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生命要由爱情来铸炼;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处处皆然。
——S.弗格森
一条来自天堂的锁链,
它的链环光滑而又耀眼;
她像睡神一样降临情人之间,
将温柔甜蜜的心灵牢牢地拴住。
——W.B.司各特
我的牧者,什么是爱情?请你坦言相告。
是林中的清泉,抑或是青石砌成的深井?
欢乐与悔恨,在泉边或井中交织相生。
抑或是那钟声,不紧不慢,从容而行。
进天堂,或入地狱,我们都要由它来引领。
这就是爱情,正如我亲耳所听。
——拉雷爵士
在传记文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不能被遗漏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作为其中之一,就需要加以详细描述。恋爱和婚姻影响着多数人的性格和气质;它给一些人带来支持和慰藉,也给另一些人带来不幸。“我们相互爱恋,”维勒说,“是因为我们不能永生;对爱情我们以生命为代价孜孜以求。”培根勋爵认为:“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使人类得以繁衍,以情谊为目的的爱情使其升华,滥情纵欲的爱情则使其腐化堕落。”
毫无疑问,基督教文化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并且使得她们在精神上保持一种男性化特征,从而使这种精神不再带有性别色彩。正是通过以圣母玛莉亚为代表的女性影响,男人和女人接受了关于道德和宗教的神圣信条,这些信条使文化的统治得以延续至今。居室的壁炉边就是女人的圣堂,如同掌握了政府的支配权一般,她们在这里统治着世界。
然而,这世上很多男人和女人都没有结婚。为此,关于结婚和独身的话题,人们众说纷纭:到底谁更有利于人类幸福的增益和文化的进步?多数人结婚,这是遵循自然的本能;而另一些人,例如圣保罗,他认为:“结婚是毫无必要的,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意志。”于是他终生未婚。按照圣经教义,前者是不错的,但是后者更佳。培根爵士也曾经结婚,却不是陶醉于爱河的人,他宣称:“有妻子和孩子拖累的人就会困于责任的樊笼,丧失自我;妻子和孩子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羁绊,甚至是实现野心的障碍。最杰出的公众事业都是由独身的男人完成的;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钱财上,他们都投向了公众。”然而,这个观点过于以偏概全。独身者无疑可以更专注地投身于文化艺术方面的追求。他在习性方面更为自由,可以较少地顾及他人的想法和需求。然而,那些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力量、安慰,并使人们保持活力的美好事物——大脑的松弛和灵魂的安宁,他也主动放弃了;它们都只能在伴侣之间的温情和抚慰中才能获得。阿诺德博士写道:“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妻子和孩子的男人在中年会怎样生活。即使是最优秀的男人,由于独身的缘故,他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变得孤僻冷漠。这样的事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毫无疑问,很多伟大的天才都是单身汉,因为求知的热情,他们放弃了其他的爱好。或许牛顿对爱情就一无所知,甚至对社会声望也不感兴趣。据说有一次,他出于谋求资助的目的,向一位女士求婚;一开始他就不停地吸烟,在忘我的思索中,他差点把那位女士的食指当作了烟塞!他们两人的关系就此宣告结束。可能是牛顿的性格过于羞怯,同时隐居和沉思的生活使得它变本加厉,这样阻碍了他享受有女士相伴的社交生活。反正他似乎从未体会过没有女人的缺憾。霍布斯则是主动放弃了婚姻,唯一的一次结婚的企图也是为了更勤奋地从事研究。亚当·斯密以一个单身汉的身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曾经宣称:“只有在自己的书中他才是一个情圣。”厌世主义者柴姆佛尔特认为:“如果男人只需要求助于自己的理智,那为何要结婚呢?为了避免有一个类似自己的儿子,我是绝不会结婚的。”培根:《论婚姻与独身》。
其他杰出人士中,独身的还有伽桑狄、伽利略、笛卡儿、洛克、斯宾诺莎、康德、伊萨克·巴罗、布特主教、拜尔、莱布尼兹、波义耳、凯文迪许、布莱克和道尔顿等。凯文迪许不仅对女性本能地缺乏兴趣,甚至对她们有一种病态的反感。为了避免见到房间里的女仆,他还特地修了一个楼梯间;一旦某个女仆无意间经过,被他撞见,就会马上遭到解雇。“一天晚上,在皇家协会,我们注意到对面街道上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她正探出头看哲学家们就餐。我们的注意力全被她吸引过去了,都站起身到窗边欣赏这个可爱的姑娘。凯文迪许以为我们在看月亮,也向我们跑过来;当他看清楚以后,就厌恶地转过身去,还大叫一声‘呸’。”——G.威尔逊,《凯文迪许的生平》这种羞涩实际上是一种病态。他从不允许别人给他画像。别人的目光也会令他觉得尴尬。他极力回避陌生人,在有陌生人的房间里他会变得战栗不安。此外,他的性格极其冷峻,为人消极,对别人和自己毫无感情可言;甚至对生死都无动于衷。他的立传者写道:“他没有爱恨,从不希望,也不畏惧……他是一个毫无情感的科学隐士。”可以确信的是,无论在科学研究上如何杰出,他还是应该通过与伙伴的交往,从这种人情冷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像培根爵士在上面引述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妻子和孩子无疑是人性准则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多数历史学家,休谟、吉本、麦考莱、特尔华尔、布克,还有其他人,都是独身者。开姆登痴迷于自己的事业以致放弃了婚恋,只是为了更投入地进行研究。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必须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更不能去享受天伦之乐。休谟的传记作家引用一些据说是休谟自己写的诗篇,试图证明他是一个易于受情爱左右的人,但没有证据表明他曾经被这种激情打动过。相反,在自己的文章里谈到这个话题时,他就像对待几何学问题一样冷静。
