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思录活学活用
3467000000029

第29章 凝思生命(1)

《沉思录》卷十开篇,是一段朴素感人的灵魂私语,它示意人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要对上天赐予的一切感到满意和欣喜。

生命是奇妙的,一个人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最后死去,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过程。不断地有人死亡,也不断地有人诞生。不必为生命感叹,这种生生不息和生死相续是宇宙的自然规律,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勇于尝试

既然探讨应当做什么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多疑的畏惧又有何必要呢?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但如果有什么别的东西反对你,那么根据你的力量谨慎明智地继续前行,保持那看来是正当的东西。因为达到这一目标是最好的,如果你做不到,也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

斯多亚哲学很少一味强调积极主动,它贯彻的是一种审慎的行动——探讨什么是在力量范围之内,不要多疑的畏惧,“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如果有什么别的东西反对你,那么根据你的力量谨慎明智地继续前行”,“如果你做不到,也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要勇于尝试。

只有那些勇于面对困难的人,才有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希望。那些仅仅对成功抱有一厢情愿的希望,却无法正视困难,被困难吓倒,甚至连尝试都不愿意去做的人,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是你的尝试没有成功,你也可以对自己说,我做过了,我尽力了,没有遗憾。

而且,只要你勇于尝试,命运也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生活中永远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各行各业普遍不景气。在多伦多有位年轻人,是一位画家,当时他们全家很贫穷。这个画家非常善于画木炭画,但受环境的限制,画得再好也卖不出去。

年轻人整天在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画卖出去,以靠这笔收入养家糊口。但是,人们连饭都吃不上,谁会有能力去买他的画呢?更何况,他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后来,年轻人明白,要想靠卖画来养家,只能到富人那里去开拓市场。问题又来了,他的身边没有富人,他也根本就不认识任何一个有钱的人,又怎么跟他们接近呢?

对此他苦思冥想,最后他来到多伦多《环球邮政》报社资料室,从那里借了一份画册,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银行总裁的正式肖像。他回到家,开始画起来。画完了,他把它放在相框里,装得端端正正的。画得不错,对此他很自信。

但他怎样才能交给对方呢?他在商界没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见是不可能的。

他也知道,如果贸然与对方约会,肯定会被拒绝。写信要求见对方,但这种信可能通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秘书那一关。这位年轻的画家对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过总裁周围的层层阻挡,他必须要抓住对方追求名利的心理,投其所好。

他梳好头发,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并要求与他见面。果然不出所料,秘书拦住了他,告诉他事先如果没有约好,想见总裁是不可能的。

“真糟糕,”年轻人说道,同时把画的保护纸揭开,“我只是想拿这个给他瞧瞧。”

秘书看了看画,把它接了过去。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坐下吧,我就回来。”秘书马上回来了,并对他说:“总裁想见你。”

当画家进去时,总裁正在欣赏那幅画。“你画得棒极了,”他说,“这张画你想要多少钱?”年轻人舒了一口气,告诉他要100美元,结果成交了。要知道,当时的100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成功之路,往往是由一块块失败之砖铺成的。那些最后获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失败得少,而是因为他们每一次跌倒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他们站起来的次数永远都比跌倒多一次。不抛弃、不放弃,不仅表现在对梦想长久执著地追求,而且还表现在对每一件事情都言必行、行必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张明正,在当今全球的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1988年,张明正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经过十多年的沉浮,他的趋势科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其市值达到100亿美元。而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张明正事业的转折点是在1992年。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一定要找机会与世界级IT巨头英特尔公司合作。

很快,他获悉英特尔网络部门的主管将在纽约参加一个研讨会,于是就前去拜访。

第一次去,秘书打量了一下这个没有一点名气的年轻人,冷冷地说道:“主管太忙了,没有时间。”第二次去,秘书一看是他,不假思索地说:“没时间。”

连吃两次闭门羹,张明正并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非要见到主管不可。于是,第三次求见,第四次求见,第五次……终于,秘书的态度软了下来:“主管正在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您愿意,可以等他。”

张明正当然愿意等。他一分一分地等,一直等了5个小时,终于见到了那位主管。他告诉主管自己找了他多少次,等了他多少小时。

那位主管大为惊讶。他想,这个年轻人费尽周折来求见,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他热情地接待了张明正,并耐心地听他讲述自己的公司和公司的产品防毒软件。

听着听着,这位主管对这种软件产生了兴趣,当场答应使用他们的防毒软件,不仅签下了大量订单,还同意张明正以英特尔的品牌行销。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事情来得竟然如此顺利,这是张明正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他知道,像英特尔这样的大牌公司是从来不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合作的。但是,这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却给了他。

通过与英特尔公司的合作,张明正的名气日益飙升。经过短短几年的迅猛发展,他的趋势科技就成为全球最热门的上市公司之一。

点石成金:

