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81

第81章 刚柔并用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该是最高层次了!人们不了解它,已经很久了。”而刚柔并用,则是中庸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大司寇孔子自己就是刚柔并用管理的身体力行者。

一天上午,大司寇孔子由几名弟子陪同,徒步在鲁都城内巡查社会治安,来至南菜市时,发现一群人围观两个打架斗殴者。孔子住步,只见:两筐青菜撒在地上,被践踏得不成样子;两个厮打的人蓬头垢面,踏掉了鞋子,扯破了衣服,抓破了脸皮。那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猛使一个别脚,把那个少年摔倒了,跨腿骑到他身上,正欲举拳猛打其头。孔子上前抓住了那壮年人的拳头,大喝一声:“不许打人!”围观者怒指壮年,愤愤评说:“冉仁是个老无赖!”“冉仁欺负孩子!”“冉仁挤占少年的摊位,还撒人家的青菜!”两个打架人垂手站立在大司寇面前。那少年说:“回禀大司寇,小人叫程敬,我先来此卖菜,冉仁硬把菜挑子放在我的摊位上,他让我‘滚蛋!’我与他辩理,他不仅将我的一担青菜撒了,还打人。请大人给小民做主!”“对,对!就是这么回事!”众人不约而同地说。在大司寇面前,冉仁刚才的那副凶相一扫而光,吓得目瞪口呆,面色苍白。“你冉仁,要学仁,不害人!”大司寇威严地说。子路扯了一下孔子的衣衫,与老师低声耳语:“这冉仁是冉雍的父亲。”“啊!”孔子十分惊奇。随后,孔子转身走至随在最后边的冉雍跟前说:“这事由你处理!”说完,离开了南菜市。冉雍看着孔子走了,然后走到程敬面前掏出银子,交给程敬说:“小兄弟,你受惊了、吃亏了,权且收下这四两纹银作为对你的补赏吧!”程敬接过银子,对冉仁说:“你也向这位小哥学学!”回到家里,冉雍对坐立不安的父亲说:“爹啊!你老人家再这样做下去,孩儿还能在曲阜立身做人吗?我是夫子的学生,处处以礼行事,你这样蛮横无理,我还有脸做孔子的学生吗?”冉仁羞愧地低下头,对儿子说:“千错万错,都是爹的错。这次,被夫子碰上,大司寇给留了这么大的面子,对于他说的话,我全记住了,今后一定做一个站得住脚的人。”果然,冉仁从此变成了一个孔子说的“学仁”、“不害人”的好人。在南菜市上,他和程敬竟然成了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几天之后,冉雍就此向老师复命。孔子说:“我料定你能把此事处理得很好。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学识深、仁德高的好人啊!”

孟子曾经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因为孔子能根据一时一地的不同情况,灵活地决定自己的行动: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

《中庸》里也说: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给老板的启示:“刚”“柔”并用,不偏不倚。

真正的君子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言行举止都能符合“中”道。曾国藩说:

“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

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都能恪守“中”道,虽然身居高职,最后却能全身而退,这不能说不是他“刚”“柔”并用思想的功劳。

《老子》的思想与《中庸》是有着相通之处的。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也有以柔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也有以弱胜强的。有一次,商容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回答说:“不在!”商容说:“您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剐硬的东西容易败亡,柔弱的东西而能长存的道理吗?”商容说:“是啊!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的啊!”这就是老子以“柔弱守雌”的思想和方法。

老子还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而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后来他又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这个道理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去实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些个思想只注意到了过“强”过“刚”的矛盾转化的规律,但对于过“弱”过“柔”没有做进一步的阐释。而“中庸”思想却注意到了这两个极端,什么事都不能偏激,都不能有“过”,否则都会失败。

某公司总部从下面的子公司调来三名员工,甲就像往常一样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在总经理眼里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没有予以重用;乙这个人则和甲相反,一改以前的高傲性格,为人处世唯唯诺诺,总经理当然讨厌这种人,理所当然地不予重用;而丙则能洞察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交际位置,在办事的时候,能刚则刚,能柔则柔,不久就进入了新角色,而且很快赢得了总经理的重用,遇到什么重要的会议或与重要的客户谈判的时候,总把丙带在身边。没过多久,丙就得到了提升。因此,为人处世必须根据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刚柔并用,才不失“中”道。

古人云:“矫矫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管理,最好是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如果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都不可能达到全面的效果,因此,要确定什么样的姿态与员工交往、与老板交往,还需有“中庸之道”加以适时的调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