吉本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坠入爱河,对方是克库德小姐,克拉斯一个新教牧师的女儿。后来她下嫁金融家内克,她的女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斯达尔夫人。吉本当时还年轻,住在瑞士的洛桑;当地很注重年轻女士的博学和智识。“有人谈到有这么一个奇女子,”吉本说,“于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对她一见钟情……她允许我去她父亲那里拜访两三次。我们在勃艮第的山水之间过得很快活,并且她的父母对我们这种关系也持鼓励的态度。青春的虚荣渐渐沉寂消退,不再在她心底激荡;她聆听着真理和激情的谕示,而我则盼望在这个崇高心灵中留下些许回音。”那时只有20岁的吉本,在回到英国以后,向父亲提起了这段因缘,但是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最后他放弃了这个可爱的姑娘。也许由此可以推测,他的这段爱情还远没有到达痴迷的程度。“经过一段痛苦地挣扎,”他后来写道,“我听从了命运的安排;为了做一个好儿子,我不得不做一个伤心的恋人。”
杰勒米·边沁终身未婚;但是在早年他就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并且至死不渝。纵使在耄耋之年,当他谈到自己在鲍伍德的这段情事时,鲍林医生还看见他老泪纵横。60岁那年,他和这位女士重逢,并向她再次表达爱意;但这完全是一相情愿,那位女士拒绝了——两人还是无缘相聚。当边沁年事渐高,他的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后来在一封信中他对这位女士说:“我还活着,已经80岁零两个月有余,活泼有加。当初你我在典礼上相遇,山花开满了绿荫小道。从那天起,我没有一个白昼(更遑论夜晚)不是在对你的相思中度过,你超乎意料地占据了我的心灵。我还保留着你在鲍伍德演奏用的钢琴;尽管作为乐器它已毫无用处,但是仍然令人浮想翩翩。如果当作一件家具,它算不上十分难看。这也是我的一份遗产,不知你是否愿意拥有它。我有一枚戒指,上面黏了一些花白头发;除此以外,还有一张我的画像,每个见过的人都说画得很像我。我死的时候,你还可以得到其他东西;只要你愿意接受,这还是一笔不菲的财产。我希望你别把我当作一个无耻的人……哦,我真是一个老糊涂虫,在信纸没写完之前真不忍搁笔。”也许真像他自己所说,这位女士把他当成了一个“老糊涂虫”,因为这封信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当读到这段内心独白时,人们也许对这位经常踯躅于皇后广场的慈善老者的敬仰无以复加,但是他的一生却投入了建立一种被华兹华斯称为“冷血、斤斤计较和自私”的政治哲学。
皮特和福克斯这对政治对手都没有结婚。皮特被认为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但实际上他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他的私生活无可挑剔:心灵纯洁,品德高尚;而且在为人交往中也不乏温情,人们常常看到他与孩子们嬉笑玩耍,而这一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乐趣。他也曾如痴如醉地恋爱过;爱慕的对象是爱灵娜·艾登女士,一个额头丰满光亮、典雅端庄的美人。最后放弃这个姑娘几乎使他伤心欲绝,但是确信家庭的羁绊和献身公众事业不可兼顾之后,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种牺牲完全出于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要求。
伟大的单身艺术家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和米歇尔·安格尔这三位。米歇尔·安格尔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时说:“绘画就像一个善妒的夫人,容不得任何情敌。我既然已经拥有了艺术,就应该在我私人生活中对它给予足够的照料;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雷诺兹似乎也抱同样的观点;他保持独身,是出于自愿。当他听说费拉克斯曼已经结婚了,就对他说:“费拉克斯曼,我给你一个忠告,作为艺术家你已经被毁了。”然而,费拉克斯曼最终证明婚姻并不是坏事,相反让他受益无穷。参见《自我拯救》。1820年2月6日,H克拉伯·罗宾逊在他的日记里写道:“费拉克斯曼夫人死了。她是一个德行高尚的女人。这对她丈夫而言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他是第一流的艺术天才,但在生活中却像个孩子。她非常有理性,而且十分精明——是艺术家的最佳配偶,如果没有她,他早年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料理”。特纳和艾缇也是独身,但他们都曾经有过追欢逐爱的经历。情场上的失意给特纳一生都留下了阴影,以致他的真实感情后来就再没有流露过。与之相反,艾缇一直是数不尽短暂风流韵事的主角。“我有一个最大的毛病,”他自己坦言:“那就是容易掉进爱情的旋涡。”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走入婚姻的殿堂。
