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运营身价
3437200000033

第33章 运营名气运营身价(3)

李嘉诚不是专业教育家,但他以其治理企业、开拓李氏王国所具有的独特理念,潜心经营汕头大学。李嘉诚认为,一所大学要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决不能墨守陈规。正如他经营企业时十分重视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样,李嘉诚也会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来搜集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汕头大学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办学经验。

巨额的捐献,无数的善行义举,特别是独资创办汕头大学,为李嘉诚和他的企业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更使他的企业产生了震撼大地的品牌效应。80年代在向海外的拓展中引起世界瞩目。

起个好名

经商特别希望好名利。“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已为我们所熟知。“金利来”的原名是“金狮”,而金狮却鲜未人知。

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质地、同样的价格,“金狮”牌领带却让他的主人,后来的“领带大王”曾宪样吃尽了辛苦。

初来香港,曾宪样只能以叔父给他的6000元港币的安家费作资金,在九龙平民区租下一间182.88米的廉价屋,即作居室,又当作坊。他买来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利用从泰国带来的一些面料,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领带。

为了维护一家6口的生活,曾宪梓每天必须生产销售60条领带,尽管他的产品同国外名牌产品放到一起,连最资深的老板也无法辨认,但由于产品没有名气,在推销中常遭人白眼,常碰壁。好不容易送进百货商店,百货商告诉他:有的顾客在挑选领带时,看到“金狮”的牌子就放下了。顾客为什么不喜欢“金狮”牌领带呢?曾宪梓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他将“金狮”牌领带作为礼品送给一位亲友,才从亲友那里弄清原因。那位亲友见到“金狮”牌领带,脸上笑容一下子就收起来了,他不无遗憾地坦言道:“金狮、金狮,多不吉利,我用了这领带,什么都输掉了,你还是拿回去吧。”原来,香港人很忌讳不吉利的词语,特别是一些经商和爱赌马的人,很忌讳“输”宇,而“狮”与“输”在香港话中读音相近。经过反复思考,曾宪梓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吉大利的中文牌名:“金利来!”

“金狮”牌领带易名“金利来”后,销量有所上升,但知名度还是没有运营。看来一个牌子要打响,仅有好听的名字是不够的。为了创出品牌,曾宪梓寻找一切机会让他的产品出名。

机会终于来了。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世界杯赛中夺得冠军,班师回国,途中特访香港,为港澳同胞表演。这一消息在香港引起了轰动。曾宪梓的一位朋友在无线电视台工作,兴匆匆地赶来向曾宪样建议,购买无线电视台转播中国乒乓球队表演赛的赞助权,以在比赛节目中穿插播放“金利来”领带的广告。曾宪样也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孤注一掷”,承诺出资3万港元赞助无线电视台。他想出一句精彩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

中国乒乓球队在香港的表演赛,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转播这一盛事的无线电视台,其收视率也空前高涨。这给穿插在表演赛节目中的“金利来”领带广告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当中国乒乓球队在香港的表演赛落下帷幕时,“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同在香港已经家喻户晓。“金利来”领带的订单也与日俱增,在香港街头几乎随处可见胸前飘着“金利来”领带的男士。

曾宪梓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他买了厂房和汽车,他不必再挤巴士上街去叫卖,而可以坐在电话机旁做生意了。

“金利来”领带如“春风一夜花千里”,零售商对它的态度也一下转了180度。有一家百货店的老板过去对曾宪梓冷眼相待,嘲讽曾宪梓的领带连给外国人当裤带都不要,现在看到“金利来”领带名声鹊起,市场走俏,赶紧带了货款来见曾宪梓,陪着笑脸说:“曾先生,鄙人过去有眼不识‘金利来’,望不要见气。今天我特地带了现款,想进100打金利来领带,你可要帮个忙呀!”

从“金狮”到“金利来”,从倍受冷落到倍受爱戴,是吉祥的名字为“金利来”赢得了市场,带来了巨大利润。

要敢冒险

如果你本身很渺小,那么你就要骑在巨大之物身上,目标越大,就越惹人注目;攻击越大胆,你就越显得突出于众人之上,从而就能赢得更多的佩服。

22岁的阿雷帝诺是一个富裕的罗马家族里卑微的厨房助理。他的梦想是成为伟大的作家,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有一年,教皇里奥十世非常喜爱的一头名为哈诺的大象快要病死了,教皇召来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但大象还是死了。教皇非常悲伤,他召来伟大的画家拉斐尔,命令他画一幅和哈诺同样大小的画放在大象的坟幕上,墓碑的铭文刻着:“自然夺走的,拉斐尔以他的艺术还原。”

