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不论任何行业都已是人满为患。IT业刚兴起时,所有人都往里跳,一如当年美国的淘金热,但是到了今天,还不是僧多粥少。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不论任何时候,商品供大于求就会贬值,这一条真理永远都不会变。相反,只要能满足个性需求,找到了人们所需求的商品,由适应需求变为制造无限需求,这样路就会越走越宽。不与别人争抢,自然能独享财富。
每个人都知道:有需求就有商机,只要你留心他人的事情,努力为他人提供方便,难道这不是商机吗?福特说过:“不管是卖鞋还是卖汽车,公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永远不必为利润担心,财源必将滚滚而来。”
2002年,郑州女孩叶晓荷从北京一所民办大学毕业后,学土木工程的她进了崇文区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小姐,时间一长叶晓荷逐渐看清了做售楼小姐的门道。其实,“楼姐”们根本不在乎每月1000元的底薪,而只看重销售提成。因为她们的提成是销售额的1%,相当可观。有的售楼高手每月可销售20多套房子,按每套80万元计算的话,拿到的业务提成就高达16万元!面对诱人的提成,一些售楼小姐卖起房来简直不择手段,常与开发商联手蒙骗不懂行的购房者。
例如在推销劣质房时,“避劣就优”是公司领导教给楼姐们的惯用法则。比如在推销9至11层的住宅房时,叶晓荷的同事们通常都说这段楼不高不低,是防震的最佳楼段,而且阳光充足,简直就是居家的黄金楼段!但事实上,这段楼层最不适合居家!因为这个高度灰尘最大,被内行称为“扬灰层”,脏空气和毒气到了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此外,购房者关心最多的问题就是漏水,房产公司为此做出的解释是:为了防漏水,本公司楼盘外墙面采用的都是高级面砖!其实,这只是建筑商为了省钱罢了,面砖漏水比涂料漏水的几率要大得多……
了解到种种售楼黑幕后,正直的叶晓荷对售楼小姐这一行失去了兴趣。恰在这时,一位朋友的朋友请她出面为自己选好的一套新房“把把关”。当天,叶晓荷就为那套小别墅挑出了六七处毛病,逼着开发商降低了售价,为那位张先生节约了4万元钱!事后,对方满怀感激地给了她3000元“验房费”。
这笔意外之财为叶晓荷带来了创业灵感: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涉及100多项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条法律法规,普通购房者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如果我这个内行站出来做购房者的帮手,为他们把好新房的质量关,岂不是很有市场?2003年7月,叶晓荷果断辞职做起了验房师。通过一位本地朋友的介绍,她迎来了第一单验房业务。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短短两小时的“眼力劳动”,竞换来了千元钞票。随后,叶晓荷的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每月的收入从刚起步时的几千元一路攀升到3万元以上!
由于叶晓荷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购房者的利益,她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业务量剧增。2005年夏天,叶晓荷索性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验房公司,随后开始“招兵买马”。如今,她的公司除拥有7名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员工外,还有1名律师和4名建筑工程师以兼职的形式加盟到其“验房事业”中来。经过4年的风雨磨砺,叶晓荷已经从这个新行中收获了100多万元的惊人财富。
有需要才有商机,赚钱应以满足他人需要为商机。满足多少需要,就能得多少钱;不能满足他人的需要,就得不到钱,就是穷光蛋一个。人的价值其实就在于奉献,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美国巨富亚默尔17岁那年加入淘金者行列,山谷里水源奇缺,淘金者常常没有水喝。他们一边寻找金矿,一边抱怨:“谁能给老子一壶凉水,老子给他一块金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亚默尔由挖掘黄金改为挖水渠,终于把河水引进了水池,河水经过细沙过滤,变成了清凉可口的引用水。见他担着水桶,提着水壶走来,淘金者蜂拥而上,把一块块金币投入亚默尔的怀中。后来,许多淘金者因找不到金子而黯然离开,亚默尔却靠卖水发了大财。有需求就有商机,成功者应有一双善于发现“需求”的慧眼。有人说过:在今天的社会,只要你给了社会好的产品,社会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回报。顺着人们的需要找机会,你就会发现社会的巨大需求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天广地阔的大舞台。
10.不怕慢,就怕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拥有较好的创业条件,包括天赋、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却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与之相反,一些自幼贫穷,无依无靠的人,最终都成就了大业。那么,连结人生起点与成功彼岸的桥梁究竟是什么呢?透过复杂的表象,我们会发现一个真理,那就是“做”。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做,才能通过勤劳的双手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只有做,才能体味到人生的甘苦;只有做,才能触摸到成功的大门。若只有想法没有做法,人生只能是一场春梦。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做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不怕你慢,就怕你站,只有去做,才有收获。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却总是买不到对号人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不怕慢,就怕站。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会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将蕴藏着多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而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会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都会没有了。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是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生活中总有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他们只能永远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要知道财富不是固定在某一处的,需要你去发现、去找。不。怕慢,就怕站,等待的结果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倪志君是深圳创佳电子设备厂的总经理,他从2000元起家,依靠勤奋和智慧在电子设备领域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早已是百万身价。他说:“当你有个好想法时,就应该立刻去做。不要听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去尝试、去摸索,才会知道这个想法究竟有多好。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从中会学到很多东西。结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就是资本、就是财富。”
1989年,段云松考上了当时北京最好的王府饭店。在王府当行李员时,他经常给饭店附近一家名为“五衍烤城”的餐馆介绍生意,被餐馆的老板一眼看中,于是兼职在“五衍烤城”做副总。后来,他干脆辞去了月薪3000元的行李员工作,专职在“五衍烤城”做月薪600元的管理的工作。没想到就任“副总”8个月后,餐馆易主,他和其他8个员工一起失业了。失业了半个月之后,段云松觉得自己爱吃饺子,想到别人也可能爱吃,便开了一家手工饺子馆,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1990年,他的民丰饺子馆一年下来挣了10万元。饺子馆经营成功了,手里有了资本,段云松的思维更活跃了。
在饺子馆里,他发现很多拿着手机的人进来吃,就想他们是不是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于是,“忆苦思甜大杂院”饭庄于1992年正式开张。他在院里拴了只鹅,并从农村搜罗来井绳、辘轳、风箱之类的东西,还砌了口灶。这里净是些大饭店里没有的棒子面粥、高粱饼子……生意出奇地好,既迎合了吃惯大餐馆有钱人的猎奇心理,又满足了一些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994年,就在“大杂院”正红火之时,他却突然放弃了饭馆生意,转而开了京城第一家茶艺馆。问及原因,他说从开饭馆到开茶艺馆多少有些偶然,一次他接受了一个台湾人喝茶的邀请,从此知道茶还可以那样喝,知道了什么是茶艺和茶道,还知道光台北就有上千家茶艺馆,可北京居然一家也没有!
