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3522400000019

第19章 先做人后做生意(5)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平台,如果丧失这个平台,无异于要在沙漠上建立摩天大楼。”“许继”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明确提出对用户实行终身负责制。凡是用户不满意的员工都将被除名。只要用户不满意,公司是无须做调查的。因为若进行调查,就总能找到一些客观原因。据悉,在以前被开除的员工中,有的还是公司多年的劳模。但要想扞卫许继的金字招牌,就必须严字当头,不能侵犯客户一丝一毫的权益。

与多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脸”形成反差的是,“许继电气”不仅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承诺行事,而且其募资外的投资项目也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公司这几年挡住了诸多诱惑,决策层的经营理念就是把主业做强做大。因此,在制定募资项目时,就持非常审慎的态度。另外,考虑到资金到位的滞后性,公司对拟定的投资项目还打一些“提前量”,以免市场情况发生大的变化。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就必须珍惜股东的每一分钱,并且尽量使之收益最大化。“许继电气”在去年已提出发行可转换债券,但鉴于公司现金流量比较充足,而且再次降息后,间接融资成本也比较低,公司有意推迟这一再融资方案。

据介绍,“许继电气”即将于5月份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推出“股民接待周”,每天安排公司高管接待到访股民,介绍公司发展情况,同时参观公司电力装备展示会,并设奖鼓励股民献计献策。王纪年说,“许继电气”以前一直很重视与客户的交流与合作,但作为上市公司,也应该与投资者展开对话,既可以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也可以吸纳他们的有益见解。惟有这样,“许继”才能更好地与自己的客户、投资者建立共生关系,同时驱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个“轮子”。

一旦失去信誉,就难有生存的空间

李嘉诚认为,交换是诚信的物质表现。任何交换,都是以需要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需要,人们不会进行交换;而没有诚信,交换既不可能实行,也不可能持续和发展。

经济学家们早已断言,人类最初的交换,是信息交换。但随着剩余物质的产生,人们的生活欲望也在不断提高,于是,物质交换就出现了。

正是那种以诚信为基础、为准绳的交流,才使我们的祖先在险恶的环境中,完成了自身的进化和发展,从而在这个星球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宰位置。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地位的确立是好是坏,单就人类本身的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壮举。我们不难设想,一个就其生理条件来说,怎么也算不上是强者的“人”,倘若成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用不着野兽们的进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侵略,单是这种无休止的内耗也足以使我们早早灭亡了。

应该说,物质的交换在一开始也是绝对诚信的。即使在不少人惊呼“一切都商品化了”的今天,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种原始交换的影子:一棵从原始森林里挖来的山参,在城里,少说也值上千元,但旅游者只用一只十九元左右的“随身听”就能将其交换过来。这就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交换,当然,这种交换已经打上了不诚信的烙印,因为它是不等价的,从而也是不公平的,对一方而言是受骗,对另一方来说就是欺诈了。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也只是局部现象,作为整个商品流通领域,“没有诚信也就没有交换”乃是一条铁定的规律,它是不可亵渎的,更是不可改变的,任何忽视和蔑视这一规律的人都必然受到严厉的惩罚。用中国农民最质朴的语言来说就是:“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

一个人有了信誉,就可以说拥有了一种生存立足的资本,只要再加以完善,就可以过一种既富足又快乐的人生;一旦失去信誉,就好比一棵轰然倒下的大树,再也没有它生存的空间。

信用对于做人十分重要,古圣先贤认为信用是为人之本,它的范畴相当广泛,其中包括个体和全部。个人没有信用,就没有人相信,不被人相信的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干不出什么大事;政府没有信用,人民就不相信,不被人民相信的政府,政令就不能施行,国家就治理不好,终将会垮台。

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关于“无信不立”的故事。

子贡问孔子:“治理国家需要哪些条件?”

孔子回答说:“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足食),有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足兵),老百姓对国家有信任感(民信)。”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缺少一个条件,三者中少哪一个好?”

孔子答:“去兵。”

子贡又问:“在剩下两个条件中,如果必须再去掉一个,去哪一个好?”

孔子答:“去食。自古以来死亡是正常的,然而民无信不立。”

所以在孔子看来,治理国家,“民信”比“足食”“足兵”更重要,因为一旦老百姓不信任国家,国家就不可能屹立。而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道理。你可以相对薄弱一点,也可以不富裕,但你万万不可缺少了信誉。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他是孤立于各种人群之外的,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单凭个人的才能是无法闯荡天下的,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古能成大事大业者,多能布信义于天下。信与义相结合,就大得人心,故得人信任、支持和拥护。齐桓公、晋文公能称霸于天下,就是最好的例证。诸葛亮一生以信义为其做人行事的准则,因而得军心,故能以5万兵力抗击魏30万大军,使司马懿畏蜀如虎。

