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3607700000024

第24章 宋代诗词(3)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译文】

春天到了什么地方?现在只留下一片清静,以至于我都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里了,请叫它回来再和我同住。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了?什么人会知道呢,那就要问一问黄鹂了。它的叫声十分婉转,可是人们根本就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了。

9.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题释】

《鹊桥仙》是常见的词牌。这是一首咏赞牛郎织女的绝唱,是秦观词的代表作。

【简析】

这是一首歌咏七夕的词,是秦观的代表作。这首诗歌借用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坚贞的爱情。这首词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合在一起,赋予牛郎织女特殊的韵味,还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人间最为美好的爱情。

【译文】

彩云展现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郎织女的愁恨。即便迢迢银河又宽又阔,牛郎和织女也要在鹊桥上欢喜地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不要说这含情脉脉像是流水,也不要感慨美好时光恍如梦,而不忍心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坚贞不渝,又何必执着于朝夕相守。

10.点绛唇·醉漾轻舟桃源——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题释】

这首词大约也是词人贬居郴州时所写。

【简析】

“桃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构想的理想图画。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人间尔虞我诈,赋税战乱现象,而是一个环境宁静,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和平劳动,生活幸福的世界。秦观贬居郴州后,闻知这个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

11.清平乐·阴晴未定——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题释】

这是一首伤春叹老的词,主要是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到老了一事无成的感慨,全词的基调是幽怨。

【简析】

这首词从伤春入手,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因为理想没实现而表现出失落悲观。黄庭坚给贺铸的赠诗有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贺铸退居江南吴下之后,确实写了不少颇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断肠词,本篇仅是其中一首。

12.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楚楚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题释】

这首词主要是写相思之苦。上片主要写了梦中的相会,下片写了梦醒之后的悲凉和惆怅。

【简析】

诗词的上片是虚写,写了自己梦中和心上人相聚,下片写实,表明那只是梦境,而不是现实。词人在写虚的时候处处用实笔,使得上片虽然是虚写,但是也很充实;在下片的实写实中却化虚为实,使下片写实中又有虚。

13.西平乐·稚柳苏晴——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题释】

该词写了词人四十年前游览,现在再次重游时的感慨之情。

【简析】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此看来,该篇长调可说无一处不作情语了,只是它流露的感情比较消极、凄清,入眼的景物也多蒙上浅冷灰淡之色。如“稚柳”、“驼褐”、“塘蒲”、“孤鸿”、“尘沙”、“天低”。留给读者思索的是不知这位宋徽宗驾前以粉饰、歌颂升平着名的供奉文人,在这里流露出的归隐,是出自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还是真正感到身心交瘁?因为这首词写在他绝命谢世的一年,所以也可以认为是后者。

14.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周邦彦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新妆。呵手弄丝簧。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又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题释】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人。他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而长调尤见工力。

【简析】

这是两首诗歌,描写的是雪景,由初雪到大雪,然后雪晴,再下雪。这两首诗歌一般都被看做一篇,文笔非常细腻,景色优美,这也是周邦彦的一个写作特色。

1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2,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4,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玉簟: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2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锦书:书信的美称。

4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简析】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将无计可消除的相思描写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词重在描写意境,刻画深沉的相思之情,讲究艺术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露出现在已是秋天了,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浓浓的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却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消金兽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3,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题释】

醉花阴,词牌名。

【注释】

1永昼:长长的白天。

2瑞脑:龙脑香。金兽:兽形铜香炉。

3玉枕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简析】

这是一首着名的重阳词,也是一首贵妇人的清愁歌,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妇人形象。这首词本来是写给李清照的丈夫看的。李清照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使我的烦愁一直持续了长长的一天,龙脑的香料在炉金兽早已烧完了。又到重阳节,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刚刚浸透昨天半夜的凉气。我在东篱喝酒,一直喝到黄昏,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了我的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甚至要比黄花更加消瘦。

1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1,浓睡不消残酒2。

试问卷帘人3,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题释】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注释】

1疏:指稀疏。

2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3卷帘人:指侍女。

【简析】

这首小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语言的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译文】

昨天晚上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却仍然感到有些许醉意。于是我试问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现在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③,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释】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最充分地展示了易安词的特色,是易安词的压卷之作。本词通过描写秋景秋情,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重的时代特色。

【注释】

1将息:保养、调养。

2怎生:怎:怎样,代词。生:语气助词。得黑:捱到天黑。

3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