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有趣、也更富有人情味的,是诗人柯珀的爱情。早年时期,他就属意于自己的表妹特欧朵拉,也就是他叔叔艾士礼·考柏的女儿。他的爱情得到了表妹的应允。但是之后不久,当还是司法界的一个办事员时,这位年轻的诗人就患上了一种病;这种病在其后的岁月中一直损坏着他的健康。为此他们的婚姻也被禁止了;后来两人都终身未婚。为了排遣失落和忧愁,柯珀寄情于诗歌。正如德莱顿所说:“爱情将每一个男人都变成诗人——或者至少也是个蹩脚诗人。”为了缓解自己的病情,他居住在亨廷顿,在此结识了俞温夫人和她的丈夫,以及他们的儿子和女儿;这段时间内,柯珀成了这个幸福家庭的一员。在相识之初,他这样描述俞温夫人:“这个女人,于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恩赐……”之后不久,俞温先生在一个偶然的事故中丧生,于是柯珀也正式融入这个家庭。他们后来搬到奥尔尼;在这里俞温夫人鼓励他写作,他借此从抑郁的心态中摆脱出来。他主要的作品,我们都可以归因于俞温夫人和奥斯顿女士的影响。20年间,俞温夫人都以极大的耐性,帮助甚至侍候着他;然而他俩谁也没有丝毫结婚的企图。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种关系是两颗白璧无瑕的心灵的交往。俞温夫人的健康首先恶化。她瘫痪了,而柯珀“全身的神经都紧张起来”。他成了俞温夫人的护士,和其他人轮流照看她。在照料期间的一个间隙里,他写下了满含柔情的动人诗篇“给玛莉亚”。随着病情恶化,俞温夫人最终被抬进了坟墓。柯珀再也没有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就在温柔可亲的俞温夫人去世3年之后,他也离开了人世。
无法确认古尔德史密斯是否曾经有过爱情。然而,考虑到他奢侈而又天真的本性,我们可以推知:在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让另一个人闯进来分享快乐,似乎不是他所愿意的。但是,有记载表明,或许出自善良的目的,他要和一个缝纫女工结婚;人们为了阻止他曾经花费了不少口舌。查尔斯·兰姆的生活,和他的姐姐玛莉有关;其中的故事非常感人。由于神智狂乱,他姐姐刺伤了自己的母亲,并且自此以后一直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查尔斯·兰姆留下来的文字记录表明,他似乎曾经有过一次恋爱的经历;但是由于姐姐的悲剧,他主动放弃了对其他异性的情感,专心照料姐姐;这给整个故事抹上了殉道士般悲壮的色彩。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怎样平凡的生活,总带有一点浪漫的意味;或许,在可怜的查尔斯·兰姆一生中,这也是一种温情和忠诚的浪漫吧。此外,英年早逝的诗人济慈,在生活中被一种无法遏止的激情左右。这份激情也成了某种动人的主题,他将它们记在自己的一部分信件中。
在下文中,我们将揭示一个最为奇特的事实,它证明了爱情对脆弱心灵的重要影响,而这一切在法国诗人贝让格身上表现无遗。在他的一生中,尽管他经常写诗赞美他的李塞特、罗塞特、玛戈和让娜顿这些情人,但是,他通常对爱情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当他年事已高,却被一个英国少女的魅力完全征服了。为了这个姑娘,他茶不思,饭不想,日夜疯狂地思念;尽管他无意和这位姑娘结婚,但是他还是为此苦恼不堪,只得向自己的朋友倾诉自己的忧愁。那个朋友带他去了一个更远的地方,在那里隐居起来,不和外人接触,直到他心灵的创伤开始愈合。这个故事来自圣伯夫。在介绍这个故事时,他引用了布斯拉布顿的观点,也即爱情就像一种小的痘疮,染病时年岁越大,也就越严重,越危险。
在恋爱之初,很多人还互相倾慕;到了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温情不在了。只要男人和女人还在单独生活,他们各自的品性就得不到发展;只有当他们永久地结合在一起,爱情才能被充分地检验。求爱就仿佛是野餐一般轻松,婚姻才是爱情真正的炼炉。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有欢乐与焦虑、成功与失落、愉悦和烦扰,其中充斥着日常的琐碎,财产、花费、租金、牛肉或羊肉以及每周的账单等,都必须予以考虑;而求爱只不过是旅途的起点。有些人,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困难,被它们打败;另一些人,更富有耐性,努力地忍受着——我们相信他们是人群中的多数。
