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用诸葛亮智慧
3612700000048

第48章 忠心耿耿 舍我为国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国体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郭沫若《蜀道奇》

藤甲兵被诸葛亮全盘消灭在山谷的情景非常悲惨:个个被火烧得面目皆非,尸体堆在山谷中,臭不可闻。面对此情景,诸葛亮不禁垂泪叹惜:“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这话绝不是诸葛亮假仁假义之举,而是他发自内心肺腑之言,他在取得胜利时也一再强调:“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那么既然知道“损寿”,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实行此举呢?

那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将蜀汉大业放在了一个比他生命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当年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后,诸葛亮就做好了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所以在他看来蜀汉大业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有生命危险但有利于汉室大业,他也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和为人的集中体现,历代都推诸葛亮为“全人”,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美誉,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后人树立了一个楷模。

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就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

孔繁森孝敬年迈的父母,心疼日夜操劳又体弱多病的妻子,对孩子充满父亲的亲情,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差不多十年来一直在西藏工作,不能尽孝、尽责,但是他把这种对亲人的爱推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他说:“每当看到藏族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认识,孔繁森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热爱藏族人民,毫无吝惜,毫无保留。

道德总是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道德的高尚与积极奉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和孔繁森之所以高尚,是因为他们奉献得无私,奉献得真诚。以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他不可能预见不到藤甲兵被烧时的惨状,但是他硬下心肠,为了社稷大业,即使有损自己的阳寿也不退缩。应该说道德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这种自觉来自高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来自强烈的使命,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没有人去强迫他,他心甘情愿,他是主动的,这一切都来自他高度的使命感——扶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