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枷锁叫捆绑
3446600000016

第16章 打破人的内在枷锁(15)

在早几年,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促使一些人利用了机会,完成了原始积累。这大致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暴富的时期:个体户暴富时期。时间是七十年代末和整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大部分的人追求的只是考大学,进国家的企事业单位。而这个时期的个体户大部分是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文化素质低的人,但是他们抓住了机遇,成了中国社会第一批富翁。

第二个暴富时期:炒股票暴富时期。时间是1986年到1992年。1985年在中国绝迹了三十多年的股票重登上海滩,上海市民抱以了极大的热情。刚发行时,很多股民早上三点就起来冒着零下五度的低温排队买股票。一个老股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在交易所外转了一会,100元就变成了200元,200元又变成了800元……为什么好日子过得那么快呢?”很多股民因为排队买股票而虚脱晕倒,这一时期股票一上市就疯狂的涨,造就了一大批富翁。1992年以后这股热就冷了下来,除了一些庄家,大户,交易所内部人员,其它的人很难赚到大钱!

第三个暴富时期是:房地产暴富时期。时间是1992年到1993年。这个时期以海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为中心,刮起了一股房地产热。很多人在这期间大搞权钱交易,迅速暴富,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后来由于国家的干预,这股热逐渐凉了下来。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却造就了很多的富豪!

当大众的商业意识开始复苏时,才发现“第一桶金”已经被先下海者捞走了,虽然机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富民的举动却成了许多国人争相效仿的对象。随着一些暴富者的经历蔓延散布,增加了传奇的色彩,社会经济道德也被铜色掩盖了,人们开始用暴富的心态来发现机会。

一夜暴富的特例,让很多人失去耐心;超乎常情的薪水和股票,让人误以为,原来赚钱是这么容易,原来自己真有这样的身价;而更糟糕的是,过度标榜“科技创新、经验无用”的结果,更让人相信,凡事不用从头做起。

结果是让很多人挣扎在这似是而非的乱流之中,一家比过一家,无法定下心来,好好学点东西。过度自我膨胀的结果,尤其令人忧心,一旦泡沫破灭,如何回到现实?暴富的心理使许多国人失去理智,做出了疯狂的举动:

——屡禁不止的传销也是短期暴富的诱惑力让无数的人不明就里的当了少数人暴富的垫脚石。

——几个有钱的主可以在麻将台上谈笑风生中输掉10元现金,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是,有正经生意告诉他们投资5万元时,他就会觉得赚钱太慢!更有甚者,其中的一位提出借3万元去认购新股,等资金周转后再还给他,他竟然不屑一顾地讲:那个有风险,不要做。我这个赚钱才快。

——有一位靠凌晨去码头贩鱼的人,他可以像要参加高考那样钻研六合彩玄机小报(当然是地下发行的),总是捕捉自以为即将到手的暴富机会,家里至今只有简单的家具,电视还是刚买16英寸彩电,每天把赚的辛苦钱用来下注,而对于他上小学的女儿要参加学校郊游活动的28元钱,却不同意,让孩子在家待着,真不知做父亲的职责跑哪里去了?

——有很多的人热衷于“承兑汇票”的商为抵押,就是为了那“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殊不知道鱼龙混珠的市场让多少人赔得一塌糊涂。

……

古古说:发财是一件苦差事。是的,现在,随着经济秩序的整顿,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已进入微利的时代,如何在微利的时代取得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人需认真研究的课题。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血汗,除了精耕细作地经营外,还要提高自身综合商业素质,洞察商机,捕捉潜在的商业发展机会,才能获得先机,成为市场的赢家,赚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之后,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一些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你找到了赚钱的方法,有了赚钱的素质。这时候的你,哪怕这一桶金全部失去,不复存在了,你也可以重新找回来。

枷锁43、斤斤计较——因小失大不划算

不管白领黑领、大资小资,工资都是人见人爱的。如果提到职员对公司的忠诚度和亲密度,工资恐怕是被人惦记最多的东西。

国人本来很郁闷的心情,只要想到明天就要发工资了,心情立刻变得开朗了许多。工资对于国人是最大的安慰,尤其是现在说失业就失业,说裁员就裁员的时代。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希望,否则那还有什么活头。

发工资的希望之火足以点燃生命的激情。

动物是不爱钱的,对钱的热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项指标。

在没发工资之前,每天都掐着手指头算日子,快了,快了,还有几天了……于是,如此一想,似乎就有了一种大款的感觉,腰杆立即壮了许多。

国人最怕的就是公司有点风吹草动,这并不是担心老板会怎样怎样,而是担心自己的工资拿不到手,即使晚两天发,穷人也会为此着急上火,甚至睡不好觉。本来吗,就靠工资活着呢,没有工资怎么活。晚一天都不行,那不是打乱了早已经安排好的计划吗。

