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04

第4章 做正行直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第十三》孔子认为,做人要胸怀磊落、光明正大。做得正、行得直,是老板的一种高尚的品质,是老板的一种伟岸的气度,是老板的一种不流俗的精神。

给老板的启示:老板的外在表现是内在品质的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表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所以,老板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或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得修养自己的内在,品德、气质、威望等等。

有一只蝎子想渡河,可又不会游水,正不知道怎么办时,水中钻出一只青蛙。蝎子就说:“青蛙大哥,麻烦你把我送过去吧。”青蛙说:“你不会用尾刺来蛰我吧!”蝎子急忙分辩道:“绝对不会的。你知道我不会游水,如果我蛰了你,你死了,我也得淹死啊。咱们同舟共济,我要是害你,也不可能连自己的命也不要吧。”青蛙想了想:道理也确实如此。于是它就背起蝎子向对岸游去。

可它没想到,刚到河中央,蝎子就忍不住用尾刺蛰了它。青蛙在水中很艰难的回过头,看着蝎子说:“你不是说不会蛰我的吗?还说咱们是同命运的,现在我们都要死了。”青蛙的四肢已经麻痹了,开始往下沉。这时,蝎子拼命从水中伸出头来,对着天空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天性就是这样的啊!”黑心的蝎子,最终和青蛙一起葬身水中。

中国人从小就从父母、老师口中学到了善良、正直,人们一直也在朝着“方”的方向发展、努力,但当人们出人社会,却发现世态炎凉,人们儿时的纯真的梦想遭到现实最严重的打击,甚至被击得粉碎,于是人们开始质疑人性中的“方”,开始抛却它,取而代之的是圆 滑、世俗、狡诈,但他们并不会以此为耻,因为他们觉得这不是他们个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错。

有人说,社会就是一条河,能把那些有棱有角的石头磨成卵石。所以,人在社会中变“圆”是在所难免的。人们时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里,我们说为人处世要恰到好处,要“方”“圆”并行,而这里的“圆”不是抛弃自己的道德、良知,而是要学会变通,但内心的“方”依然是有棱有角,不能改变的。

孔子:“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第十》。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说他们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能超过平常的人,如果有差距的只有个人的品质。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坚守内心的“方”,为人堂堂正正,不趋同世俗,不随波逐流,制约他们的因素必然会很少,也就无法阻止他们的成功。只要是一个向往优秀品质的人,就应该保留内心中的那份“方正”,并日益完善它。参天大树,离开了“根本”,就会死去;那么,为人放弃了“方正”的根本,也必定一无所成。

老板应该重视发现和发掘天赋的美德。老板彰显魅力,须从修身开始。有了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以优秀品质影响别人。儒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可见修身的重要性。对于老板来说,修身就是要有远大的目标,保持冷静理智和谦虚的态度,不因成功而狂妄自大,也不因一时失败而一蹶不振。这种胸襟宽广、目光远大的老板才能够为员工做好表率,从而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他一生品格高尚,令人敬爱,他的老板魅力因此深入人心。华盛顿一生始终位居高职,从大陆军队总司令到美国第一任总统,权力之大可谓至高无上,但他内心深处却很看轻权力与金钱,总是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些。他身居豪门,拥有万贯家财,而当他献身国家时,却拒绝接受任何应得的报偿。他认为,全体民众的满意就是他所获得的最高报酬。

俗话说:“人为本,德为先”,德高才能望重。

老板应身体力行遵循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板良好的道德要义是:公道、正派、廉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老板。要求人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事出公心,讲公正;要讲诚信,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短期行为,更不弄虚作假;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做到慎独、慎微、慎初,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老板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和影响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板就是员工最好的榜样,老板只有首先端正自己,才能要求员工。如果老板自己都无法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那自然也无法对自己的员工提出高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时会观察自己的老板,老板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员工造成一定影响。一个口口声声说“以人为本”的老板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也无法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会让员工感觉被愚弄、被欺骗。以公司的电话私用为例,如果老板者都无法做到不打私人电话,却想要员工根除公话私用的问题,就有些自欺欺人了。

那些优秀的老板都知道以身作则是一种非常好的美德。日本著名企业索尼是一家生产电子电器产品的跨国公司,是一个一贯强调建立家庭式的温馨企业。在索尼,老板的任务就是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使所有员工形成公司大家庭的整体观念,让不同姓氏不同地位的索

尼员工都像家庭成员一样荣辱与共。为此,老板首先从自身做起,任何一位管理人员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和员工一起办公,共用办公用品和设备。创始人盛田昭夫更是以身作则,几乎天天和员工在一起吃饭、聊天,真正和员工打成一片。在索尼,夏天的时候,最先装上空调的总是工人所在的车间。而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时候,也总是从上层开始削减工资以渡过难关,更不会轻易解雇员工。

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对员工充分尊重和肯定的做法,让员工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产生了和公司同命运的观念,所以,员工会尽职尽责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公司着想,也和老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员工在感受到老板的真诚之后,就会对老板奉献出自己的信任。一个注重自身修养的老板才能让员工乐于追随自己。戴高乐说过: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老板的管理过程中,人在事先,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老板是整个组织的中心,老板者自身的修养决定了员工的行为,所以,老板要想实现自己的管理,就要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为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子曰: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

