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秉性能移
3447300000006

第6章 秉性有几种?(1)

秉性的不同类型

人们的秉性除了有共同性之外,还有各自的不同性,即秉性的差异。世界上秉性完全相同的人是没有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又可发现,秉性的差异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一部分人属于这一类型,一部分人属于那一类型。所谓类型,指的是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秉性特征的独特结合。曾有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对秉性进行分类,但由于秉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至今还没有一种能包罗万象的分类标准。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有向性说、机能说和特性说,我们可以从这几种分类的角度,分别看看我们的秉性类别。

从体型与秉性的关系看秉性类型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不但从感觉上,而且从经验上把人的体型和人的秉性特征挂上了钩。他把人的体型分为瘦长型、肥胖型、斗士型3类,列举了与体型相关的秉性特征:

瘦长型;孤僻、拘谨、沉思、不善于社交;

肥胖型:活泼、开朗、感情外露、善于社交;

斗士型:固执、严格、理解迟钝、容易冲动。

有趣的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威廉·谢尔顿在《人的体格的多样性》一书中,也把人的体型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并探讨了它们与人的秉性的关系。这些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长期的争论。有人讥之为无稽之谈,有人却奉它为科学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看法渐趋统一了,就是说,体型与秉性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严格的,不是屡试不爽的。随着讨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把注意的焦点从体型与秉性的关系,转移到了秉性与其他心理特征的关系上来了。

从气质与秉性的关系看秉性类型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刚烈、激情所至,如钱塘江春潮,汹涌澎湃;有些人脾气平静,如昆明湖水,波澜不兴。前者使人想到张飞,后者使人想到诸葛亮。有些人的性情如高山流水,奔流回转,活泼自如;有些人的性情则如地下湖泊,潜流奔涌,外表却了无痕迹,前者如王熙凤,后者如林黛玉。在心理学上这就是不同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心理学把气质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我国的几位文学泰斗李白、郭沫若、茅盾、杜甫就分别与上述4种气质相对应。

气质类型特征: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精神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

不同的气质会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同样是看戏迟到而遇检票员的阻拦,不同气质的人的表现可以是迥然有别的。

胆汁质的人容易与检票员发生争执,希望立即入场,他会分辩说:“我不会影响任何人!”然后企图推开检票员,径自入场。

多血质的人在这种场合会立刻明白,与检票员争辩是无济于事的,他会设法绕过去。

粘液质的人看到不让他进入场内,就会暗自思忖:“第一场一般是不太精彩的,我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待一会儿,等到幕间休息时进去吧。”

抑郁质的人会想:“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么倒霉!”于是丧气地回家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气质与秉性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密切的。事实上,它们是互相渗透、彼此制约的。

一方面,气质使秉性蒙上一层具有个性的色彩。同样是勤劳这一秉性,胆汁质的人表现在劳动中就是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而粘液质的人则可能表现为踏实肯干,操作精细。同样是以诚待人的秉性,多血质的人可能表现为热烈,粘液质的人则可能表现为细微的关怀。同样是谦虚的品质,粘液质的人带有自制的色彩,抑郁质的人则带有胆怯的彩色。

气质对秉性的影响还表现为,要形成某种秉性,不同气质的人所要努力的程度不同,形成的速度不同。比如小李和小钱同样希望养成自制的品质,小李由于平时宁静、迟缓,缺乏主动性,很少焦急不安,属粘液质气质,几乎就无需花大的努力;而小钱由于活泼好动,非常愿意给大家多做点事,但常常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属于多血质气质,就要花艰苦的努力,而且尽管取得一定的成功,还会时常“旧病复发”。

另一方面,气质在秉性的作用下是可以改造的。具有坚强秉性的人,可以抑制他气质中的某些消极方面,发展积极的方面。清代爱国官员林则徐有胆有识,人们都很敬佩他。但他有容易发脾气的毛病,常因未作深入调查研究就发人伤人,而导致了别人的误解和同他人的隔阂。他发现了自己这个毛病后下决心改掉它,便在书房内高悬“制怒”二字,逐步克服了这个毛病。