有的发工资前三天,就不断地在财务部办公室的玻璃门外嗅来嗅去,如果嗅到有工作紧张的气氛,心里就稍许安心了一点。到了发工资那天,整天焦躁不安在办公室和洗手间之间走来窜去。因为在等待已久的激动人心时刻到来的时候,为了保证心脏不跳出喉咙,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就很旺盛。千等万等,终于以排行第一的顺序拿到工资,看都不看一眼,狂奔回家,水电费、房租费、电话费,门口小店的赊欠费,一一解决。第二天上班在公告栏里看到自己的大名,下面有一行名词解释:“擅自早退,罚款人民币十元。”

有的满脸堆笑“今天发工资,这么快呀!”“轮到我领工资了哈,谢谢!谢谢!”“在这里签名啊,谢谢!谢谢!”“不用数了,你们还会错吗,谢谢!谢谢!”此时发工资的财务小姐在他眼里好像老板一样神圣。看见别人在核对工资:“和钱这么认真干嘛?最多是几块钱之间的零头误差,我从来不计算”。寻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转身走进洗手间,把门关紧,坐上马桶,赶紧把工资袋打开细数一遍“去他妈的,这个月辛苦完成两个大项目,却一分钱都没有加,还少了两元。”随手扯下手纸,整卷用完。回到办公室,趁人不注意飞快卷起数十张空白打印纸,一把剪刀,两只水笔塞进包里,最后弄坏同事的一只鼠标,下班了。

有的低着头,羞答答进来领工资,签了名,把工资袋装进自己的挎包里,微斜着头面无表情走出去。坐在电脑面前,一言不发地在网易女性频道核对一遍最新的两款化妆品名称。下了班先去专卖店,首先将那两款爱物直接纳入包中,在店员小姐一阵赞美加恐吓之下,晕乎乎地提着一袋系列产品走出店门。逛完女人街,走遍水果市场,身上背着包,手里提着包,脖子上挂包,牙齿还咬着两个发夹,终于回到家里。吃掉两个水果,脸上涂好面膜,躺在沙发上开始数钱,数额计算不清楚,总好像少了钱。再吃一个水果,重新计算,依旧结论模糊。最终决定以后上班时间多用QQ聊半小时,让那该死的老板补偿被吃掉的苹果和还没有买回来的香水。

有的仔细看着工资表上的名字,一笔一画地签名,在财务处折腾了半个小时,在众人的催促抱怨声中领了工资。沉着冷静地回到自己位置上,从抽屉的拿出工资十步法核算清单,与工资条逐一验证,如果帐帐相符,钱帐相符,长吐一口气结束。可是有条定律:以为会出错时往往会出错。这条定律用在工资问题上特别灵验,天下没有哪一家公司的工资财务部计算结果会和个人计算结果一致。最后无一例外地此类领工资的人都会冲回财务部义愤填膺地要求:“重新计算”。众人一看傻了眼,至少又要半小时才能把他打发走。

国人为什么对工资斤斤计较,就是源于国人为钱工作的思想枷锁。

《中文导报》日前就“你为什么在日本就职?”对在日华人就职者进行网络调查,五个备选答案分别是:1.喜欢日本;2.为钱工作;3.喜欢现在的工作;4.为了家族;5.回国找不到好工作。调查共收到600多份答案,结果显示,选择“为钱在日工作”的最多,占31%;选择“喜欢现在的工作”则最少,仅占8%。

人工作了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钱而工作,还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其实这个问题国人一直都没有明确它的定义。

当然,迫于眼前生活所需,必须要追逐金钱。但不管你对工作是努力或是懒散,薪水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一般人都会觉得辛勤的工作,还不如想想如何偷懒的好。

于是自己翘班偷懒将工作搁置一边,却一直告诉别人自己是如何工作的汗流浃背,并且抱怨薪水太低,甚至有些人工资比一般人都高,但还是觉得自己所得是不合理的。

靠着固定薪资收入的人,就只能在微薄薪水范围内生活,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本来固定薪资就不是很多,所以荷包不看紧一点,钱很快就会不够用。每个月都持续这种情况时,如遇到生病或是失业,那就更加烦恼了。

除此种种的烦恼外,再加上因为薪资不多,又要维持家计,许多人都为这些绞尽脑汁辛苦过著日子。好不容易薪资稍微有点提升,紧跟着生活费也提高了,如此循环,生活型态永远不会有所改变,永远都因钱不够而烦恼,永远都是贫困。