不战而败是一种极其懦弱的行为,生活的强者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态度。困难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永远不要害怕困难,你一旦害怕困难,那你就注定被困难压倒。生活中,困难和阻碍无处不在,我们几乎很难遇到真正顺心的事情,只有拿出旺盛的斗志,不断地尝试战胜困难,才能驯服这头怪兽,赢得你的人生。

“如果你看得清楚,满意地走过去而不要折回;如果你看不清楚,停下来询问最好的顾问”,“要让你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审慎地行动,勇于尝试,这样你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宇宙是万古永恒的因果织机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

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说,这来自神,是按照命运之线的配置和纺织,或按照巧合和机会这样一些东西而安排的。

马可·奥勒留永远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万事万物息息相关,有因有果。何谓因果?因就是种子,一颗种子在土壤里总会发芽,会生长,开花,结出果实。这就是因果。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

因果关系就像是一个织机,把所有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用线穿在一起。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如南怀瑾说,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造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四尺八寸半的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四尺八寸半。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订的。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的,所以四尺八寸半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尺八寸半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了这里还没有完结。

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名为THIOKOL的公司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设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所决定的。

寻根溯源,我们就可以发现,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竟然有着根本的联系。

1945年的春季,在美国,一名华裔木匠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木匠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当地教堂用来装衣服运到中国去救助孤儿的。干完活回家的路上,木匠伸手到他的衬衣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他的眼镜不见了。木匠急得出了一身汗,在脑子里把他这一天做过的事细细地过滤了一遍,最终意识到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滑落出去,掉进了他正在钉钉子的板条箱里。他又急又恼又无可奈何。

当时美国正值大萧条时期,木匠要养活6个孩子,生活非常窘迫,而那副眼镜就是那天早上他花了20美元买来的。

木匠为要重新买一副眼镜而伤心不已:“这不公平。”在回家途中,他沮丧万分,不停地嘀咕。

半年后,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孤儿院的院长——一位美国传教士,回美国休假。并拜访了木匠所在的芝加哥地区的那所小教堂。

传教士一开始讲话,就热情地感谢那些援助过孤儿的人们。

“最后,”他加重语气说,“我必须感谢去年你们送给我的那副眼镜。大家知道,日本人扫荡了孤儿院,毁坏了所有的东西,包括我的眼镜,我当时几乎绝望了。就算我有钱,在当时也没法重新配一副眼镜。由于眼睛看不清楚,我开始天天头疼,我和我的同事天天祈祷着能有副眼镜出现。然后,你们的箱子就运到了。当我的同事打开箱盖,他们发现一副眼镜躺在那些衣服上。”

“各位朋友,当我戴上那副眼镜,我发现它就像是为我定做的一样!我的世界顿时清晰,头也不疼了。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为我做了这一切!”

人们听着,纷纷为那副奇迹般的眼镜而欢欣,但是他们同时也在想,这位传教士老兄肯定搞错了,我们可没有送过他眼镜啊——在当初的援助物资目录上,压根儿没有眼镜这一项。只有一个人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他静静地站在后排,眼泪流到了脸上。

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这个普通的木匠知道,上帝是以怎样奇特的方式创造了奇迹。

“原来,是上帝借走了我的眼镜,送给了他认为更需要的人。”

木匠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泪水打湿了他的双手。

点石成金:

这种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的概念,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就可归纳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果,有缘由的。这因或是由我们自己种下的,或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产生,但无论如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际遇都是前因种下的后果,而我们这一刻的所思所为,又将成为将来的成因,我们的一生就是由这样的因果关系串联在一起。所以,认清自己的选择,做应当做的事,我们才能享受自己想要的人生。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宇宙是万古永恒的因果织机,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有因果,这种世界观,你掌握了吗?

操纵你的是信念的力量

记住,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这是信念的力量,这是生命,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也可以说这是人。在思考你自己时,决不要包括那将你围绕的皮囊和那些依附于它的东西,因为它们就像是一把斧子,差别仅在于它们是长在身体上面。由于没有推动和制约它们的本源,这些部分的确不比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和牧人的鞭子有更多的用处。

马可·奥勒留对于人的命运的思考既有某种宿命论的意味,比如,他说人应该满足从宇宙本性中分配给他的部分,但他同时也强调人的本性对命运的驱动作用。在这里,他指出操纵人命运的是内部的力量,信念的力量。

如果说在人的命运中,有一种决定性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不是天分、不是环境、不是机遇,而是你对人生所持的信念,这才是操纵你命运的隐秘的、内在的力量。这也是一个人的本源,丧失了信念,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甚至不如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和牧人的鞭子。用信念来武装自己吧,从此你将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