨袁运动,程潜便立即赶去和他汇合。到云南以后,他被指定为湖南护军使,并交给他一营军队。1916年4月,程潜率一个营的军队进入湖南,被推举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护国军”是当时讨袁军队的统称)。护国军攻占长沙,程潜通电宣布湖南督军汤芗铭的罪状,并率护国军大败汤部于宁乡县,由此,他在“讨袁驱汤”中颇负盛名。后来本地首领赵恒惕等邀来前都督谭延闿,控制了局势,程潜回到上海。不久,赵恒惕杀了拥程的李仲鳞等七人。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与北洋军阀对峙。孙中山派程潜从广东回到湖南运动护法,得到湘军的支持,他又被推为湖南护法军总司令,很快控制了全省。1918年初北方政府又以优势兵力扑灭了在湖南的南方势力。南军溃败,程潜回到上海。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为军政部长,程潜为副部长。1922年5月,陈炯明准备反对孙中山,程潜事先进行了劝阻。6月16日,陈公开叛变,炮击总统府。程潜护送孙中山到永丰舰躲避,并被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在孙中山约领导下,程潜指挥粤、滇、湘、桂各军合力把陈炯明驱逐出广州。1924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韶关誓师北伐,11月攻克赣州,令程潜集结湖南旧部进攻湖北。

1925年2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7月1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程潜被选为政府会议委员。1926年,程潜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军,程任军长,著名共产党员林伯渠为党代表。1926年7月第6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进入南京。南京攻克后,他到武汉向那里的国民党总部和国民政府汇报,到了武汉即成了武汉军事会议的常委。

1928年3月,国民党成立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李宗仁为主席,程潜仅充任一名委员。5月21日,李宗仁借口程潜进行非法活动突然加以逮捕,并从此进行软禁。1931年南京、广州决裂后,于1932年国民党重又联合,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程潜成了一名国府委员。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程潜任参谋总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潜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司令部设郑州,负责平汉路沿线军事,阻止日军向中原进犯。1939年初,程潜改任西安行营主任,该行营9月撤销,即调任天水行营主任。1940年5月,程潜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1945年一度代理参谋总长。1946年5月程潜任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后又称为国民政府主席驻武汉行辕主任……

程颂公一生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威名显赫,特别是在党国内的湘人中,更是德高望重,多年来向以“家长”称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这种对颂公的尊敬也罢崇拜也罢,毕竟都是在“圈里面”,也就是说限定在党国中高层人物的范围内,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后代人认识或了解(当然不要求尊敬和崇拜)颂公,最简单的方法是,只须记住他三件事足矣。

第一件事。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后代人,知道毛泽东却未必知道程颂公。凡是知道毛泽东的挖,大多都会知道毛泽东带过兵,例如秋收起义,例如井冈山星火燎原,例如爬雪山过草地,例如这本书即将说到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但是,真正知道毛泽东当过兵的人并不会太多。这里说的兵是真正意义上的兵,是那些连上茅房都得喊“报告”、下操时只许喊“一二三四”连“五”都不许出声的兵,也就是如同象棋盘上的那群只能往前一步一步地拱,不能跳跃更不能后退的卒子。毛泽东当年就当过这样的兵。他的长官不是别人,正是颂公程潜。当时毛泽东不说是认识程长官也起码是知道的,但是程长官却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认识毛泽东。程长官每天军务缠身,哪里想得到在那黑压压一大片新招来的湖湘子弟中,有一个叫“润之先生”的人呢?当然他更加不可能想得到,这位“润之先生”日后能出息到“海水不能斗量”的地步。不过,毛泽东在程潜麾下也只是几个月的光景。时间的长短,那是另当别论,哪怕只有一天,也算是曾经有过这么回事。再说,毛泽东这兵要是当个十年八年的,也就没有以后的毛泽东了,甚至整个中国今后的历史都要改写。那才叫划不来呢。