在宾夕法尼亚的山村里,曾有一位出生卑微的马夫,他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他那惊人的魄力、独到的思想,为世人所钦佩。他就是查理?斯瓦布先生。当时恐怕任何人也料不到他会有今日的成就!他的一生就像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行动的伟大价值。

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贫苦,只受过短短几年教育。从15岁起,孤身一人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赶马车谋求生路。两年之后,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每周只有2.5美元的报酬。在这期间他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工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他再次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名工人,日薪一美元。做了没多久,他就升任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过了五年,他便兼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他由弱而强的秘诀是:他每得到一个位置时,从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在心里,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过去的比较一番,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前途。

当他还在钢铁一名微不足道的工人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要做到高层管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他自动来提升我。我不去计较薪水,我要拚命工作,我要使我的工作价值,远远超乎我的薪水之上。”

他每获得一个位置时,总以同事中最优秀者作为目标。他从未像一般人那样不切实际,想入非非。那些人常常不愿使自己受规则的约束,常常对公司的待遇感到不满,做白日梦等待机会从天而降。

读了这则案例,您懂我的意思了吗?总而言之,人要是为了钱而工作的话,那就永远都无法成为有钱人。有人会反问我说,那为什么而工作才对呢?我的回答是,如果想要当个有钱人,那就要好好的观察,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工作,深思之下应该就会明白吧!

枷锁44、房子是一生的期盼

不是有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吗:

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与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中国的老太太说的是:我终于买上房子了。而美国老太太说的是:我终于把买房子的贷款还清了。

故事虽然说的是中美两国人的消费观念不同,现在消费信贷在中国热得不得了,所以这个段子基本上没人再提起了。

那个美国老太太买了套房子,居然要用几乎一辈子的收入来偿还贷款,而那个中国老太太为了买套自己的房子,居然攒了几乎一辈子的钱,那么基本可以认定,在这个段子中,不管是美国老太太还是中国老太太,应该都是没多少钱的主儿,都是“穷人”。所以,与其说这个段子讲的是美国人和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差异,还不如说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穷人买房子都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没有房子,国人总感觉自己是永远在“漂”,没有根。如果说国人开始有储蓄的习惯,大概就是从心中有了“房子”的概念开始的。

国人买房是为了“安葬”自己那颗流浪、漂泊的心灵。

有房子的人与没有房子的人也是大不相同的,没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的人一想到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就整天抬不起头来,而有了房子的人整天趾高气扬,俨然一副富人的派头,尤其是在还没有买房子的穷人面前。这也就更激发了穷人买房子的“雄心壮志”。

请听一听国人的心声吧:

我要的房子,

不要太大,能住就行;

入住时间,别等太久就行;

不要太吵,能睡觉就行;

不要太近,有公交就行;

不要高素质的邻居,能相处就行;

孩子上学,那是以后的事了;

配套设施,能买到东西就行;

小区物业,说得过去就行;

周边环境,能散步就行;

房价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了。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房价疯涨以后,大多数城市房产的价格都翻了一倍以上,大中城市里花上20多万元就可以买到的新老住房已十分罕见。而穷人的财产收入增长,却远远落在房价的后面。推算下来,现在的家庭房产已成了占据穷人家庭财产四分之三的超级主力。

这个超级主力同样更意味着,任何人要成为有房户,要有“体面和尊严”居住,至少要花掉毕生所赚取的四分之三全部财产,才能“居者有其屋”。人们不禁惊奇地发现,来世一趟,“居住权”不仅不是与生具有的,而且竟成了人生在世的“最大成本”。“居者有其屋”,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变成了“奋斗一生只为屋”!

这也就难怪流传这样的现代民谣:“房改就是要把你的钱包掏空,教改就是要把你的父母逼疯,医改就是要给你提前送终。”而在这三者之中,最狠的“掏空钱包”的就是高价房。

没人能够无房可居度一生。你可以通过多多锻炼身体,尽量使自己少生病,或者没病得不得了的时候,能抗就抗一下,但你不能没房住;你也可以让孩子少读一些书,或者只在基本的学校受点教育,但你如果是一个homeless(无家可归者),所有这一切都将没有保障。

高价房,已成为对百姓生活水准和质量好坏影响最大的头号民生难题;

高价房,同样更成为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最大成本和障碍;

高价房,已被亿万国人所公认为挡在他们走上和谐社会康庄大道的“最重的大山”。

枷锁44、爱好吹牛——不要脸的吹牛是不可取的

寻常吹牛渗透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见,就像流行感冒,因此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

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很多时候是靠面子来支撑的,所以,吹牛差不多就是很多人的本性了。和“十男九痔”一样,“十男九吹”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也应该按在很多人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