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3608700000014

第14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

韩非子曰:“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良药往往是苦口的,而聪明的人知道竭力去喝下它,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治好自己的病。

忠言能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为什么不虚心听取呢?从一个人是否能接受别人的忠告,可以看出他的心胸是否宽广。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韩非子曰:“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曰:“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意思是说,良药往往是苦口的,而聪明的人知道竭力去喝下它,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治好自己的病。忠恳的言语往往使听者不舒服,可是英明的君主却尽量听取,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他的功业。

韩非子认为,睿智的君王不会闭目塞听,而是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

韩非子的这一见解,是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得来的。

历史上直言劝谏的大臣不少,但真正虚心讷谏的君主却屈指可数。许多君主听不得大臣的谏言,甚至因此而杀戳大臣,终使国家灭亡。

殷代的贤臣比干,因为对纣王的荒淫无道进谏而被杀。

春秋时,吴国的贤臣伍子胥因为屡谏吴王夫差,夫差恼羞成怒,逼伍子胥自杀,抛尸江中。

韩非子正是看到历史上许多君王的这一弊端,所以大胆劝谏。

在韩非子看来,不能对君王直言劝谏的大臣,不是贤明的大臣;而不能虚心接受大臣劝谏的君王,也不是贤明的君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君王如此,对于领导者如此,对于我们普通人亦是如此。

然而,尽管许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但都厌恶他人的忠言,因为忠言听起来总不那么顺耳。究其原因,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即使心中有理性的认识,但仍然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接纳别人的忠言。

只有那些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客观态度的人,在生活中才会少走弯路,也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逆耳之言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会想办法从中学习。或许批评我们的人居心不良,但他所批评的事情却可能是真的。这时,如果他们的批评能使我们改进,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如果他们的批评毫无根据,纯粹是一种诬蔑,我们大可不必和他们争辩,一笑置之,会让你明白什么叫“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让他们明白什么叫真正的修养。

吃古通今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大将乐羊攻伐中山,取得了胜利。魏文侯把中山分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时,魏文侯问群臣:“我是怎样的君主?”君臣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您是仁义的君主。”魏文侯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文侯让群臣一个个进言,轮到任座了,任座说:“您是个不肖的君主。得到中山国,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给您的儿子,因此知道您不肖。”

文侯听了很不高兴,在脸上表现了出来,任座快步走了出去。按次序轮到翟璜,翟璜说:“您是个贤君。我听说君主贤明的,他的臣子言语就直率,现在任座的言语直率,因此我知道您贤明。”文侯很高兴,说:“你能让他回来吗?”翟璜回答说:“怎么不能?我听说忠臣竭尽自己的忠心,即使因此获得死罪也不会躲避,任座恐怕还在门口。”

翟璜出去一看,任座当真还在门口。翟璜就以君主的命令叫他进去。任座进来了,文侯走下台阶来迎接他,从此以后,始终都对任座十分尊重。

老夫子点评: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的、相反的、但又是可以转化的。严厉尖锐的批评,可以通过表扬、称赞的方式表现,“忠言”可以做到“不逆耳”,正如“良药”未必都“苦口”。

链接共享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与齐国有怨仇,所以修筑练武宫。一个叫癸的歌手唱起歌来,路过的人都停下来观看,修筑武宫的人也不感到疲倦。宋王听说了,召见癸并赏赐他。癸说:“我的老师射稽唱得比我还好。”宋王把射稽召来并令他唱歌,可是路人并不止步,建筑武宫的人感到疲倦。宋王说:“走路的人不止步,做工的人感到疲劳,这样看来,射稽歌唱得没有癸好听,为什么?”癸说:“请君王检查各人的功效。”检查的结果是:癸唱歌时做工的人筑了四板墙,射稽唱歌的时候,工人却筑了八板墙;测试墙的坚实程度,癸唱歌时筑的墙能戳进五寸深,而射稽唱歌时筑的墙只能戳进二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