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3604700000007

第7章 《红楼梦》作者诠解(1)

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术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所以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并不是曹雪芹,而是另有其人。

但是,通行观点还是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在对清人笔记和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从此成为定说。稍后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

在这一章,我们将对《红楼梦》的作者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曹雪芹何许人士?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不能不涉及到其作者曹雪芹,很多人梦想着《红楼梦》中的很多谜题可以从曹雪芹本人的资料中找到答案,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曹雪芹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对于这个闻名世界的文学大家,我们却无比的陌生。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简介,最常见的介绍是这样的:

曹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的先祖原是汉人,后入了旗籍。曹家得到清廷的眷顾,是在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成为康熙的保姆之后。康熙即位第二年开始设置专管宫廷所需织物的织造和采购的“江宁织造”,就委任了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曹家便晋升为显赫的贵族,曹家从此开始大富大贵。从曾祖父曹玺起,经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曹雪芹祖上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第一任监督。曹雪芹祖父曹寅一代是曹家最鼎盛的时期,曹寅的两个女儿都被选作王妃。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是在曹寅任内,可见当时曹家权势的显赫以及和康熙关系之密切。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直至雍正五年,曹頫(曹雪芹之父)因皇室争权夺利的株连被革职抄家为止,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曹雪芹十三岁的时候,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衰落。

从此,曹雪芹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于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后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据传,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后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曹雪芹在城里也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北京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这些资料虽然很少,但是我们对曹雪芹的了解也只仅此而已。即使这样,有些资料还不确定,还存在着很多疑点。关于曹雪芹生平的疑点主要集中以下三点:

一、曹雪芹的“字”和“号”仍然存在争议。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

二、曹雪芹的生卒年存在争议。关于曹雪芹的生年,现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关于他的卒年,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但仍然没有答案,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除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三、关于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谁还存在争议。现在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曹颙,曹雪芹是他的遗腹子;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

当然,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例如有人认为是洪昇,有人认为是吴梅村——这些内容我们将另立章节具体论述。总结起来,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另有其人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着眼于“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

第二,引用袁枚关于“雪芹者,曹楝亭织造(曹寅)之嗣君也”一句。由于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因此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应当是曹寅的儿子曹睢。

第三,认为脂砚斋和作者应该是一个人。

实际上,这些理由都没有真正的说服力能证明“《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尤其是第三条,这种观点其实根本就是说不通的。许多批语都表明批书人读到书中某些事件时,想到当年情景,触景生情,痛哭、感慨。脂批“一芹一脂”当时都去世了,只剩下“老朽一枚”等多处都证明,脂批不是出自一人之手。除了脂砚斋外,畸笏叟也有许多很有价值的批语。

曹雪芹究竟生于何年、死于何年?

研究曹雪芹生平最复杂的问题就是曹雪芹的生卒年份。没有史料提到曹雪芹的生年,我们只有通过曹雪芹的卒年和寿年反推曹雪芹的生年。以下,我们将对学术界到目前为止关于曹雪芹的生年和卒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曹雪芹的生年

关于曹雪芹的生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

这是著名专家吴世昌先生坚持的观点。吴世昌先生在著作《曹雪芹的生卒年》中认为,曹雪芹应该是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吴世昌认为,“这一年曹寅的独生子曹颙死了,曹寅更无他子以继袭织造一职,势必破产。所以康熙命曹宣之子曹頫继曹寅为嗣,俾能继袭织造之职。”吴世昌的这一观点是以脂砚斋的批语和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诗集之中的作品推出来的。

另外,著名红学专家王利器先生也认为曹雪芹应该是生于1715年。王利器先生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兴廉所撰的《春柳堂书稿》中有《伤芹溪居士》的题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酒,又善诗画,年末五旬而卒。”这样,如果曹雪芹果然是死于1763年,那么,他就应该是生于1715年。二是他认为,如果曹雪芹是曹颙之妻马氏的遗腹子,那么,再根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初七曹頫的奏折中的“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孕,已及七月”的话,我们可以断定曹雪芹应该是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另外,这也符合“年末五旬而卒”的说法。并且,如果真的是这样,曹雪芹的童年时期就正好是在江宁织造府度过的,这一经历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最大的财富。

二、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

这是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坚持的观点。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的《雪芹生卒》中说:“综合我的证据,我坚持我的意见:曹雪芹是生于雍正二年(1724,甲辰)左右,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的除夕,合公历一七六四年二月一日,实际的年龄约是三十九年半。”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是根据敦诚挽曹雪芹的诗歌“四十年华付杳冥”和曹雪芹的卒年癸未除夕(1764年)得出来的。另外附上周汝昌根据的“曹雪芹生平39岁”说,写出来的曹雪芹的履历: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顶“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四十年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皆为史证。

三、曹雪芹大约生于1715~1720年之间。

这是胡适的观点。胡适在自己的著作《红楼梦考证》中说:曹雪芹应该是生于康熙末叶,即大约1715~1720年期间。胡适的这一观点是根据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兄弟与曹雪芹互赠的诗词以及敦诚的年龄推算出来的。

曹雪芹的卒年

关于曹雪芹的生年,我们已经知道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而不好确定。而曹雪芹的卒年虽然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但同样也不好确定。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曾经对曹雪芹的卒年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争论各方各显神通,据理力争,但到最后仍然没有达成一致。在这次大讨论中,主要有两种观点:

“壬午说”

“壬午说”根据《红楼梦》所附的脂砚斋批语,主张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即公元1763年2月12日。“壬午说”的支持者的证据是甲戌本《红楼梦》第一回的批语: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壬午说”的支持者认为,这段批语很明显是在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即1774年)回忆往事时写的。再说,脂砚斋是《红楼梦》的批书者,和曹雪芹关系非同一般,他应该是曹雪芹资料的第一知情者。所以,这条批语是十分可信的。所以说,曹雪芹应该是死于“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即公元1763年2月12日。

“癸未说”

“癸未说”是根据敦敏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和敦诚《挽曹雪芹》的诗,主张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癸未说”的支持者认为,脂砚斋在1774年,即曹雪芹死后十多年,回忆往事时写出批语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很可能是记错了或者是算错了干支。甲午年,即1774年,脂砚斋已经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记忆力已经出现问题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所以,“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说法并不可信。“癸未说”的支持者认为,曹雪芹很可能是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而并不像脂砚斋所说的那样,“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癸未说”的支持者的证据是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诗作《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癸未说”的支持者认为,收录这首诗歌的《懋斋诗抄》是编年的。在《懋斋诗抄》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前后的诗作都署明“癸未”,那么,《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很明显是敦敏于癸未年写成的。这就是说,在癸未年春天,曹雪芹肯定还活在人世。如果按照“壬午说”的观点,曹雪芹已经于壬午年死亡的话,那么,敦敏怎么会邀请一个死去的人去饮酒呢?当然,因为在《懋斋诗抄》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本身并没有署明年份,所以很多人认为,《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并不一定是写于癸未年。再有,因为《懋斋诗抄》是一个残本,经过后人剪贴修正过,很多诗歌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并不一定是写于癸未年的。

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谁写的?

我们都知道,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的稿子和前八十回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这已成定论。那么,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稿子究竟是出自谁之手呢?这个问题在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很多研究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的作者应该是高鄂。最早对这个问题下此结论的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

据相关资料记载,胡适在初读《红楼梦》时就发现,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的内容和后四十回的内容不相符,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经过考证,胡适发现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于是他在自己的著作《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考证》中写道:“《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无疑义的。”也就是说,在所谓高鹗所补的后四十回的程本出现以前,根本就没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