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运营身价
3437200000035

第35章 运营包装运营身价(2)

盛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罗马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盛会不只是为了娱乐百姓而精心策划的,它们大大提升了凯撒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他看起来比实际的更加伟大。凯撒牢牢掌控住自己的公众形象,一刻也没有掉以轻心。人尽皆知,他在群众面前出现时,总是穿上最引人注目的紫袍,没有人能够掩盖他的风采。据说他最乐于做的就是接受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的荣誉,因为在这些场合,他可以用桂冠来掩饰自己身上的缺陷。

有的人尽管优秀,但总难以出人头地,因为他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让别人的眼睛注意到你。方法有很多,不管采用哪一种,只要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就是绝好的方法。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这样说:“世上的人都不免有某种道德污点或性格缺陷,尽管他们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却总是听之任之,不予更改。”许多人看见一个举世罕见的高才却常常受困于小小的缺陷,不免为之惋叹。缺陷有如脸上的黑痣,善用进退规则的人会巧妙地将它装点为美人痣,获取众人的关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引人注目

社会热切需要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超越了那些平庸大众。因此,永远不要害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且吸引目光的特质。招惹争议、受人攻击都好过无人问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着这条法则的制约。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无与伦比的美女以及无懈可击的道德家,但有一个人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洛赞公爵。

洛赞公爵其貌不扬,是个侏儒,也没有过人的才华,但是,他却有本事让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

洛赞公爵做事总是傲慢无礼,他勾引路易十四的情妇,辱骂其他大臣,还侮辱国王本人。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公爵的奇行怪癖吸引了路易十四,国王感觉离不开他。

公爵的古怪性格吸引了众人的注目,人们一旦被他吸引,就会希望他总在自己身边。

通常,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以独特的言论和标新立异的行为引起争议而受人关注是不好的。其实,要想让自己的光辉不被其他人掩盖,就要以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吸引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注目都是有利的。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比其他人更耀眼的光芒,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引人注目。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应该让自己的名字和声誉附上一种特质,使自己有别于他人。这个形象可以是某种个性化的穿着风格,或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一旦形象建立了,就会在闪亮的星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旦成为众目注视的焦点,就必须不断调整变化,保持新鲜感和持续的魅力。如果一成不变,大众会逐渐厌倦,不再拿你当一回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新崛起的明星人物身上。这场生存游戏需要时时警戒、不断创新。

伟大的画家毕加索从来就不会让自己隐没在自己创造的辉煌中,一直保持着特立独行的风格。如果他的名字与一种特定风格过度地连结在一起,他就会想方设法推出一些新画作,打破众人的期待,颠覆大众的惯性思考。

1915年,有人传言爱迪生和特斯拉可能共享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结果物理奖颁给了两名英国物理学家。事后人们才知道爱迪生原本可以得奖,但是他拒绝了,因为他不想和特斯拉共同得奖。那时,他的名气远远胜过特斯拉,他拒绝了这份荣耀,免得他的对手和他平分秋色,而降低了自己的地位。

16世纪初期,一名年轻的罗马男仆阿雷提诺为了吸引大众注意他的诗人身份,决定发表一系列讽喻诗,嘲弄教皇以及表现他对宠物的热爱,这项攻击立刻让阿雷提诺大出风头。攻击有权有势的人物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要记住,在赢得了足够的注目之后,应该慎用上述策略,毕竟招数用多了就不灵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为了募款而不惜代价持续曝光。几乎跟发明本身一样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将这些发明呈现在大众眼前,引起足够的注意力。于是,他设计了炫人耳目的实验,来展示在电力上的发现,并常常谈起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未来发明——机器人,以及可以拍摄思想的机器,结果大众对他议论纷纷。虽然他使出浑身解数希望众人把目光放在发明而不是他的名字上,但是产品的知名度还是远远不及他本人的名气。

社会热切需要不同凡响的人物,因此,永远不要害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且吸引目光的特质。招惹争议、受人攻击在一定程度上好过无人问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着这条法则,实际上,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应该带点演艺人员的气质。

正如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所言:“摆出架势能让人看到你,让其他的事物好像不存在。展现自己,填满空白、掩盖缺陷,赋予一切事物第二生命,尤其在有真实功绩支撑时。”

高深莫测

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兵力还不够多,势力还不够众,威望还不够高,如此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绝不可让人看出你有意和对手分庭抗礼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苗头。否则,你此时羽毛未丰,他若生了杀机,要将你剪除,那实在易若翻掌。

从历史来看,韩信、马谡不可谓不聪明,但锋芒太露,一个无止境地逼着刘邦要给自己封王,一个妄自猜测军中主帅意图并动摇军心,所以都没有好结果。而陈平因为懂得隐藏自己,后来成为汉室复兴忠臣,刘备懂得藏锋不露,后来竟三足鼎立而分天下,可见这深藏不露的学问实在是太高深了。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同样一种生存策略。

其实,深藏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胜。

同样,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与露的时机实在不易掌握,何时当藏拙,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适时而出,而能够掌握这一绝妙时机的,绝不是普通人。

