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3608700000027

第27章 不戒欲,要制欲

韩非子曰:“人不衣则不犯寒……不食则不能活。”(语出《韩非子·解老》)人不穿衣服就不能抵御寒冷……不吃饭就活不下去。

人要生存,就不能没有欲望。但难以满足的欲望,常常是使人罹祸的根源。所以说,不戒欲,要制欲。

不衣则不犯寒,不食则不能活。

——《韩非子·解老》

韩非子曰:“人不衣则不犯寒……不食则不能活。”

——语出《韩非子·解老》

韩非子曰:“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意思是说,人没有羽毛,不穿衣服就不能抵御寒冷;人上不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吃饭就活不下去。因此,人不免有欲望和自利之心。

在韩非子看来,人与动物不同,得为自己的生存打算。为了生存,人就不能没有功利之心和欲望。

也就是说,人有欲望,是因为人有需求。说制欲,不说戒欲,正是因为人的欲望大体上都由人的需求而来。就需求而言,人需要抵御寒冷,便思考着去弄到衣服;人需要吃饭,便谋划着弄到食物;人需要愉悦身心,便希求五彩的美色和美妙的音乐;人需要消除劳顿,便总是想着如何使自己安逸舒适……这些欲求,实在都出自人的天性的需要。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这些来自人的天性需求的各种欲望,推动了人类用自己的创造,妆点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世界,使人的世界一天天变得美好,譬如因我们的食欲,就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饮食文化,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韩非子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既是出自人的天性,就不能没有,也不可能没有,要戒绝是不可能的。

然而,人虽很难戒欲,但能制欲。制欲,就是要求人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贪得无厌。人对外物的追求应该是与人的需要相统一的,而人又应该是自己需要的主人,是自己欲求之物的主人。

韩非子说:“人一旦欲求过度,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支配,被奢侈的东西所诱惑,那么就会招来变乱。”

韩非子还说:“不除去过度的欲利之心,是人的忧患。”

韩非子提倡向圣人学习,韩非子说:“圣人有了足以抵御寒冷的衣服,有了足以充饥的食物,就没有忧虑了。”

韩非子认为,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必须有所节制,否则,身心受欲望所累,不免一生愁苦和忧虑。

吃古通今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出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啊!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奶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到了后来,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老夫子点评: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连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然而欲望太多了,会就会感到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因为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链接共享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

——《韩非子·解老》

无论是对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来说,人生中总会有一定的取舍。如果我们处在清心寡欲或平静安逸的时候,就不会对来临的祸福一无所知。可是,一旦我们被好恶所支配,被奢侈的东西所诱惑,就必定会引起变乱。

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时活,今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韩非子·解老》

不除去欲利之心,是人生的忧患。所以圣人有了足以抵御寒冷的衣服,有了足以充饥的食物,就没有忧虑了。一般的人却做不到这点,即使权贵的诸侯,或是积存了千金资产的人,还是不能除去想得什么的忧虑。做苦役的人有时候被赦免,犯了死罪的人偶尔也有得活的,现在不知满足的人们的忧愁,却是终身不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