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87

第87章 志先士卒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七》天下所有的成功都出自于志向。志于道,就是立志要高远。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依于仁,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

给老板的启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要运行有效,高层管理人员要有远大的理想、深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业务专长和工作经验。要志先士卒、技高一筹,才能做“山寨王”。

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看来柳传志是一个注定要做大事的人,否则也不会以不惑之年投身商海。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到最后,1980年,他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他心里特别高兴。但就在这时候,他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与国外比差得太远。这使得他坚决地想跳出来。

1984年,科学院办科技展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没有到会,科学院对此议论纷纷。柳传志也琢磨为什么这位老板不来看?他觉得不来的道理是,这位老板更重视应用研究,更重视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应用研究怎么能够推广成产品,他当时也想不好该怎么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当时中关村大大小小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很少有能逃过“实验室标本”厄运的。在中科院计算所里已经工作了13年的柳传志更是对这些“标本”有着本质的认识——研究成果不转换为商品,便是水中月、镜中花。

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当时,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子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家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这种情况,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于是,带着计算所给的20万元现金,年逾40岁的柳传志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在中关村两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柳传志和他的10个同事以20万元起家,踏上了联想艰难发展的路。1985年柳传志前去香港寻求合作伙伴那会儿,连1元钱的车票都舍不得花。还有1987年那次被骗的经历让他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300万元哪!是副总裁李勤费了好大的劲才借来的,一下子拿了钱的人就找不着了。这些从研究所出来的人全急眼了,拿砖头劈人的念头都出来了。后来钱是追回来了,但柳传志与李勤都落下了病,直到现在柳传志还常常在夜里被吓醒。还有一次虽然没有被骗,却最让柳传志寝食难安。1986年,柳传志的太太甲状腺机能亢进,需要动手术,有很大危险,但当时他不得不去深圳催一笔2500万美元的欠款,而欠款人又躲在香港不过来。一方面催债未果,一方面太太重病,情急之下,柳传志给那位欠款人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地叙述了联想的钱是怎么挣的。柳传志这位军校出身的中年汉子在写信的时候也已不能自己,眼泪直往信纸上掉。“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虽然不多,但真的很刺痛。”

1984年走上创业艰辛路途的联想,经过1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从中关村一家只有两间小门脸的公司一跃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与此同时,中国的电脑市场也已稳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

思虑没有邪念就是德。《老子》中也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高尚的德者不标榜自己有德,因为不刻意求取,所以有德。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就是思虑没有邪念,专注就会胜利。

创业之路的确是非常艰难非常漫长的,柳传志却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靠的志先士卒,矢志不移,以志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