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3608800000031

第31章 为人处世的方圆之法

鬼谷子曰:“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语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所谓“转圆”,就是要语言灵活、合乎要求;所谓“从方”,就是使事物依规矩而行。

方圆有致,是为人处世的核心要诀。方就是讲原则,有主见;圆就是讲策略,有技巧。

鬼谷子曰:“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语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

鬼谷子曰:“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

意思是说,所谓“转圆”,就是要语言灵活、合乎要求;所谓“从方”,就是使事物依规矩而行。

在鬼谷子看来,为人处世应讲求方圆之法。

鬼谷子发现,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常存在着两种错误:一种是喜欢认死理,不知变通;另一种是人云亦云,毫无原则、主见。前者为人处世只知“方”,后者为人处世只知“圆”。方圆分开,为人处世必然失败。

(1)有圆无方则不立

人的智慧应该圆润无碍,但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在语言和行为上却不能没有原则和规矩,不能摸棱两可。否则,从大的方面而言,社会秩序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能确立;从小的方面而言,个人也不能在社会中立足。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军队有自己的纪律条令;一个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这些都是“方”。这种“方”,犹如一座大厦的钢筋水泥结构,是大厦赖以存在、支撑和矗立的基础。

一个人为人处世,只有圆,没有方,处处“打太极拳”,说话态度不鲜明,让人摸不着头脑;行为上不果断,犹犹豫豫,则让人觉得过于圆滑,没有个性,或缺少魄力,很难得到别人的尊敬,同时也很难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2)有方无圆则滞泥

只有方,没有圆,做人只知死守一些规矩和原则,毫无变通,不懂得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把握,则流于呆滞和拘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成语中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故事,前者是“泥”,后者是“滞”。“泥”就是固执、不知变通,有所束缚,有所困顿的意思;“滞”就是停滞、呆滞,没有运动、发展、变化的意思。这两个故事很好地表达了“有方无圆则滞泥”的含义。

一个人为人处世,只有方,没有圆,处处“钻牛角尖”,过于讲原则,过于直率,过于拘泥于忠信仁义等规矩礼法,则让人觉得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认死理,缺乏变通,往往被认为是很难相处的人,从而被大家孤立。

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中说:“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

也就是说,“圆”与“方”要互相配合使用,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方圆变通,才能成就大事业。

吃古通今

清初,有位诗赋名家叫周宛云,当时慕名拿诗向他请教的人络绎不绝,都以能见他一面、聆听他的教诲而深以为幸。

刚开始时,周宛云见别人千里迢迢向他求教,格外尽心,是非曲直,好坏褒贬,一点也不隐瞒,以为只有这样,这些求教于自己的人才会有所收获。谁知这些人拿着诗稿都是兴冲冲而来,经他批评一番之后,一个个垂头丧气而去。时间一长,外面议论宛云老先生的话便多了起来:有人说他狂傲,有人说他自以为是,有人说他浪得虚名,有人说他黑白不分等等,不一而足。

周宛云老先生十分后悔,对朋友诉苦说:“我既不想招来别人的怨恨,更不想把他们狗屁不通的诗说成是天下绝作,这样该如何是好呢?”朋友淡然一笑,抚慰他说:“你呀!既不说他诗好,又不说不好,只说一句‘真不容易’不就结了?”

周宛云老先生豁然开朗,对朋友这一妙招点头称是。

这一天,又有个老头骑着毛驴带着上百卷诗稿前来向他求教,他改变以前的做法,和颜悦色地问老头:“您做诗到如今有多少年头了?”老头颇为自豪地说:“快40年啦!”周宛云老先生用手拍拍诗稿:“在40年里,竟能作出100多卷诗来,真不容易呀!”老头连说:“哪里哪里!”心满意足而去。

从此以后,向周宛云请教的人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们回去都向别人说:“宛云老先生说我的诗不容易,真是有眼光!”

老夫子点评:

为人处世,只知“方”,少权变常碰壁,一事无成;只知“圆”,多机巧则是没有原则、主见的墙头草;方圆有致,才是智慧与通达之道。

链接共享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

所谓转圆者,有的转为吉祥,有的转为凶险。圣人掌握规律而先知存亡之理,然后再“转圆”、“从方”,顺应规律。所谓“转圆”,就是要语言灵活,合乎要求,所谓“从方”,就是使事物依规矩而行。“转化”就是为了观物设计,“接物”就是为了观察进退。

方圆处世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

“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是处世之道。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