气质决定着秉性的生理特性,秉性则决定着气质的社会特性。比如,胆汁质的人性子急,这可以表现为勇敢,也可以表现为冒失;多血质的人灵活,这可以表现出活泼机智,也可以表现为动摇、冷热病的特征;粘液质的人迟缓,这可以表现为镇定、刚毅,也可表现为顽固、呆板;抑郁质的人多虑,这可以表现为爱好思索,也可表现为无端猜疑。所以,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积极的秉性特征,也可成为消极的秉性特征。可见,气质是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由此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

从兴趣与秉性的关系看秉性类型

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人喜欢体育运动,有人喜欢艺术活动,有人喜欢读书学习,有人喜欢操作练习,有人喜欢社会活动;……这些,与人的秉性有没有关系呢?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来从事工作的兴趣,都和人的秉性特征有关。美国心理学家霍兰认为,某一类型的人格,都有与此相应的兴趣所在。他分析了6种类型的人格:

现实的人格类型具有这类人格的学生,常在具体的劳动或基本技术等方面发生兴趣;

理智的人格类型具有这类人格的学生,往往爱好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理论方面的探讨;

社会性人格类型具有这类人格的学生对于人事关系、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兴趣浓厚;

文艺的人格类型这类人格的学生,平日喜欢文学、艺术、音乐、绘画方面的课程,在业余时间也多从事这类活动;

拘守惯例的人格类型具有这类人格特征的学生,往往小心谨慎,遵从惯例,喜欢按部就班,照课程学习,既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课程,也没有特别不感兴趣的课程;

贸易性人格类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喜欢从事商业活动、经济往来,在经营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能力。

霍兰提出的这种人格类型与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倾向的关系,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对于我们根据自己的人格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还是有帮助的。

我们国家的调查也发现,在大学就学的学生中,内向型秉性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大大高于外向型秉性的学生。有人对大学三年级的318人的秉性和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内向者的成绩明显高于外向者的成绩。这可能与外向型秉性的学生更多地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而内向型秉性的学生比较能“坐得住”,能持之以恒有关。

研究还发现,在文、理科学生之间,理科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性,而文科的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外向性。这大概是因为文科的学习更多地与情感、与社会、与人生发生联系,而理科的学习更多地与理性、与自然、与数量发生联系,而这恰恰分别是外向和内向秉性的特征之一。

从智能与秉性的关系看秉性类型

一个人的潜在智力和能力能发挥到怎样的程度,一个人的秉性结构中哪些智能因素有特别明显的发展,也就是通常说的一个人在哪些方面表现出特别“能干”,这就是秉性与智能的关系了。

秉性和智能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它们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一个人敏锐的、精确的观察力的发展,可以形成他秉性的理智特征。所谓“一滴水见太阳的光辉”,“一叶落知天下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独具慧眼,具备善于见微知著的秉性才能做到。另一方面,秉性也制约着智能的发展。不管干什么,你首先要喜欢、热爱这项工作,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你在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表演每每令人捧腹大笑,而他的这一杰出才华与他从小就“迷恋”表演艺术是分不开的。他说:“小时候我酷爱文艺,看完一场演出,最恨的是大幕又拉上再也不开了,于是我就不走,最后一个离开剧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读来回肠荡气,心潮难平。作者的艺术功力是如何形成的呢?他自己在诗的结尾处道出了真谛:“座中注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艺术之舟载于深挚的情感之流,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彼岸。

除了巨大的工作热情之外,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是使才智日臻完善的必要保证。托尔斯泰的每部宏篇巨著无一不是反复推敲的结晶,无一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以《复活》为例,其中关于女主角马斯洛娃肖像的描写,就先后改写了20多次,直到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作者才肯罢休。

第二,秉性特征能补偿智能的不足。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是这个意思。发明大王爱迪生幼时家境贫寒,被学校认为是能力低下的学生。离开学校后,他作过报童,学过木工,但他利用一切时间读书,苦学好问,搞起实验来常常通宵不眠。所以当他连续不断地有所发明创造,蜚声世界,被称赞为才华超群、智慧非凡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天才就是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至于文豪鲁迅,他说得就更形象了:“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到工作上去了。”他们的智慧,是凭借着勤奋和坚持不懈的秉性而展翅腾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