“福丽特茶城”在2000年开业,段云松时任总经理,之后茶城曾一度将二楼的仓库改做服装和小商品生意。几年后,段云松再次接手管理工作,把茶城搬到二楼,并在一楼开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久福”人性化主题超市。
2002年里,他干了好多事儿,做传媒广告公司、健身俱乐部、药房等等。结束“久福超市”的第一阶段工作后,他又在后海开-r -个1000平方米的餐带茶饭店。这么多买卖、行当,段云松想干什么就干了,而且都挺成功。
“你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如果有什么事儿你是第一个去做的,比如提起北京的茶艺馆,人们都会说是我第一个做的,这样才有意义。”“果断的错误胜过犹豫的正确”,段云松再次说,“把你的眼光放得远些。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又不容易成功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而且,想到了就要去做,不怕慢,就怕站。过去人们老说‘勤奋加上机遇就等于成功’,这是不全面的,勤奋肯定是要有的,除了这,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1993年,35岁的李金元正式走出沧州,投资于天津。可是当他刚刚注册了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准备主营房地产业务时,国家的宏观调控却突然来临。再三思量后,李金元没有听从合作伙伴的规劝,而是放弃了在房地产的所有投资全身撤退,转向保健品的研发。同一年,戴志康经历了公司业绩的大起大落,债主临门、公司几近破产。富岛基金1992年募集6000万资金投在杭州房地产上的项目,同样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不过股票、房地产这两个戴志康看好的行业,他一直没有放弃,只是在等待时机。事实证明:也正是股票和房地产为他赚足了资本。1996年坐庄“苏常柴”,他赚了一个多亿。1998年他以低廉的价格拿到上海浦东大块土地,获得的利润不言自明。
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要努力去做,空等下去天上足不会掉馅饼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做”为本,勤奋的人就会变成天才,人生就会耀出辉煌。
11.小生意求大富
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我们走进了买方经济时代。大批资金的投入、千辛万苦的经营,一年到头小算盘一打,也仅有蝇头小利,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微利时代。这时,别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也别再指望投机取巧能一本万利,生意已透明化了,一切都变得理性而有序。要想企业稳固,就要适应薄利多销、细水长流。
消费者常常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贩。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已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在那些专门向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了真正的大腕级巨商。
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上海七铺路10元卖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卖100根牙签只赚1分钱,一个姓王的商贩每天批发牙签10吨,按100根赚1分钱计算,他每天销售约1亿根牙签,稳稳当当地进账1万元。有个摊位卖的是缝衣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一应俱全,平均1分钱两枚,这个小商贩一年卖针也能挣到80万元。在义乌,靠做这样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
“蚂蚁商人”赚钱的秘诀是:家家自己开工厂,把成本降到最低,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就卖!然而,就是这毫不起眼的一分钱利润,培育出了数不清的义乌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义乌一个半文盲的妇女起初给人家当保姆,后来在拥挤的街头摆小摊卖胶卷。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毛钱。市场上的柯达胶卷卖22元时,她只卖14.1元,不想后来批发量却大得惊人,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在义乌,她的摄影器材店在摄影界无人不晓。你看,一个农村妇女用她简单的“只赚一毛钱”的真诚打败了复杂的东西。
按照传统的思维习惯,每件商品起码要赚几毛钱的生意才能做,而上述这些则打破了习惯思维,说明薄利是没有底限的,如果销量大,每件商品赚1分钱也应竭尽全力去做;反之销量小,每个商品赚几块钱也做不得。
不少人都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梦想成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些人赚钱之心太急切了,小钱不想赚,只想挣大钱,看不到小溪汇集在一起能积聚成大海。
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李欣瑜说:“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温州商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可取,“微利是图”才是长远的生财之道。此观点值得广而告之、仿而学之。
一对没多少文化的下岗夫妻靠卖稀饭,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竟拥有了百万财富。他们就是重庆市仁寿县城关镇李春花与丈夫辜强。夫妻俩曾在一家工厂上班,但企业不景气,1992年他们双双下岗。1999年3月,夫妻俩来到成都,准备从这里前往西藏。可是,夫妻俩一打听机票价格就傻眼了,从成都到拉萨一张机票就要一千多元钱。如果坐汽车,一周后才能抵达拉萨。他们滞留在了成都双流机场附近,最终决定先在机场附近的双流县城卖稀饭。稀饭的确不好卖呀!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干呀干,但稀饭店的生意并不见好。开张三个月,就亏了3000多元。面对这一切,李春花急得寝食难安。她明白,再像这样下去,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要增添新债。
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来收管理费,李春花向他倒苦水。那个同志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李春花镇住了:“开稀饭店啊,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行。”李春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要变才行,不变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