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善于抓落实。应该说绝大部分干部都是负责任的,都是有抓落实的主观愿望的。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能力素质的不足,面对改革深水攻坚、经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时期,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在抓落实上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束手无策,怨天尤人。
要真正做到落实到位,领导层必须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抓落实的规律和内涵,才能够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增强开拓创新的活力,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
4.领导者要懂得授权
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乃至“自校簿书”,对此其对手司马懿有评价: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来览焉;所敢食不至数升”。使者走后,司马懿对人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病逝军中,蜀军退师。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汉仍最先灭亡,仔细分析可知,这与诸葛亮不善于授权不无关系。
西汉著名丞相陈平认为:“……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作为领导必须学会正确授权。诸葛亮也为蜀汉丞相,且多才多艺,工作勤勤恳恳,每日起早睡晚,各种事务都要亲自处理,亲自过问,“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
现代社会,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极为繁杂,如果领导干部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会应接不暇,难免事与愿违。所以领导必须学会正确授权!
首先,正确授权可以减少领导者工作负担,使领导不被细小事务缠绕导致身心疲劳,能集中精力处理更重要的问题。
第二,正确授权是对下属的一种信任,事无巨细的领导不仅对领导者本人不利,还会让下属感到不被信任,下属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掘。
第三,正确授权会调动下属积极性,权力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赋予下属一定的权力是对有权力需要的下属的满足。
第四,正确的授权有利于领导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难怪诸葛亮死后,蜀国明显人才缺乏,特别是没人能主持大局,这与诸葛亮不善授权有关。
第五,正确的授权有利于团队建设。正确授权有利于各级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加强协调,团结共事,有利于发挥专长,互补不足,提高组织的整体力量。
第六,正确授权有利于避免领导专断,降低错误决策风险,减小错误决策的发生,甚至减小错误决策所造成的损失。
诸葛亮不善授权的后果对现代领导而言不得不引以为戒,因为授权是领导职责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领导艺术,所以领导必须学会授权艺术。
首先,必须克服害怕授权心理。即使是诸葛亮这么聪明的领导人也会害怕授权?一是领导往往自以为高明,低估了下属的能力,不信任别人,生怕别人把工作搞糟了。诸葛亮恐怕就是因为自己才智过人,同时有为了不辜负刘备知遇之恩的心态而缺乏授权的勇气。另一个原因则是怕下属能力比自己强,将来会夺自己的权,因而处处压抑下属的首创精神,导致形成“武大郎开店”的格局,这也是西方著名行政管理定律——“帕金森定律”之一。所以领导首先必须克服害怕授权的心理。
第二,必须正确分析分解组织的目标。领导必须根据所在组织或部门总目标进行科学分析,分解,逐级分配给下属,分步完成不同子目标,最后完成总目标。
第三,正确认识下属。正确授权很关键的一步是对下属的正确认识,领导者在授权之前必须对下属进行仔细的考察,可通过对被授权者的同事、直接上司、直接下属、客户或朋友、被授权者自我评价,也即通过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度”考核方法,认识被授权者的能力、工作成熟度、所处于的成长阶段等。
第四,明确权责,使权责一致。授权的前提是明确职责,这也是搞好授权反馈与控制的前提。若是职责不清,就会不断发生摩擦,相互“扯皮”或“掣肘”,这是授权的大忌。所以,授权者必须向被授权者明确授权事项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被授权者的权力和相应承担的义务及责任。这样,既可以调动被授权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授权者对工作进行评价,授权者应当信任并支持被授权者的工作,凡应由被授权者自己决定的事,授权者不要过多地干预,以使下属能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独立完成任务。
授权时还须保证被授权者的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即有多大的权力就应担负多大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
第五,讲究技巧。领导者在授权时必须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境、因条件不同而确定授权的方法、权限大小、内容等。如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有利于下属获得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如果工作重要性较低或较为简单,可充分授权。若工作重要或较为复杂,可采用弹性授权的方法。也可根据工作不同,采用实时授权、制约授权等方法。
第六,反馈与控制。为保证下属能及时完成任务,了解下属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必须对被授权者的工作不断进行检查,掌握工作进展信息,或要求被授权者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诸葛亮分配关云长守荆州,最后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与诸葛亮对荆州的信息了解不够有关。同时领导必须及时进行调控。当被授权者由于主观不努力,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必须及时纠正,并责令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下属要及时更换;对滥用职权,严重违法乱纪者,要及时收回权力,并予以严厉惩处;对由客观原因造成工作无法按时进展的,必须进行适当协助。
总之,领导者必须借鉴诸葛亮不善授权的经验教训,学会正确授权,减轻人为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落实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使组织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5.领导者要合理分派安排工作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之所以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我不如萧何;论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见用人得当,分配工作合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作为领导者,应如何分配工作呢?
