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语出《管子·轻重戊》)桓公问管仲:“楚国是山东的强国。楚国人民善于战斗,我想举兵攻伐,又担心实力不行。”管子回答说:“那就将军事上的竞争之道用于经济上好了。”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假象去迷惑对方,让对方逐渐浑然不知地走向误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语出《管子·轻重戊》
兵法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这里的明修栈道,其实就是一种“障眼法”,故意让对方被自己制造的假象迷惑,以产生有利于自己的错误判断。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管子运筹帷幄,常在经济方面给对手制造一些假象,诱使对方的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无形中就将周边小国轻易收服。《轻重》篇中就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齐桓公欲收服邻国代国。一天,他来向管子征求意见。
桓公问管仲说:“代国的特产有什么?”
管仲回答说:“代国的特产为狐白的皮革,您可出高价收购它。”
管仲接着说:“狐腋的白毛根据寒暑变化,六个月才出现一次。您以高价收购,代国人忘其难得,喜其价高,一定会成群结队地去猎取。这样,齐国的金钱还没付出,代国的民众都会舍弃农耕而钻进深山老林之中。离枝国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入侵代国的北部。离枝国入侵其北,代国必定会归顺齐国。您可马上令手下人带钱去收购。”
桓公说:“好。”立即命令中大夫王师北,带领人员载着钱到代国,求购狐白之皮。
代王听说此事,马上对其丞相说:“代国之所以比离枝国弱,就在于没有钱。现在齐国来用钱购买狐白之皮,这是代国的福分。你赶快下令百姓去收取狐白之皮,以换取齐国的金钱。我将用它招来离枝国的民众。”
代国百姓果然舍弃农业,进入山林之中,寻求狐白之皮。二十四个月还凑不成一张。离枝国听说后,则准备入侵代国北部。代王闻之大惊,只好带领士卒保卫代国。离枝国终于占领代国北部。代王便率领其士卒,自愿归顺齐国。齐国未花一钱,仅遣使交往,三年后代国就归顺了。
管子用“障眼法”使代国掉进了自己设置的陷阱。《暗渡陈仓》中载:“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管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是以利诱之,将代国牵着鼻子走;然后,等代国误入歧途时,代国北面的离枝国就乘机攻了代国一个措手不及;最后,齐国就坐收渔利,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代国成功收服。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障眼法”通常为贬义词,对它的运用甚至会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计谋,借障眼法以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吃古通今
在美国费城,一位老板开了一家商店,名叫“纽约贸易商店”。不久,又来了一位老板,好像故意要与前一位老板作对似的,竟然墙挨墙地又开了一家同样的商店,名叫“美洲贸易商店”。真是冤家路窄,两家从开始时的互相竞争,很快演变成互相“竞骂”。
“纽约贸易商店”挂出招牌:“新到爱尔兰亚麻被单,质量上乘,价格低廉,每条[BF]6.50[BFQ]元。”这时,“美洲贸易商店”立即针锋相对地挂出招牌:“只有我们的被单才货真价实,每条[BF]5.95[BFQ]元,大家要擦亮双眼,谨防假冒。”接着,双方对骂,然后又竞相降价,最后,“纽约贸易商店”支持不住了,只好败下阵来。于是人们争相到“美洲贸易商店”抢购,直到抢走最后一条床单为止。大家都以为买到了最便宜的商品。
许多年以后,其中的一位老板去世了,另一位老板也停业搬了家。人们觉得很奇怪:本来竞争对手失去了,就可以独占市场,为什么要停业?后来人们才知道,两位老板是亲兄弟,他们所进行的互相“竞骂”原来是在演戏,所有的竞争价格都是骗人的,一方竞争失败,会使另一方的商品全部售出。
老夫子点评:
兄弟俩明里是在互相竞争,而暗中的目的却是招徕顾客。他们知道,“货比三家”,顾客都有一种喜欢比较的心理,那些便宜的、实惠的、优质的总是更能受到他们的关注和喜爱。于是,他们就主动营造了一种“竞争”的假象,这种障眼法在某种程度上迷惑了顾客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对自己的商店趋之若鹜。
链接共享
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且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管子·轻重戊》
管子回答说:“楚国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对农业的经营一定会放松。因为金钱增加五倍,是楚国强盛的象征。”桓公说:“对。”于是派人封闭关卡,不与楚国通使往来。楚王果然漫不经心地经营农业,但粮食不可能三个月就生产出来。于是,楚国粮食卖价高达每石四百。齐国便派人将粮食运到临近楚国的芊地南部出售,楚国投向齐国的人有十分之四。三年后楚国归顺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