修身才能有效管理。我们知道企业管理以有效管理为最终目标,也就是让所有的员工都拥有共同的目标,明白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能够各安其位,团结协作。因为老板修身,才能使自己心境平和,冷静理智,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唯我独尊的情况,和员工在认同的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更好地团结合作。

注重修身的老板能够知人善任,而不是嫉贤妒能,也不会任人唯亲。有修养的老板才能够听得进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看得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是在和员工之间有异议分歧的前提下,也能够用包容的胸襟来求同存异。而且注重自身修养的老板能够随时保持理智心态,

遇事能够不受情绪影响,懂得自控,不会因为员工犯了错误或是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而大发脾气,这样才能够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进而能够更好的工作。

老板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人际关系也复杂多变。所以对老板协调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要较普通员工高得多。如果老板不能加强自身修养,动辄拿出自己的权威,把企业变成自己的小王国,那只能使员工敬而远之,自然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第九》

老板如果习惯了发号施令,认为自己不会出错,容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就会变成一个独断专行的人,而员工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就会慢慢习惯这种管理方式,不再在老板面前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是将意见变成私底下的消极言论。这样的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企业发展来说只能更坏。一个老板听到的不同意见越来越少,也就意味他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单调,这对于他的决策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这样的恶性循环难以使企业管理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文质彬彬然后老板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孔子认为,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完美的道德要求、理想的人格来自读书学习。

给老板的启示:老板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老板全局,成为合格的老板。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多些理论上的指导,间接地吸收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明辨能力、思考能力。老板不断学习,加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自然,让自己充满魅力。

曹操不仅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文学作品《蒿里行》、《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毛泽东有感于曹操的文治武功,文学修养,曾写下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可见曹操的魅力越千古而不湮灭。

刘邦本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他瞧不起、甚至侮辱读书人,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当上皇帝后也常流露对知识分子的鄙视。有一次,谋臣陆贾谈起《诗》、《书》等儒家经典,刘邦很反感,当即就说:“我刘邦夺得天下,靠的不是什么《诗》、《书》,而是在战场的战马上得来的!”陆贾立刻反问道:“陛下,恕我直言,就说你是在马上夺得天下,难道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刘邦细一思忖,觉得陆贾的话很尖锐,但还真有道理。于是,他请陆贾把古往今来立国的得失、成败,相继写成十二篇文章,他认真进行了钻研,深感读书做学问对治理天下很有意义。他的态度改变了许多,不仅越来越尊重有知识的人,只要有空,自己也读书,这样不断地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变得有修养起来,也就更加具有亲和力。在晚年,刘邦亲自写遗训《手敕太子文》,教育太子刘盈要好好读书做学问。

朱元璋只读了几年私塾,然而他却酷爱读书,无论在战争年代还在建国时期,他都始终以书为伴,诸子百家无所不读,知识非常丰富,他推崇儒家,还注释过《老子》。

一日,朱元璋微服私游,来到金陵古渡,正遇上一些来京应试的举子在欣赏长江,作诗吟联,只听一位举子吟道:“采石矶兮一秤砣。”其他举子齐声赞道:“好一个气势磅礴的起句!起得好,起得好!快说下句吧。”只见那举子思索半天,没有找到恰当的下句。别的举子也想对出下句来,但都苦思不得。

朱元璋在一旁看在眼里,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众举子见一位布衣“老土帽”在笑,不解地问他笑什么。朱元璋开口道:“我笑你们起句气魄虽大,却后劲不足,力不从心,所以下句难对。”一听这话,众举子很是心服,正是这回事儿,偌大一座山是秤砣,那么秤杆、

秤钩是什么?再说这么大一杆秤,用来称量什么?吟不出下句,起句不就落空了吗?可他们心中虽这么想,却又不肯服输,便说:“不是我们吟不出,我们倒想先听一听你老先生的,你且吟吟看,再品评我等不迟!”

朱元璋又笑了,说:“我不是说你们才学不足,而是说你们受气魄胸怀限制,待我续完此诗,你们看看怎样:采石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国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朱元璋话音一落,众举子惊讶不已,钦佩不已,眼前的“土老帽”一下子魅力四射,虽然他们不知道他是皇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使老板成为明白人,成为能干的人。台塑集团总裁王永庆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小学,然后当学徒、开米行、办工厂、成立大公司,一步步做大做强,他在创业实践与老板管理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知识的重要,于是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与王永庆接触的人不会相信他只上过几年学,他风度儒雅,学贯中西,很有儒商的魅力。王永庆说,虽然自己只上了小学,但不等于没读多少书,自己一直在如饥似渴地读书,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可以更加敏锐地发现人才,更亲和地与他人交流、与下属沟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魅力。李嘉诚有一次演讲,他的品学修养、气质风度倾倒了无数人,他说:“想当好的老板,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人,是建立尊严的基础。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西方之宗教教律,围绕这些题目落墨很多,到书店、在网上,

自我增值的书和秘诀多不胜数。我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