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要有大局意识
落实工作,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也就是大局意识。总之,大局意识是一种宏观意识,它是每一个组织应该具备的组织观念和职业意识。要把工作正确的落实到位,没有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是不可能的。
大局或曰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大局之“局”,有实有虚。实体性大局或有具体形态,或可以量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全国在一个时期的总形势、总任务等。虚体性大局指的是一种思想或路线,它是无形的,但却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例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大局。
大局具有相对性。就一个国家来说,全国是大局,各个省区则是局部。而就某个省来说,全省是大局,各个地市则是局部。以此类推,可将大局分解为若干不同的层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全局和局部之分。不过,不同层次的大局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大局的层次愈高,其地位和作用就愈加重要。
全局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全局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没有局部,也就无所谓全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如果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全局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局部,而应该把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乃至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做好,为全局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但是,全局和局部这一对矛盾又不是等同的。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一个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支配的作用。全局大于局部,高于局部,统帅局部,这就是全局和局部这一对矛盾的基本性质。因此,要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反对一切形式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全局在胸,才能投下一招制胜的棋子心中无“数”,就必然陷入盲目状态而归于失败。
培养大局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要吃透“两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树立大局意识,当然首先需要了解大局,而要了解大局,就须明了当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目前外部的形势如何,等等。要把“上头”的精神吃透;同时,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中的经验、成绩、困难和问题,以及群众的思想情绪等,总之要吃透“下头”。“上头”和“下头”都吃透了,才能高瞻远瞩,心中有“数”,从而树立起大局意识。
第二,自觉地处理好个人行为与大局的关系。
对大局的认识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将对大局的正确认识转化成一种自觉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个人行为与大局的关系来看,大局意识主要表现在:
心系大局。即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心里都要想着大局、关注大局。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分析认识一切问题。
服从大局。即当个人与集体、局部和全局发生矛盾时,要自觉地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而不应该以任何借口做出有损大局的事情。
服务于大局。即主动支持大局、维护大局、为大局服务,用我们的实际工作推动矛盾的解决,实现大局的不断优化。
没有大局意识,我们的落实工作就有可能搞错方向,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2.落实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落实工作,同样需要有创新意识。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可见,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落实的效率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培养有效的创新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实得更好。
1.学会逆向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来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2.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这种思路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外辐射。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
发散思维具有下列特征:
(1)流畅性。是指能产生大量念头的能力特征。
(2)变通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特征。
(3)独特性。是指能够产生不同寻常的新念头的能力特征。
以下是两个发散思维的小故事,值得我们借鉴:
一天,一个外交官发现林肯在自己擦皮鞋,便问:“林肯先生,您总是自己擦鞋吗?”
“是啊,你经常给谁擦啊?”
丘吉尔75岁生日茶会上,一记者对丘吉尔说:“真希望明年还能够祝贺您的生日!”
丘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看你这么壮实,我想应该没有问题。”
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反映的是数量和速度;变通性反映的是灵活和跨越;独特性反映的是本质,在发散思维中起核心作用。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或建议,特别是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
3.懂得转向思维
思想会随时代而转向。人生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因为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因为心有不甘而哭泣。一个哲学家知道她为什么而哭后,没有安慰她,而是笑道:“你不过是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么?不甘心的人应该是他呀。”
我们来玩玩简单的转向思维游戏吧——转头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
问题一: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又贵又难吃,服务生很不客气,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方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光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