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3545700000010

第10章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组织整合影响因素分析(1)

本章试图以第2章的文献研究为基础,综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组织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论,提出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组织整合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特性、内部组织特性、组织间关系特性。本章第1节简要介绍了组织整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第2节主要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内外部组织整合影响;第3节主要研究组织内部因素对内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第4节重点分析组织间互动因素对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第5节是本章小结。

3.1组织整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论证了组织整合的必要性。交易成本理论强调通过组织整合可以降低因环境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带来的交易成本。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面临资源交换与外部竞争环境不确定时,会倾向与外部环境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连结。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厂商拥有稀少、专属、难以模仿的资产和能力,可为公司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若公司无法单独获取竞争优势,则可与其他公司整合以达资源互补的目的。组织网络理论强调与其他厂商具有异质性连结,厂商之间的关系特性如信任、承诺等是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学习理论认为,通过组织整合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及移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组织间信任关系等都会影响组织学习效果。各理论的主要学者与论点如下表3.1。

组织整合相关理论的比较

理论主要论点主要学者

交易成本理论通过组织整合以降低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带来的交易成本。Williamson(1975,1979,1985)

资源基础理论厂商拥有稀少、专属、难以模仿的资产和能力,可为公司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若公司无法单独获取竞争优势,则可与其他公司整合以达资源互补的目的。Barney(1997)Grant(1991)Hall(1992)

资源依赖理论组织面临资源交换与外部竞争环境不确定时,会倾向与外部环境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连结,组织必须响应拥有所需资源的组织,才能得以持续生存。Pfeffer&Nowak(1976)Ulrich&Barney(1984)

组织网络理论强调与其他厂商具有异质性连结,这种,厂商之间的关系特性如信任、承诺等是竞争优势的来源。Granovetter(1992)Pfeffer&Salancik(1978)Dyer&Singh(1998)

组织学习理论通过组织整合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及移转,组织特性及组织间关系影响组织学习效果。Hamel,Doz&Prahalad(1989)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以上每一个理论都只能为某一现象做一个合理的解释,本书试图综合各理论的核心观点,提出组织整合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如图3.1所示)。根据以上理论并按照影响因素的可控程度,组织整合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环境特性、内部组织特性以及组织间关系特性三大方面,其中外部环境特性属于完全不可控因素,组织间关系特性属于半可控因素,内部组织特性属于完全可控因素。外部环境特性又分为市场动态性、技术动态性和产业竞争程度三个维度,组织间关系特性分为信任、承诺、相互依赖等三个维度,内部组织特性分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支持、企业信息化等四个维度。具体各因素的定义、分类以及对组织整合的影响将在下面几节做详细探讨。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组织整合的影响因素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2外部环境特性

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MillerandFriesen(1983)指出任何组织为了适应不同环境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而Miller(1987)、TanandLitschert(1994)等学者均证实外部环境与战略、结构、绩效密切相关,BalanchandraandFriar(1997)更认为市场环境是影响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焦点之一是分析组织如何适应环境,在这些研究中环境被视为组织有效分配资源或增加组织生存机会的约束条件(Burns&;Stalker1961;Bennis1966;Lawrence&;Lorsch1967)。而另一个研究焦点则是探讨组织是否具有控制或改变环境的能力(Staw&;Szwajkowski1975),例如探讨组织是否可能通过与其他组织签订长期契约(Macaulay1963)、把环境要素内部化(Selznick1949)、寻求外部的支持(Litwak&;Hylton1962;Zald1967)、与其他组织合资(Aiken&;Hage1968)或进行组织间的整合(Pfeffer1972)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面简要介绍环境的定义、环境因素构成,并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内外部组织整合的影响。

3.2.1外部环境特性的定义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之外能影响该组织的各种力量及事件(Kinnear&;Bernhardt1990)。Scott(1987)认为环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群体、组织以及其交互关联所形成的特定行动场域。Stern&;Reve(1980)认为组织的外部环境为经济、自然、文化、人口统计、心理、与技术能力的结合。即一般所称之人口统计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Kotler,2003)。而Grant&;King(1982)将组织的外部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全球的社会、政治、法规、经济、与技术条件等;本书研究的外部环境特性主要指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特征。

3.2.2外部环境的构成

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构成,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Duncan(1972)认为环境即个体知觉(perceptionofindividuals),根据组织所受不确定性冲击程度,发现复杂性(complexity)及动态性(dynamism)两变量构成环境不确定性的衡量维度,动态性指不可预知的环境改变的速度,复杂性系指环境组成因素的异质性与集中性。Child(1972)以动态性(dynamism)、敌意性(host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为衡量环境不确定性的构面。动态性代表环境变动的情况,异质性代表环境的复杂度,企业竞争将会产生敌意性情境。Aldrich(1979)提出六个维度进行环境分析:(1)资源能量(capacity):组织所需要资源的相对可获程度;(2)同构型(homogeneity):同一领域内族群的类似程度;(3)稳定性(stability):环境因素的变动程度;(4)集中度(concentration):环境中资源均匀分配的程度;(5)共识程度(consensus):组织特定行为或态度受其他成员认可的程度;(6)扰动程度(turbulence):环境要素间产生互动的程度。Daftet.al.(2001)用三个维度来衡量环境不确定性:(1)环境变化速率;(2)环境的复杂度;(3)环境的重要性。尹启铭(1989)在研究环境因素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以市场需求成长率、产品可变化性、产品技术进步率与产品技术标准化程度来衡量环境的依据。Robbins(1996)以充裕性、复杂性、变动性作为衡量产业环境的指标,充裕性是指企业在经营环境中获取资源的难易程度,复杂性是指企业组织在经营环境中需要处理事项的多少,变动性是指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对于所采取各项活动的可预测性。Gomez-Mejia(2001)将环境分成四个维度:(1)不确定性:能够取得多少正确的信息以做适当企业决策的程度;(2)挥发性:环境改变的频率;(3)改变的幅度:环境改变程度的大小;(4)复杂性:环境中有多少不同的要素会影响组织、个人或两者。本书参考Child1972)和尹启铭(1989)的观点,把外部环境特性分为市场动态性、技术动态性与产业竞争程度,其中市场动态性和技术动态表示外部环境的动态性,产业竞争程度表示外部环境的敌意性。

