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3522400000029

第29章 在合作中壮大自己(2)

(2)既要互惠互利,更要共渡难关

李嘉诚认为,做生意坚持“互惠”的原则,才能形成自由贸易的关系,实现“互利”的目标。反之,如果有人破坏这一原则,就容易形成保护主义,从长远来看危害到彼此的利益。

因此,与人做生意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向对方敞开大门,这样不但可以吸收对方的有利方面,也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互通有无、融合共生的目标。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企业适应未来市场趋势、技术进步的需要,必须结盟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信息,到资金、人员,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在合作中完成自我超越,因此必须坚持“和为贵”的原则。特别是遭遇困难时,企业更需要精诚合作,共渡难关。

(3)财散人聚,善于分享的商人更能做成大买卖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百年来,商人们抱定一个宗旨:无利不起早,没有利润的事情是商人们所不愿意涉足的。因此,李嘉诚在生意合作中总是抱着“分利于人,则人我共兴”的态度,与他人积极合作。

有句话说得好:财散人聚。对于经商,中国人一直以谋求利益为经商之目的。你把利益与别人分享,就会赢得信赖、聚集人心,这样一来自己的业务范围、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与人分利、诚实经商,是李嘉诚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

想赢得更多合作伙伴,把生意做大,你必须老实做人,善于在合作中吃亏。说来也奇怪,人越老实,客户越喜欢跟你做生意。在小的地方吃亏,才能在大的地方获利。

在大规模的商业竞争中,最成功的做法是与朋友合作,既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能在合作中壮大自己。也就是说,在合作中,要时刻注意对方的利益,并说服对方跟自己合作有钱赚。合作伙伴有了足够的回报空间,自然乐于和你做买卖。

钱靠大家来赚

“钱靠大家来赚”是李嘉诚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他的经商策略之一,就是广交朋友,帮助别人,在朋友的财团或者是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帮助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当年他做塑胶生意时,他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是皇后大道的一间公寓。

在路的旁边,他经常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很斯文的妇人在乞讨。但是妇人却从不主动伸手向别人要钱。李嘉诚每次都会给她一些钱。这时,天气转凉,那个妇人仍然在路边。李嘉诚有意帮助她。一天,李嘉诚对她说:“会不会卖报纸?”她说:“有同乡干这行。”

“那么,明天,带你的同乡来吧。”第二天,碰巧是李嘉诚有个客户要去他的工厂参观,在陪同客人参观的间隙,他对客人说,我有点事情要办。

当他看到双方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于是驾车超速行驶赶到他们约定的地点,问了女人的同乡一些问题后,他将钱交给了妇人。妇人问他的名字:他没有告诉。只是说将来不要再看见她再乞讨了,要做生意自己养活自己。

李嘉诚的客户并不知道他办这件事情,还在工厂焦急地等着他。直到后来,这位妇人才从电视中看到了这位恩人是李嘉诚。后来她特意找李嘉诚下面的人去看她的报摊,以示自己已经独立。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人如果要想得到成功,一定要将个人的“人际圈子”不断滚动扩大。要扩大人际圈子,可以通过你的朋友,不断介绍他们的朋友给你认识。李嘉诚善交朋友,处处都是朋友,得道多助。如果你了解李嘉诚做人的宗旨和处世的态度,你不难发觉,李嘉诚有这样多的朋友,其实因为他有一套待人接物的宗旨。

李嘉诚曾经说过: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

对人慷慨,对自己却要节俭,不是很多人能为之的。而李嘉诚却能这样地待人处世。他在商战中,本着一切都是以和气为主,以合作而不是对抗为主,以互谅互让、互惠互利,作为经商的哲学。

李嘉诚曾经说过:

“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善待别人,还有勤奋、重承诺和不会伤害他人。”

李嘉诚不单重视友谊,更加将友谊置于金钱之上,认为钱赚得到,但友谊却不是用金钱就买得到的。他说过:

“做生意是为了赚大钱,但只要有门路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是很难用金钱来购买的啊!”

