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45

第45章 君子爱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这是把“仁”的素质修养和人的成功挂钩,否认了厚黑学,否认了无奸不商的商场潜规则。

给老板的启示:经商先做人,人格是最大的资本。

以儒为商,“儒”字不仅是老板的一种身份说明,还应当是学识、智慧和品格的代名词,浙大兰德公司的奇迹般成长正得益于此。在经营决策中,风险投资的引入使企业迅速取得了上市公司的资历,陈平为此不仅在企业股权结构上付出了代价,更在个人股权持有上受到折损——风险投资进入后,兰德创业团队的股权受到极大的稀释,以陈平为最。但正像众多儒商那样,陈平不仅表现出了牺牲个人利益的“勇”,也表现出了“乐”,正是一个“乐”字的促动,他使兰德公司改变了模样,今非昔比。

对于公司的控制权,陈平并不像很多创业者那样担忧,却认为谁对公司的贡献大,谁得到的利益就应该更多;谁有能力引导企业的正常发展,谁就可以行使权力。他自己则从不以股份作为自己领导这个企业的依据,在他看来,如果公司失去了发展的能力,每况愈下,拥有的股权再多,最后也不过是多几张废纸。在“浙大兰德”,不断释出的股权吸引了使公司向上的力量,其结果是公司成长了,股权的含金量也更高了。这正是陈平在企业经营和利益分配关系上的辩证认识,体现得自然明了。

作为老板,大度作风贯穿了陈平创业的始终。在草创时期,他个人出资,却出让2/3股权给其他两位创业同仁;在业务转型时期,为了吸引精英人才,他带头释出股权,元老创业团队3名成员各持公司股权25%;接受风险投资后,股权再度被稀释,三人各持股权16%;到2002年上市之前的进一步股份改造后,陈平的股权只剩下10%。虽然他仍是“浙大兰德”的大股东之一,持有量比例已经下降到外人看来极度危险的地步。

相对于自我激励,自我警示也有其必要性,为此陈平特意在浙大兰德公司的工作手册上印上了一句话:权力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司,当做不到这点时,也是企业收回权力的时候。这句话体现的也同样是“知本”的权力观,也可以说是权力的“知本”思维方式。2002年的陈平给业界留下了一句令人惊叹的话——“把个人股权下降至7%,我认为是最完美的境界”,并随之将其变成了现实。

在个人股权不断下降的同时,作为对企业的真诚回报,浙大兰德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升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一代儒商的超然从容和思维的独特,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2年,“浙大兰德”在香港成功上市,以8倍的超额认购率和20倍的市盈率完成了在香港创业板9000多万港元的筹资。在陈平看来,上市其实只是完成了“浙大兰德”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使企业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这一认识的确是十分清醒的。他认为“浙

大兰德”需要再造,需要二次创业:支持一个有着上亿资产的公司的业务需求量,以原来资产只有几十万、几百万时期的标准当然不够用——上市公司需要稳定的业务量,这是“兰德”原本以订单为主的业务所不能提供的。其实陈平早已胸有成竹——就在香港股市对“浙大兰德”股票的认购达到高潮时,陈平心中向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展足的计划已经接近成熟。

陈平当然知道,此时从规模上看,“浙大兰德”仍是一个中型企业,但开阔的融资渠道、尖端的通信软件技术和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却为这一企业展示了一个广阔的远景。尤其是在手机市场普及率日高、电信增值业务成为移动通讯运营商手中的关键武器之际,浙大兰德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兴旺,正是很多大型企业由衷羡慕的足以体现良好经营素质的市场表现。而在陈平的经营思考中,更重要还应在于企业经营者的一种更开放的心态,企业自身的一种更大度的机制和维系企业的一种更成熟的思维,这应该是“浙大兰德”面对众多大型企业集团毫不自惭的独特之处——它足以维持浙大兰德公司整体经营素质的稳定和高效能。“兰德”这支高素质团队本身近乎天价,不仅在研发力量上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还得到了技术专长上的互补,可谓优势互补,极其投缘。到2002年,这支原属于“网新”的团队为

浙大兰德公司创下了8000万元的营业额,其智能办公系统的收入占浙大兰德公司总收入的一半,陈平付出的代价得到了最高程度的补偿。这充分说明:经商先做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格是最大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