人们总是在努力判断和了解你行动背后的动机,所以一旦做出一个超乎常理的行动,就会让他人落居守势,因为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物常常表现出心慌意乱。

美国内战期间,杰克森作为南军将领,率领的一支由4600人组成的部队,让扼守申南多河谷的北军头痛不已。北军将领麦克莱伦率领的9万士兵对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北军准备围攻南方政府的首都里奇蒙的时候,按理说南军一定会采取一些行动的,但是杰克森对北军的行动不管不顾,只是在申南多河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杰克森的举动实在令北方将领迷惑。麦克莱伦延迟了进攻里奇蒙的时间,就在他们想要弄清楚原因的时候,南军的援军很快就赶到了,南方陷落的危险也因此解除了。

每当杰克森面对兵力占优势的军队时,经常使用这套战略——“不合常理的事情总是能让人大吃一惊。”他说:“这样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大师通常是高深莫测的,但这并不是说处于劣势的人就不能采用这样的策略,恰恰相反,处于劣势的人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寡不敌众的时候,就更应该让自己的行为难以预测,这样会误导你的对手,让他以为你另有企图,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这条进退规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人们总是在努力判断和了解你行动背后的动机,所以一旦做出一个超乎常理的行动,就会让他人落居守势,因为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物常常表现出心慌意乱。

突变与不可测最让人担优,因为它尽在预料之外,因此常常困扰人心。不可预测的事有两方面的功用:其一,它是令人畏惧的武器,那些企图危害你的人会因此离你而去;其二,它可以让你周围的人为你心动,也会对你更感兴趣。他们会时常称赞你,对你的言论和行为做各种猜测和解释。这时,你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会加重,同时会得到更多的敬重,扩大你的影响力。墨守成规的人总是平凡无奇,若想出人头地就要出其不意地改变自己,让自己显得高深莫测。

韬光养晦

从应变学的角度来讲,“韬晦”,就是隐藏自己的才能,瞒人耳目。“韬”本意是弓袋子,有“进去”的意思。“晦”是“黑暗”、“隐晦”之意,比如月末,又说成是“晦月”,因为按阴历,月末是月亮的黑暗之日。由于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保住了自己。这样一来,在恰当的场合,当对方无戒备心时,就可实现其预定企图。这和“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这句话的意思接近。在人生道路上,在商场如战场的当今社会,要想绝处逢生,巧用韬晦之计,会很有效。所以韬光养晦也是一种包装。

凡事以计谋取胜,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计谋。有时用韬晦之计比用其他计谋更胜一筹。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成功地运用韬晦待机之计克敌制胜的例子,称之为韬晦之计、韬光养晦、韬光晦迹等。这种思想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蔽自己;二是待机,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运用这种思想多在敌强我弱,于我不利的情况下,韬晦是手段,待机是策略,战胜对方才是目标。在待机中,一定要观察敌我双方的变化,一旦时机到来,就毫不犹豫地出击,克敌制胜。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温故而知新。

吕尚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博,俟耳俯优;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意思是,应以曲求伸,以退图进,以韬晦之术,解除敌人的戒备,等待时机,作关键性的一战。

秦朝末年,相传张良行刺秦王失败后,曾逃避秦军追捕,隐匿于下邳。一天,张良到外面散步,当他走到沂水桥上时,迎面而来一名老者,只见他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在他观察老者时,老者有意将鞋子掉下桥去,接着,老者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拣上来。”语气极为傲慢。

张良正值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不禁想:“这老匹夫看似和蔼,却如此不讲理。若不是看你年高体弱,本想一拳将你打下桥去。”转而一想:“看他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还是给他拣了来吧。”张良按捺住火气,下得桥下把鞋子拣来。

老者又说:“小子,给我穿上。”

“唉,也罢,做好事做到底,给他穿上。”张良单跪在地,给老者小心翼翼地把鞋穿上。谁知老者一声谢也未说,仰天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复返道“孺子可教也”,与张良约定五天后清晨重见。

张良感到很惊异,5天后,第一遍鸡叫时,他便起身来到桥边。不料老者已先到,他斥责张良:“你与老人约会,还来晚了,5天后再来吧。”如此这般竟连续三次,张良一无所获。

这天,又到了与老人约定的时间,张良一夜未睡,半夜里就来到桥边。他站了一会儿,见老人姗姗而来,张良的坚忍与真诚受到老人的赞扬。老人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书可成大事。用此书兴邦定国,成就大业。”说完,飘然而去。

张良惊奇异常,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后来,辅佐刘邦夺秦天下,争楚霸位,遂成一代名士。

《三十六计·假痴不颠》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亨》:“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中,杜牧感慨项羽逞一时之英雄,惜一时之名,不能忍辱负重、包羞忍辱,而自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早年是一名布衣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为人讥笑。

一天,当他在街上行走时,迎面过来一个屠家的少年无赖,他素与韩信不和。韩信见了,急忙撤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