1.在指导思想上要“远”、“近”结合
领导者分配工作应首先考虑分配对象能否完成任务,并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地满足于这一点,忽视和放松对属下的培养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势必带来单位生机、活力的减弱和后劲的不足。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远”、“近”结合,既注重眼前任务的完成,又要注意从长计议,在培养人才、增强后劲上下功夫。比如:对精兵强将要力求少分配或不分配单调、重复、琐碎的工作,主要让他们在重点单位和关键环节上发挥作用,施展才华,锻炼提高;对能力比较弱的同志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教途径、讲方法,使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对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而满足现状,政绩平平的同志要适时放到新的环境里或扩大工作范围,这样,就能调节其工作情趣,激发进取意识,保持经久不衰的工作积极性。
2.在工作标准上要高低适度
在同等条件下,领导者分配工作标准要平等待人,公平合理,否则,你的下级必定不满。人说“不怕苦,就怕不公”,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内在素质、外在条件等因素均有差异的情况下,既要一视同仁,从严要求,又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比如:对能力强、潜力大的同志可适当增大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标准;对得心应手、任劳任怨、适合做具体工作的“老黄牛”式的同志,可适当加大工作的负荷量,但又不能悬殊过大,鞭打快牛;对工作能力明显偏低并有自卑感的同志,在明确分配工作的标准时,既不能放松要求,迁就照顾,又要注意接近性和能力度,即“跳一跳能够着,激一激能上去”,如果可望而不可及,会使其丧失信心,失去希望而产生逆向反应。
3.在人才组合上要“强弱”互补
特别是在需要多人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情况下,在确定人员、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时,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要注意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和互补作用,力求做到使其心理上相融,性格上相合,能力上相补,达到1+1>2的最佳效果。派粗心者时,伴一个细心的人;性格急躁的,配个稳健的,使之互相提醒,互相开导,取长补短。《水浒传》中,为探明祝家庄虚实,宋江和吴用派了性情急躁的杨林,同胆大心细的石秀并行。“三合土”之所以比普通土结实,原因是土、砂、灰三者有机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互补作用。
4.在具体人员上要“长短”兼用
一个人身上的“长”和“短”,不是固定不变的。“长”可以变“短”,“短”也可以变成“长”。领导者分配工作时在允许的条件下,要力求扬长避短,尽量照顾各自的特长,使其有用武之地,这对调动积极性、搞好工作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短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改正的决心,并希望上级考验时,采取“短兵长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领导者要处理好抓落实中的关系
抓好工作的落实既是加强组织作风建设的真正体现,也是组织管理层的重要职责,更是提高组织效能建设的具体表现。
在实践中,抓落实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1.处理好上和下的关系
做到上行下效,上下照应,在结合间抓落实。
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就是要“吃准上头的,摸透下头的,变成自己的”。要求做到“三不”:不开“通用药方”。在发文件提要求时,机关和基层不能一个模式,不同类型部门不能“一刀切”,干部和职工不能“一锅煮”。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做到有思路有安排有措施。不提过高要求,如果一些要求提得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基层将难以落实。不凭兴趣爱好,不能对上级布置的工作符合自己胃口的就抓,不符合自己胃口的就丢在一边不管,也不能因为自己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就紧抓不放,对不感兴趣或不了解的工作就敷衍塞责。
2.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
做到以大统小,小中见大,在兼顾上抓落实。
大事和小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首先要抓大放小,分清主次。现实工作千头万绪,要抓的事很多,对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要集中精力抓紧抓好;而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则应该让部属和业务主管部门去办。小中见大,注意变化。只关注大事,只讲大道理,不重视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大代小,必将导致工作“挂空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该看到有些小事,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也会变为大事,因此必须善于小中见大,既要抓重点,又要“弹钢琴”,从小处着手,纵横到位。根据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情况,具体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每个单位、每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更要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撒手。
3.处理好实与新的关系
做到实中创新,新中求实,在开拓中抓落实。
开拓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抓住以下三点:一要形成新观念。抓落实,要求我们思想认识不能僵化、不能保守,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不断解放思想,以推动创新。二要研究新情况抓落实。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创造性地抓好工作的落实。三要解决新矛盾抓落实。要求我们不仅要贴近现实,还要把视野对准改革中凸显的新矛盾,创新载体,促使其得以化解和消除,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4.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
做到静中见动,动静相宜,在过程里抓落实。
所有工作的落实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别要注意静态指导和动态检查相结合。要十分注重加强工作的指导,使决策措施真正落实,并一如既往地抓好全过程跟踪检查,使静态指导与动态检查紧密结合起来,以避免工作出现大的起伏波动。在工作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要突出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重点,既要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掀起阶段性高潮,又要按照总体意图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将阶段性工作落实和全过程工作落实相结合。此项工作的落实不等于彼项工作的落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抓好发展过程中延期和后续工作的落实,以求得最大程度的落实。
5.处理好表和里的关系
做到由表及里,表里一致,在深入点抓落实。
任何工作的落实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的,怎样通过一定的形式去积极影响和确保内容的落实,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必须做到“三到”:一要沉到基层去抓。在工作中看到了问题不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到了办法不等于做好了工作,安排了工作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必须切实改进领导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掌握实情。二要钻到细处去抓。我们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就是失之于“粗”,如果一级抓一级,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从细处入手,丝丝入扣,定见成效。三要落到实处去抓,要避免搞一些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对工作落实没有多少用处的活动,不说大话、空话、套话。要集中主要精力、更多财力用于基层,努力为群众服务,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级一级地去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