信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一诺千金”的典故。商鞅能变法成功,明太祖能取得国治,都因一言既出一定照办,而得到人民的信任。唐初出现贞观之治,是因其君以信为治国之纲,唐太宗主张待人以清,反对行诈,他说:“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庶人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浊源而望水清,理不可得。”魏征认为要管好国家在于“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服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在历史上,项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论抱负,项羽在秦始皇出游时,路上所有行人全部驻足观看而不敢仰视,而项羽却敢说出“我可取代他”;论能力,“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在垓下突围时,仅率28骑在层层包围中,杀汉将、夺汉旗,仅以死两个士兵的代价冲出包围圈;论谋略,项羽在战秦兵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军闻风丧胆。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英雄落得个“自刎”的下场,演出一场惊心动魄的“霸王别姬”呢?究其原由是诚信使然。

项羽每攻克一座城,并没有像刘邦一样“约法三章”,从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打算杀刘邦,但被项伯劝了几句便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谋士范增几次举杯示意除刘,但项羽重感情,爱面子,视而不见,在刘邦托辞离去,项羽还不派人去追,反而接受了刘邦托谋士张良所赠送的玉佩,气得范增当场摔碎玉佩,骂道:“竖子,不足与谋。”他又失去了谋士范增的信任。项羽对待手下将领,也和刘邦不一样,项羽动不动就打骂手下将士,手下将士敢怒不敢言,难以对项羽信任。这样,在项羽军队强大时,百姓虽然怨气不敢出,但心已倒向刘邦一边,手下将领也能按命令去行事,但肯定没有刘邦的军士那么卖命。而一旦项羽的军队减弱时,百姓便开始公然支持刘邦,手下将领也无心再战了。范增就更不用说,自骂了项羽“竖子”以后,便不再相信项羽能有什么作为了。所以,项羽的悲剧是失去信任的自然结局。

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相比项羽所处的时代,对个人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作为个体,单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样,要完成一件综合性强的事情,就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信息量十分巨大,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信息资源在每个人身上所分配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作为个体,一个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尽可能利用别人掌握的信息资源,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流时实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信誉则是人际交流的法宝和人际合作的前提。

只有合作才有大事业与大成就,合作的前提就是讲信用、有信誉。如果双方中有一个不讲信用、不信守承诺或者两个人都不讲信用,则这种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合同、协议的出现就是针对此类情况而来的,因为它们可能制约合作双方,在有一方不履行合同内容时,可以根据合同强制其履行或用法律制裁他。反过来,信誉又促进合作。合作双方都讲信用,都有信誉,那这种合作则是顺利的,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信誉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诚实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切德性的基础。一个人连诚实都做不到,其他的品德都谈不上了。回顾李嘉诚经商的历史,他在许多重要的关头,都以诚实和道德作为第一要则。当年,李嘉诚准备辞去塑胶公司的工作而自己创业时,在向老板递交辞呈时他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当时,李嘉诚正是怀着愧疚之情离开的。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必须坚持诚实待人,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李嘉诚正是靠“诚实”,渡过了一次一次生意难关。在塑胶厂濒临倒闭那些日子里,工厂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刚开始,李嘉诚不敢承认自己的经营失误,在母亲的教诲之下,他终于悟出了“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于是,李嘉诚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保证,经营一有转机,辞退的员工都可以回来上班。此后,他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

李嘉诚的诚实和诚信,赢得了全体员工及其他人的谅解。员工士气大振,工作比原来还努力;银行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原料商也放宽付货款的期限,并提出需要再进原料,必须先付70%的货款。后来,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原来的承诺都一一兑现了。靠李嘉诚的诚实经营,长江塑胶厂终于走出危机,为以后商业帝国的缔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从“诚信”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没有诚信,他绝对不可能成功。诚实做人和严守道德使李嘉诚的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诚实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说话诚实,做事诚实,内心诚实,就会令人信服。企业经营者要以诚对待顾客和员工。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友谊和真情,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对于商人来说,老老实实经商是生意做大的根本。诚然,商人以谋利为目的,有些商人为了在短时间内谋取到更大的利益,便可能采取了一些不诚实、不道德的方法,但是这些做法很快就会被揭穿,很多客户就会离你远去。

俗话说:“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李嘉诚曾在公开场合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那是因为他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他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守信、诚恳待人的习惯。正是因为这些,他才做出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成为华人首富。因此,做生意,诚实是做人和经商的根本,谁违背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谁就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反之,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是商人发家的秘笈。真正的成功者是以诚实为做人之道,懂得诚实是获得彼此信任的基石。道理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许多人把诚信与精明对立起来,认为诚信的人不精明,精明的人不诚信,其实这是一种片面、极端的看法。

(1)不要太过于精明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学会分析市场趋势、掌握投资技巧,都要求尽可能精明一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与别人合作时,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而不诚信,会招人讨厌,遭人离弃,失去合作伙伴和优秀员工,什么事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