互相体谅是关键,相互扶持和帮助,对完美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有情绪的克制、责任感、对对方缺点的包容(缺点是无法避免的)、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团结的意念等,不一而足;它们都是使一切尽善尽美的重要条件。只要遵守这些规则,生活就会充满快乐、舒适和祝福;富有人生经验的人都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丈夫会将家庭当作避风港;在炉火的周围,妻子也拥有了家庭的快乐和幸福。男人和女人,只要共同关注彼此的存在,共同谋求彼此的幸福,他们就拥有了上天赐予的最强大的保障,并以此对抗邪恶的侵袭;而这些邪恶的来源,或者是由于独享快乐,或者是由于将忧伤暗藏于心,任其泛滥成疾。真诚的爱情,是非常强健勇敢的战士,只有他才能彻底打败和摆脱人性中最为狡猾的敌人。
一些天才人物结婚时还很年轻——甚至过于年轻。莎士比亚和安妮·海瑟威成婚时才18岁;本·约翰逊结婚时也才21岁。富兰克林在24岁时结婚;当时他的岳母对这门婚事一直犹豫不决,她不相信,当一名印刷工,他能够养家。再说当时美国已经设了两个印刷公司,政府还能养活第三个么?对此她表示怀疑。但丁、开普勒、富勒、约翰逊、博克和司各特等人结婚时都是26岁。如果列出一长串诗人、律师、政治家和神职人员,我们发现很少不是在30岁以前结婚的。华盛顿和波娜帕特结婚时是27岁,尼尔森是29岁。两位桂冠诗人——绍雷和克雷·思伯,结婚时的确是非常年轻。还有杰勒米·泰勒,尽管结婚很早,却已经才气过人。詹姆斯·瓦特结婚很早,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将全部的精力和勇气投入到心灵与物欲的最后较量中。
在天才的传记中,我们了解到,贤惠妻子并不多见,放纵泼辣的倒时有耳闻。然而,最幸福的男人无需向他人炫耀这种家庭的财富。已经在生活中获得幸福的男人,从不对外展示;只有那些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男人,才另觅他径,借此排遣忧愁。快乐的丈夫总是沉默不语,不幸的丈夫才大喊大叫,甚至自我折磨。所谓婚姻就仿佛流水:“浅溪喧闹不止,深渊寂静无声。”由此看来,如果传记作家将那些伟人的妻子一一列出,不难发现贤淑的妻子还是大有人在的。
婚姻,运用情感的力量,可以抚慰伴侣的心灵。从事商业和公共事务的人求助于家庭的安慰,以便排解外界的困扰,在这里他们获得慰藉、支持。爱还是一种威信,家庭主妇通过它守护婴儿的摇篮,规范和鼓励孩子的成长,关照他的成人岁月;对与她同处一室的每个成员的生活,她都悉心照料。“妻子,”亨利·泰勒爵士说道,“她赞扬,她规劝,她忠告,她激励,时时如此,事事如此;她的爱总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而绝非平淡的喜好——她就是你最好的伴侣和助手。”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伯雷勋爵,事业上非常成功,脾气又非常好,这一切都拜他的妻子所赐。她的去世曾使他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悲痛得不能自持。“值得欣慰的是,”他说,“通过回忆她高尚的德行,她的整个生命还得以延续下来。”在一本著作中,斯蒂尔伯格伯爵引用笛卡儿的一句话放在最前面:“我思故我在。”但是他又补充道:“我爱,故我在。”——我们相爱,因此我们应该相依为命。
那些婚姻幸福的人们,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而那些婚姻以不幸告终的,也不胜枚举。一些人因为门当户对、旨趣相近而结合;或者相反,有的伴侣无论在年龄、地位、财产、智力还是情感上都相去甚远。在男人选择他们的妻子时,关于什么才是他们看重和满意的品质,人们总是感到大惑不解。据说诗人迈森向自己未来的妻子求婚,原因就在于:“迈森和她参加了一个聚会;整个晚上,她和伙伴们在一起,却始终一言不发。”然而,和诗人结婚以后,她就显出了自己聪明健谈的一面;她的去世曾让诗人悲痛欲绝。后人读到诗人为自己的妻子所写的碑文时,往往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加尔文完全省去了恋爱的烦琐过程。自己没有时间,他就向朋友们求助。法瑞尔曾为他的婚事费尽心思,最终也没能给他找到一个妻子。马丁·布舍后来给他介绍了一位出自大家族的再洗礼教徒的遗孀,他也就欣然接受了,而且两人生活得非常快乐。与加尔文不同,路德是一个为人和蔼,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人。他把自己的妻子比作“猫”,而且是“他的肋骨,他的主人,他的皇后”。他说:“身边没有妻子的日子,你简直无法生活,就像不让人吃饭和饮水一样。女人孕育、滋养着我们,并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和她们的生命同一;将我们彼此完全割裂开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天文学家开普勒在挑选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时,采取了类似加尔文的策略;风格平淡,就像做一笔生意。在一个单子上,他列出了12个女子各自的条件,然后和她们分别进行了一次面谈。