3.2.3外部环境特性对组织整合的影响

当组织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时,组织会倾向与外部环境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连结(PfefferandSalancik,1978)。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且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组织会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及增加组织竞争优势而与合作伙伴进行整合。下面分别从技术动态性、市场动态性以及产业竞争程度等方面对外部环境特性与组织整合的关系进行论述。

首先,技术动态性会影响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整合。Calantone(1997)认为技术动态性是指在某一产品市场中技术发展的速度。MoormanandMiner(1997)则认为技动态性是指新产品的技术变动程度。戴佳雯(2000)认为技术动态性是指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及现有产品的改进、许可与专利及技术变革的法规相关的技术方面因素变化的速度和幅度。这些技术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组织整合等。如果行业技术变化快,技术的趋势难以预测,为了把握技术发展趋势,降低技术动态性带给新产品开发的不利影响,企业倾向于通过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组织加强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内部组织也必须加强整合,以有效转化所吸收的外部知识。另外,产品的技术与工艺越标准化,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就越低,使生产活动的分工越细。相反的,如果技术或工艺的标准化过低的话,厂商间的沟通成本将大为提高,影响厂商之间分工的活动,企业倾向于通过外部组织整合,以减少沟通成本。因此,技术的动态性会促进组织间以及组织内部的整合。

其次,市场动态性是内外部组织整合的驱动力量。市场的动态性可以由市场的变动程度来衡量,MoormanandMiner(1997)认为市场动态性就是指客户的组成及其偏好的变动。而Kumar(1998)等人则认为市场的动态性是指客户人数的变化及其偏好稳定的程度。Zahra(2000)认为市场动态性是厂商所面对的动态市场环境,包括对市场需求产生持续显现和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在动态市场环境下,响应客户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Kwaku,1997)。企业必须发展满足组织外需求为重点的响应能力,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取得最大的竞争力。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加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需要强化与客户的互动,并加强企业内部跨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最后,产业竞争程度与企业的组织整合行为密切相关。产业竞争强度是指公司所处的产业结构及公司在产业中的地位(Grewal&;Tansuhaj,2001)。Porter(1980)提出五力模型进行产业竞争分析,包括:(1)现有竞争者:目前在同一产业中的其他竞争厂商;(2)潜在竞争者:指目前虽然不是同一产业的竞争者,但是未来有可能进入产业中变成竞争者;(3)替代品:可以达到和公司产品相同功能的其他产品;(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5)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余朝权(2002)认为产业的竞争程度可以由以下因素来衡量,这些因素分别为:厂商的数量、产业的集中率、竞争者实力、竞争意愿、进入/退出障碍、价格变动频率、投资报酬率、破产家数比例、产品差异性等。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公司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竞争对手的行动上(Grewal&;Tansuhaj2001)。此外,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组织更需要去注意市场上客户变化的需求(Lusch&;Laczniak,1987)。如果市场是处于寡占的情况,将很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高交易成本以及非例行性的决策机制。当面对的竞争强度越高,公司对其所处环境的控制能力会越小(Gordon&;Narayanan1984)。因此,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公司为了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动可能变得更为敏感(Lusch&;Laczniak1987),可能会通过许多不同的替代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欲望,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也更注重竞争对手产品信息的收集。在公司内部,为了增加对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的了解,市场部门与研发部门的信息交流也会加强。所以,高产业竞争程度会使企业倾向于内外部组织整合。

通过对外部环境特性对组织整合影响的分析,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H1:外部环境特性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显着影响

H1-1:技术动态性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1-2:市场动态性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1-3:产业竞争程度对外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2:外部环境特性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显着影响

H2-1:技术动态性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2-2:市场动态性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H2-3:产业竞争程度对内部组织整合有正向影响

3.3内部组织特性

内部组织特性的范围涵盖非常广泛,组织中出现的外在特征或内在制度都属于内部组织特性。本节探讨的内部组织特性是指组织内部环境中会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内外部组织整合的主要因素。许多的学者针对影响企业创新和合作的的组织特性进行研究,在Sethi,SmithandPark(2001)针对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也指出,组织因素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程序等都会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重要影响,另外,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起关键作用(CooperandKleinschmidt,1996)。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依赖企业信息平台,企业内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将对企业内外部沟通的效率有重要影响。徐金发等(2006)也指出组织学习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结构、技术等。根据以上讨论,本书从管理者、文化、结构和技术等维度把影响组织整合的内部组织特性分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管理者支持、企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