第二件事。更多的人,包括更多的后代人,都会知道中华民国的国都是南京。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是谁在北伐时把南京从北洋军阀手中光复过来的呢?1927年1月,北伐军总司令部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北伐并挥师东征,直取南京,同时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东路军总指挥为何应钦,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下辖6个纵队,包括第1军、第1.4军、第17军、第”军和第26军。中路军总指挥蒋介石兼,下分江右军和江左军,江右军总指挥为程潜,下辖3个纵队,包括第2军、第6军和独立第2师,江左军总指挥为李宗仁,下辖3个纵队,包括第7军、第10军、第15军。西路军总指挥唐生智,下辖4个纵队,包括第4军、第8军、第9军、第11军、第18军、第35军、第36军和鄂军独立第1师。朱培德率第3军为总预备队。1927年3月21日,程潜率领江右军3个纵队向南京发起总攻。22日由江宁镇、秣陵关推进到淳化一线。当时孙传芳已退守江北,南京的守备部队主要是张宗昌的直鲁1、4、6、7军以及白俄军队涅洽耶夫的步兵师等,约五六万人,而江右军只有一万多人,虽然敌强我弱,但北伐军士气高昂,于23日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南京的屏障牛首山和将军山。23日上午ll时,程潜指挥部队分路追击,攻取南京。下午3时,北伐军占领了雨花台,5时攻入聚宝门(今中华门)。同日,江右军另两路部队也攻下了通济门和洪武门。3月24日拂晓,江右军陆续开进南京城。下午5时,程潜骑马由聚宝门入。南京数万人出城欢迎,沿途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第三件事。更多的人,包括更多的后代人,都会知道在抗战期间,国民党为抵御日寇,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给中原人民造成了世世代代铭刻在心的灾难。人们大多把这个账往蒋介石身上记,但有多少人知道这一震惊世界的悲剧事件与程潜有关系呢?历史事实证明,这件事不仅和颂公有关系而且是有很密切的关系。账记在蒋公身上,本也没错,他毕竟是一国之主,而且不可否认,掘堤之计划最后也是在他认可并且一再催促下实施的。可是颂公当时正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是中原前线最高军事和行政指挥,而且同样不可否认,掘堤之计划也是部下们拟好以后,先得到他的批准才报到蒋介石那里的。黄河花园口掘堤成功后,程长官于当日(1938年6月9日)深夜12时,给蒋密电中不仅汇报了掘堤大功告成,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对外”宣传内容:“顷据郑州商总部电话报称,黄河掘口啊作已于齐(8日)夜在花园口以西施行,至今晨9时竣工,掘口宽约4米,截至佳(9日)20时,掘口处被水冲开已达13米,水深丈余,浪高1米,京水镇一带已成泽国,预料明晨水势可达陇海线等语。”“此间所拟之对外宣传内容大意为:‘敌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南岸大堤掘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如泛滥确已成功.当即披露,并呈鉴核。”蒋于6月11日复电程,指令有三:“一,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二,须详察泛滥景况,依为第一线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三,第一线各部须同民众合作筑堤,导水向东南流入淮河,以确保平汉线交通。”于是,国民常开动大小宣传机器,硬是要把这档子事往日本鬼子头上栽。但是热闹了一阵子,效果却不佳。日本人在中国干了那么多的惨无人道的勾当,都是不承认的,更何况不是他们干的事还要让他们承认,谈何容易?一是由于日军的反宣传,二是由于国军的欺骗宣传手法太拙劣,以至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所以事实真相很快大白于天下。事情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或许人们不再怀疑蒋公与颂公当年扒开花园口的动机,况且古今中外“以水代兵”的战例并非鲜见,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是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为何还要来一套自欺欺人的宣传?不可否认,当时那滔滔的黄水,确实起到了不少迟滞日军向华中进逼的作用,只不过是老百姓为此所付出的实在是太大了一些。据统计,掘堤后洪水泛滥于豫、皖、苏3省44个县市,受灾人口480万,受灾面积15000平方公里,死亡人数达40余万(也有说89万的),背井离乡的灾民在390万以上。真可谓是中原人民一场空前浩劫。

我想,即便是对颂公从未听说的人,从上述三件事中,难道还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吗?

五百湖湘壮士之歌

时间回到1948年的3月21日。历史就是有这么多的巧合。21年前的这一天,程颂公率领江右军向南京发起了总攻,而21年后的今天,颂公又从汉口的江汉码头上船,顺流而下,乘风破浪,抵达金陵。这是有意的挑选和安排还是确属巧合?

21年,在历史的长河里,转瞬即逝,可是在人生的征途上,不能说不是一次遥远的跋涉。当年回响在大江两岸的枪声炮声厮杀声,已经听不见了,当年那满目残垣断壁尸山血河,已经看不见了。此时此刻,君不闻耳旁是一阵阵欢歌笑语,君不见眼前是望不尽的江南新绿?虽然近一年多来,国军在主要的几个战场上连连失利,可是远方的战事,毕竟尚无波及到国都和云集于国都的新贵们的纸醉金迷和争权夺利的生活中,准确地说,还投有足以让他们感觉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要不然,蒋公精心策划、一手操纵的“行宪国大”,还能开得如此这般地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吗?这才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

程潜率领两湖“国大”代表和自己的助选团,住在大会给安排好的中央饭店。所谓助选团,就是帮助或协助程潜竞选副总统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要有的一个班子。这次国民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主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这种投票选“皇帝”的方法,在洋人那里不希罕,可是在已延续了几千年、并总结出几千条类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统治律条的国度里,那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也许蒋公就是想利用这“头一遭”,挽回已失去的党心军心民心,从而扭转战场上的颓势。但是,蒋介石明摆着的并非是真的要来一次还政于民,而是要穿新鞋走老路用新瓶装旧酒,其结果必定是适得其反的。总统的候选人设了两个,一个是蒋公本人,一个是居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居正不过是个聋子的耳朵,摆给人看的,总统之宝座非蒋公莫属,任何人也不许染指,甚至连想一想都是一种罪过。热闹就热闹在竞选副总统上了。候选人由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方(当然不包括共产党)提出6人,其中代表国民党的是李宗仁、孙科、程潜、于右任,代表民社党的是徐傅霖,代表无党派人士的是莫德惠。6个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助选团,程潜的助选团由何成浚、贺耀祖主持,活动中心点在中央饭店,李宗仁的助选团由黄绍竑主持,活动中心点在安乐饭店,孙科的助选团由钟某主持,活动中心点在龙门饭店。为了拉选票,几乎各团都倾巢出动,竭尽全力,甚至不惜耗费巨款,请客送礼。

中央饭店成了两湖的天下,除了两省国大代表之外,在京的湖湘子弟纷纷云集在此。虽然最终颂公竞选失败了,可是,这一曲五百湖湘壮士之歌,确是有点感三湘四水父老乡亲之肺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