亨德尔、贝多芬、罗西尼、门德尔松还有梅耶贝尔都是音乐界的单身汉。亨德尔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艺术上,而贝多芬在热爱艺术的同时,终生都在如饥似渴地追求异性的爱情,尽管他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在他离开波恩以前,他就被一个叫郝若斯的小姐的魅力打动,但她断然拒绝了他,然后嫁给一个奥地利的官员。贝多芬的心一次又一次被这种激情左右。第三次他又爱上了一个社会地位比他高的迷人女子。据说他有一颗过于“柔弱的心”,“难以让他赢得任何淑女的青睐”。然而这次他却格外大胆,向她献上了自己作于1806年的C大调奏鸣曲;他用音乐的形式描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绝望和狂热。但这位叫朱莉亚·桂斯亚蒂的女伯爵很快就嫁给了德·盖伦伯格伯爵,贝多芬也从此陷入了难言的绝望之中。他变得十分消沉,情绪低落。从那以后,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专心从事乐曲的创作,正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单身男人的例子。然而,这世上还有众多的单身女人,其数量之大并不亚于男人。男人们体格强健,富有力量,因此有能力单独行动、思想和工作。他放眼未来,并且可以从中获得安慰。女人就有所不同,无论快乐还是悲伤,她都得待在自己的家中。感受、恋爱、承受痛苦和做出牺牲,难道这些不就是女人生命的所有意义吗?然而,她们的品性也是多姿多彩,不乏动人之处。选择独身,或许是她已经有过初恋的经历并且对爱情不再抱任何希望;或许,她内心渴望自由,不愿受婚姻约束;或许,一旦拥有支配自我的权力,她宁愿投身于个人的爱好,或者为了人类精神的提高,去追求知识,从事文学创作。出于非常高尚的动机,很多女人选择了独身生活,她们组成了社会上最高贵、最荣耀的一群人。仅仅提及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凯瑟琳·斯坦利和多拉修女这些人的名字就足够了。
在很多情况下,单身女子会给人最体贴的安慰,最善良的同情,最精心的护理,最忠诚的陪伴。这个世上大量的杰出工作都是默默地完成的,既不对外声张,也不寻求赞扬。那些耐心的女人们每天将屋子打扫得整洁干净,却从没有人将这些日常琐碎的工作记录下来。在最卑微的阶层里,那些单身的女人不仅要完成日常事务中的那一份工作,还得面对各种考验、困难和诱惑。从这些坚强忍受着痛苦、勇敢地承担着重负的贫苦女子身上,我们所获得的教益难以估量。她们互相帮助,比那些养尊处优的贵妇人们还慷慨大方。为了帮助比自己更穷的人,她们不惜把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拿出来分享,即使永远不可能得到回报。这世上有多少坚强的妇女,为了不丧失自己的自尊,为了不玷污自己洁白无瑕的人格,勤勤恳恳,终身操劳,哪怕为了获得一块干面包和一小杯茶,也要自食其力。
让我们看看“偏瘫和癫痫病医院”是怎样建立的吧!有一对姐妹,她们的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长大。有一天,她们焦急地等待着祖母回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祖母离开时还高高兴兴的。这时,敲门声响起,她们打开门一看,一个男人肩上扛着一个人走进来。原来祖母突然全身瘫痪了,几乎都认不出来了。最后,年迈病重的祖母去世了。姐妹俩于是想建一个慈善资金,帮助那些受同样病痛折磨的人。她俩并不富裕,也知道这点财产和捐款会很快被求助的需要消耗殆尽。然而她们同心协力,坚持下来,总是想法设法攒到英镑作为这个慈善事业的捐款。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医院终于建立起来了。年轻的妹妹没有活到亲眼看见事业的成功,但她在渐渐微弱的呼吸中,诚心祝福着,然后安详地睡去。
可以肯定的是,在女性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像男人们一样,让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以此将自己从孤苦无助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换言之,也就是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参加竞争激烈的考试和争取在事业上取得进步;一直以来,这一切都只有男人们高高在上。毫无疑问,只要女性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条件允许,她们也能势在必得地发展这些潜能。事业的竞争和脑力的比拼,如果加诸到无论心智还是体格都很健壮的妇女身上,她们为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付出的辛劳并不会给自身带来多大伤害;但是对一般妇女而言,过度的脑力活动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巨大且无法弥补的,最终甚至导致整个人类体质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