有这种待人处世的态度,无怪李嘉诚能够得到这样多的朋友,而且很多都是深交的朋友。有句古话是“得道多助”,一个人,真诚的朋友越多,在世途上,也就越不会孤立无援,遇到难题,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作为企业家,即使非常能干,非常富有,仍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除了自己需要主动和其他人建立友谊关系之外,还需要在立身处世之时,有一套待人的态度。

李嘉诚在董事会的报酬一事,为许多人关注也得到了大家的敬佩。

李嘉诚出任10余家的董事。但是他把所有的收入都归到长实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

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的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一家公司就应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到了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

李嘉诚20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连万分之一都没有拿到。其实这是李嘉诚的小利不取,大利不放。他每年放弃数千万的薪水,却获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评,大家有长实的股票自然信任有加。有众多股东的信任,就不怕没有利润。李嘉诚的大事常常是靠股东大会的通过才办成的。

其实,李嘉诚是大股东大户,得大利的当然也应是他,大数是他所持的股份所得的股息及价值。

仅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一个年度,李嘉诚所持的长实等股份所得的年息就共计124亿港元——这还没有计算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的股票面年息。舍小取大,积累人心,是李嘉诚智慧之一。

按常人的眼光,有些商人只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之上,做生意一分一厘都不愿意舍,正因为如此,他们得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长远的利益。

李嘉诚说:“你不能使太多钱在自己身上,但你要在你们朋友身上使钱。对自己吝啬,不能对其他人吝啬。”

李嘉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地位,建立良好的形象,也是凭着自己做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得来的。

他对自己严格,而对朋友和生意伙伴都是在友善的氛围中进行交易的。交易不成友情在。

李嘉诚喜欢友善收购。因为经商做生意,为了壮大企业实力,经常会利用收购的方式。

收购有两种方式:友善收购和恶意收购。友善收购是在和谐友善的气氛进行。大股东愿意将手中持有某家企业的股份出让,大家谈妥价钱,协议可以达成。

恶意收购则是收购方想买对方的股票,但对方的大股东却不愿意。收购者乘机不断地在股票市场内购入该公司的股份,直至达到控股为止。因为公司的大股东不情愿,双方会抬高股价,你争我夺,气氛并不融洽。而收购者明知被收购的公司,大股东是不愿意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却仍然强行于股票市场不断买入,这就是恶意收购。

在友善的气氛下,大家商谈,当然容易达成协议。大家即使谈不拢,仍然友谊还在。但在敌意收购之下,大家变为对立,已没有交情可言。双方已经变成了敌人。

李嘉诚的收购有许多精彩成功的案例,但有一些却是最终放弃了。九龙仓一役,他本已经志在必得,但是,由于照顾包玉刚的利益,李嘉诚就放弃了收购念头。还有美丽华酒店的收购,由于对方不情愿,他宁愿放弃而不是硬要收购。

李嘉诚的经商之道就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李嘉诚的话对每个朋友都适用:“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重要。”锦上添花的事好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就不那么容易做了。而李嘉诚就是在朋友危难的时候,向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他的智慧在于他在经商中,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倾力帮助中资公司借壳上市,上市后又使出全身解数极力促成了恒昌行的收购成功,成功之后又极为爽快地将股份转让给荣智健,得到他帮助的朋友都为他的谦谦君子风度所打动,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在商场之内,处处都是朋友,所谓得道多助,使他的生意如日中天。

“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

在李嘉诚的收购史上,汇丰这个大财神为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李嘉诚感激汇丰,汇丰也力助李嘉诚。自从李嘉诚在虎豹别墅这件事上的表现得到了汇丰的认可和赞赏之后,汇丰银行在发展华人行新的出租屋时,合作商就选择了李嘉诚。李嘉诚收购史上最得意的一个就是收购和黄,汇丰在这次收购中起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以后,汇丰又助李氏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

20世纪80年代末期,汇丰银行在幕前幕后支持扩张中的李嘉诚财团的基础上开始参股投资,其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是1988年,汇丰银行投巨额资金625亿港元,购入李嘉诚属下的和记黄埔之国际货柜5%的股权。跨入9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对李嘉诚财团的发展更具信心,再次表示愿意加盟其属下的卫星电视等项目的长线投资。