他向其中的几位表示了求爱的意图,但遭到了拒绝;有一位甚至还在他考虑时,就和别人结了婚。第八位开始接受了他,但很快就后悔了,请求免除婚约。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姑娘,并和她一起度过了幸福而又勤奋的一生。一些姻缘的开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偶然性。一天,著名的内科医生维克·狄阿自尔在大街上行走,这时一个年轻女子突然晕倒在地,于是他跑上前去救了她。这次偶然相遇就成就了一段恋情和姻缘。后来才知道,这位年轻女士就是著名博物学家道本顿的外甥女。艾伯馁斯也是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女患者,但他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像别人那样花前月下地谈恋爱。他直接向这位女士的母亲讲明了自己的意图,并通过她向她的女儿求婚。他的求婚成功了,后来的生活也确实证明他选中了一位能干的妻子。
由于在事业上并不是十分成功,约翰·亨特的恋爱过程也较为坎坷。他对霍莫小姐,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艾伏纳德·霍莫爵士的姐姐一往情深。当时,作为一个比较解剖学家,他在圈子里面已经小有名气,但作为一个外科医生,还不为人知。他的收入微薄,攒不够结婚的费用。但是,在爱情的激励之下,他信心十足地勤奋工作,在事业上成就斐然。最后,经过多年的耐心等待,两人终于喜结良缘。而另一位落魄诗人克若博,为了爱情,经受了更为漫长的等待。在为了当上乡村药剂师而努力奋斗时,他爱上了苏珊·艾米小姐,但是那时他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为继,更别说娶她为妻。于是他改换职业,弃医从文——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值得庆幸的是,他得到了爱德蒙·柏克的帮助,在教堂里谋得一个礼拜堂牧师的职位。《村庄》的出版确立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后来,特娄勋爵为他在多塞特郡提供了两个规模较小的住所。最后,经过了8年的漫长等候,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和自己的初恋走到了一起。值得欣慰的是,她确实成为他忠诚的人生伴侣。
这世上的男人,为老婆而战者有之,为老婆而工作、学习者有之,为老婆而写作和画画者也大有人在。例如,昆廷·迈特西斯曾是一个铁匠,锻铁技艺非常高超;他对一个画家的女儿心存爱慕,但她的父亲要求她只能嫁给一个艺术家。在爱情的激励下,迈特西斯放弃了老行当,拾起了画笔。最后他终于成功了,现在,他舞弄起调色板和画笔来,甚至比熔炉与铁锤还娴熟。之后不久,他就正式向画家的女儿求婚。
类似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著名的西班牙肖像画家雷巴尔塔身上。他爱上了自己主人的女儿;由于工作中他表现平平,他的求爱遭到了拒绝。为此他远赴罗马,在那里忘我工作,勤奋学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功成名就后,他回到了瓦伦西亚,再次向自己的心上人求婚,并赢得了她的芳心。
我们还听说过一个开始于文学批评的爱情故事。一个小有名气的女士出版了一本书,介绍她在国外旅游的经历;书出版后,总体上评价很高,却受到英国某权威杂志的尖锐批评。于是作者写信给该杂志的编辑,索要评论者的地址,因为她希望和他交流一下看法,以便澄清几处明显被误解的事实。接下来两人开始通信,面谈,然后坠入爱河——最后评论家和女作家喜结良缘。
即便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在婚姻和爱情中也会铸成大错,抱憾终生。胡克是一个见识不凡的人,可是在挑选妻子的问题上,他却显得判断力不足。胡克让自己的女房东代为操劳,结果她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他。这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泼妇。胡克在伯金翰郡的德雷顿一博坎姆普有一处小的住所,当爱德温·圣荻斯和乔治·格兰莫去那里拜访,却发现他正在旷野里放羊。干完这些杂活,他和朋友们回到家里,原本想轻松一下,他那刁蛮的妻子又叫他去摇婴儿车!伊萨克·瓦尔顿在他的《胡克的一生》中,非常惋惜地谈到了这位可怜的传教士不幸的生活。他说:“让我们仔细品味先知的名言,‘在一个轮子的里面还有另一个轮子’——一个隐秘的,受上帝驱动的轮子,在它的支配下,最敏捷的人不能奔跑,最聪明的人食不果腹,最好的男人没有贤淑的妻子相伴;只有能够把善良的人从邪恶中解救出来的上帝,才能理解,为什么祝福抛弃了富有耐性的约伯、温顺的摩西和具有同样品质的胡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