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3608700000026

第26章 摒弃自私之心

韩非子曰:“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语出《韩非子·奸劫弑臣》)安全有利的就靠近它,危险有害的就避开它,这是人之常情。

韩非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那么人性自私也就不足为奇了。自私,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重要缺陷之一,自私会使人性中的恶肆无忌惮起来,会使人铤而走险。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自私之心。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韩非子曰:“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语出《韩非子·备内》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晚期,当时奴隶制度面临崩溃,封建势力正在悄然兴起,社会财产面临重新分配,社会格局经历着巨大动荡。

韩非子清楚地看到在物质利益面前,原有的伦理道德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地明争暗斗,世人为了满足一己之欲常常不择手段,而且争斗抢夺愈演愈烈,从外部的攻城掠国,到朝廷内部的尔虞我诈,无不体现了人的自私自利。

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韩非子提出了“人性自私”的这一命题。

韩非子说:“好利恶害,这是人人都有的心理……喜欢得到利益希望躲避灾祸,人人都是这样的。”

韩非子又说:“安全有利的就靠近它,危险有害的就离开它,这是人之常情。”

在韩非子看来,人性是自私的,是好利恶害的,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为了让世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韩非子在《备内》中举例说: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民,一个是为了使马为他奔跑,一个是为了让民众替他打仗。医生善于吮吸病人的伤口,嘴里含着病人的脓血,不是因为他与病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就在面前。所有造车的人造好了车,就希望别人富贵;匠人做好了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这不是造车的人仁慈而做棺材的匠人恶毒,而是因为别人不富贵,车就卖不出去;人不死,就没人来买棺材。本性不是憎恨别人,而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

接着,韩非子在《饰邪》中又以君臣为例:

“对自己有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臣子是不会做的;对国家有害而对臣子有利的事,君主也不会做。臣子的实情是,对自己有害就谈不上利益;君主的实情是,对国家有害就谈不上亲近。君臣是用算计结合在一起的。”

韩非子指出,常人如此,君臣如此,夫妻、父子的关系亦是如此。

韩非子说:“夫妻之间,并没有骨肉亲情,相爱则亲密无间,不相爱则相互疏远。

韩非子又说:“父母对于孩子,生下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下女孩就溺死。儿女都是从父母的怀抱中生出来的,但男孩受祝贺,女孩却溺死,是父母考虑到以后的好处,计算长久的利益,父母对于子女,况且用计算的心理对待,更何况是没有父子恩情的人呢?”

由此,韩非子总结说,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是恶的,人作为利益的主体,都是以追逐利益为目的。

对于人性的自私,韩非子忧心忡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从人性的自私中激发了昂扬的情绪,要在公与私之间划一条界线。他说古代苍颉创造文字,都知道自营为私,背私为公,公私相违,现在的人难道不懂得这个道理?问题是要弃私为公。

而在韩非子看来,弃私为公的道路只有一条:明法,令必行,禁必止。

如今,韩非子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韩非子“人性自私”的论述却仍让人记忆犹新。韩非子所主张的法制在今天已成为现实,可见韩非子的睿智。

对于人性的自私,除了应依靠法律约束外,我们个人也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判断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自私之心。

吃古通今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的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卖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放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老夫子点评:

摒弃了自私之心,我们便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地,也就懂得了去追求美与善,而摒弃丑和恶。摒弃了自私之心,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去爱,懂得奉献比占有更幸福。

链接共享

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韩非子·难二》

好利恶害,这是人人都有的心理……喜欢得到利益而希望躲避灾祸,人人都是这样的。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韩非子·备内》

造车的人造好了车,就希望别人富贵;匠人做好了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这不是造车的人仁慈而做棺材的匠人恶毒,而是因为别人不富贵,车就卖不出去;人不死,就没人来买棺材。

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

——《韩非子·饰邪》

君主和臣子的心意不同。君主用计算之心畜养臣子,臣子用计算之心侍奉君主,君臣之间的交往是以计算利益为基础的。

人不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当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对他不细心抚养,子女长大后就会对父母心怀抱怨。孩子成人后,如果对父母供养不丰厚,父母也会责怪儿女。父母和子女是最亲的人,但有时也会责备和互相埋怨,这是因为他们有相互依赖的心理而都认为对方对自己照顾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