自从60年代起,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致部分英资财团开始调整远东投资战略,逐步在香港巨大经济实体的阵容中由强到弱乃至隐退;也有一部分曾经实力相当雄厚的在香港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英资财团,因为国际经济气候的骤变和经营决策中的部分失利导致财团经济严重亏损。鉴于这一系列的因素,港英政府决定开始调整对本地华资的政策,对那些实力雄厚、经营管理出色的华资财团开始全力扶持,以求稳定香港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而港英政府的这种逐步重心转移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透过有半个中央银行功能,且在金融集团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的汇丰银行实施的。凭跟汇丰银行的关系,李嘉诚将会充分得到这次“天机”的垂青。而港英政府和汇丰银行也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在香港无人能出其右的精明的“过江猛龙”。于是,李嘉诚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获得港英政府和汇丰银行的大力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了。

和黄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韦理很不理解地说:“李氏此举等于用美金2400万做订金而购得价值10亿美元的资产。”韦理埋怨汇丰售价大大偏低,认为和黄股票真正价值远超汇丰与长实所订的成交价格。成交价为每股71元,依此计算,和黄总值约为28亿元;但他本人相信,单以和黄拥有之红石勘土地,价值已接近或达到此一数字。他说“在这宗交易中,汇丰似未考虑和黄其他‘十分重大的资产’价值”。香港虽没有中央银行,但汇丰银行执行着诸如印发钞票等很大一部分类似中央银行的职能,起着官家银行的作用。

有人评论说,向来官商交易,送好处去的是商人,这回却倒过来,送好处的是官家,得利的是商人。其实,这种现象决非偶然,乃是香港新的过渡时期的产物。汇丰银行此举进一步改善了它与本地华资集团甚至与中国的关系。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弼与李嘉诚私交很好。他对李氏的精明能干,正派诚实,十分欣赏。他也不会不注意到李嘉诚是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可以在沟通汇丰银行与中国政府方面起着某种特殊的作用。综观和黄最近七八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今日李嘉诚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地位,亦足以证明汇丰银行当事人的高瞻远瞩,决断英明。

针对这件事,有记者提问:“贵公司为何购进汇丰手上的普通股,为什么不一并购进优先股?”李嘉诚回答说:“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家好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李嘉诚向新闻界反复说明收购和黄部分股权主要是鉴于和黄前景大有可为。他强调“这次买卖纯粹是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商业贸易”,认为收购战功“对有关各方面和大市都有利”,只要汇丰处理得当,“对和黄的发展大有帮助,对长江实业更为有利——这次是长江实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事实上,长江实业从汇丰银行手中收购和记黄埔,是一次各方面均有利的正常贸易。对汇丰银行而言,获利回吐,因时制宜。它以15亿元获得和黄9000万股普通股和9000万股优先股。现在,以71元出售普通股,汇丰银行收回63亿元,加上手中仍有9000万股优先股,合共729亿元。在这项投资上4年获利579亿元,利润之大,今后汇丰将洗掉银行控制企业的不雅之名,恢复纯粹银行经营的良好形象。

对长江实业而言,它用693亿元,收购和黄224%股权。可以借此而“控制”一间规模减弱的大贸易与地产公司,使长实的业务基础加强,未来长实的发展将更具有灵活性并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它以1977年初略高的股价(和黄当年估值每股683元)购入如此庞大的土地,如此便宜的事,恐怕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李嘉诚满怀信心地指出:“现长实拥有的两大公司,届时长实是否购得适当的地皮以发展,是难以预料。但和黄现时即拥有足够而且理想的地皮可供发展,故此,长实在今后数年之中,将会因此而获利。”对和记黄埔而言,“汇丰何时‘计数清仓’出售和记黄埔股份”的最大心理压力已经解除,在长江实业成为大股东,李嘉诚出任董事局的执行董事,和记黄埔未来的纯利必将“大幅跳升”,一跃而为“行中之冠”。

对大市而言,由于长江实业以71元的现金价购买昨天仅仅518元的和黄股票,这无异于给股民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投资者在有数可据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抢购,和黄的股价,当然就大幅度的上扬。当晚消息发表后,第二天晨市甫开,股民们、投机家和投资者蜂拥而至,集中于和黄、长实、汇丰、置地等股份之上抢购,迫使该等股份突然狂升十余价位,上午11时之恒生指数出现狂升25点之奇景,人们喜形于色,交易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