过了几天,一份名为“大象哈诺的遗嘱”的小册子在罗马街头广为流传。这本小册子以死去的大象哈诺的口吻针砭时弊,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把我的膝盖留给罗齐枢机主教,这样他就可以仿效我的屈膝跪拜;把我的口颚留给圣夸特洛枢机主教,这样他就可以更容易地吞掉所有耶稣的收入;把我的耳朵留给麦迪西枢机主教,这样他可以听到每个人的作为。”

这本没有署名的小册子用调侃的语气涉及了罗马的每一个大人物,甚至连教皇本人也包括在内。他把每个大人物最出名的弱点都暴露在民众面前。小册子以韵文结束:“留意啊!阿雷蒂诺是最厉害的敌人,千万不要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他仅用言辞就可以毁掉崇高的教皇,所以,上帝要每一个人都防范他的口舌。”

阿雷蒂诺以一本简短的册子一举成名。罗马的每个人都想知道是哪个年轻人如此大胆。教皇甚至也被他的胆大妄为逗乐了,他靠自己的权力把阿雷蒂诺找了出来,但是教皇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让他在教廷里供职。

以后几年,他以“王公贵族的杀手”名扬天下,大人物因为畏惧他辛辣的舌锋而对他十分敬重,包括法国国王以及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

如果你本身很渺小,那么你就要骑在巨大之物身上,目标越大,就越惹人注目;攻击越大胆,你就越显得突出,从而赢得更多的佩服。

人们总是希望过平静安逸的生活,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顾忌中生活,所以行事谨慎。大胆的行动或许也是想过的,但是也可能只是想想而已。没有人天生就大胆,即使像拿破仑这样的伟大人物,他的大胆也是在战场上培养起来的。他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因为他知道要成就伟业就必须勇敢,怯懦的人永远不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能够大胆就会完全改变他的形象。他就能够因此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只要采取大胆行动就可以了,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周折,而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简单,每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许多人不敢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这种胆怯的弱点,他们可能会用关怀别人,不愿意伤害别人等语言来为自己开脱。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是他们本身的怯懦才让他们这样做的。

大胆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有的时候需要自提身价,身价越高,别人就越重视你,这是你培养自己大胆的一种方式。

哥伦布航行时,他需要西班牙王室资助他。他向王室提出,必须策封他为“海洋大元帅”,许多人认为,这一不合理的要求王室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但是事实和大多数人想的恰恰相反。

谈判大师基辛格也赞同在谈判中要大胆。他说:“你要超乎寻常的大胆,向对方要求他不可能给你的条件,然后再慢慢让步。这样做的效果比从一开始就向对方要求合理的条件要好得多。”

胆大和胆怯都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你了解到自己身上具有这种胆怯的弱点,就应该及时有所行动,而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大胆的后果可能是自己不可能承受的,但是还有一点要注意:胆怯的后果可能是更不能承受的。如果一直被这样的顾虑思想左右,那么就会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低谷状态而难有所成。

胆大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应用到的,任何事都要具备发生的“原因”或者说是“环境”。在适当时候的大胆会给你带来好处,但是如果时机选择的不恰当就会得罪人,并让你陷入重重阻碍。胆怯也并不是毫无用处,巧妙伪装的胆怯,能够让对手放松警惕,陷入你布置的陷阱。这个时候如果再施以大胆,你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虚名招祸

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无忌、田开疆、古治子三名勇士,皆万人难敌,立下许多功劳。但这三个勇士自恃功劳过人,非常傲慢狂妄,别说一般大臣,就是国君也敢顶撞。

当时晏婴在齐国为相,对这三位很是担心。因为他们勇武过人,但又没什么头脑,对国君也不够忠诚,万一受人利用教唆,则必成大患。晏婴便与齐景公商议,要设计除掉这三人。一日鲁昭公来访,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献上一盘新摘的鲜美的大桃子。宴毕,还剩下两只桃子,齐景公决定将两只桃子赏给臣子,谁功劳大就给谁。当然,这就是晏婴的计谋。若论功劳,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只有两个,怎么办?三人各摆功劳,互不相让,都要争这份荣誉,其中两人先动起手来,一人失手杀死另一人后,自觉对不住朋友,自杀而亡,剩下的一位见闹成这个样子,三人为了两只桃子而死去两个,不愿独活,也当场自杀。

这样,齐景公就去掉了心头大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贪虚名而得实祸的典型例证。如果他们相互谦让,不贪图身外的虚名,那么他们就不会丢掉性命,也不会成为千古笑柄。

虚荣是建筑在沙洲上的大厦;务虚名者,招实祸;好虚名者,必多怨;虚荣是骄矜的食物,轻蔑则是它的饮料;虚荣成侈糜,浮华生贪婪。

有这样一个寓言,值得我们深思:

在一个森林的草坪上,几只小鹿争论着彼此什么地方最足以炫耀;一只公鹿刻意地甩甩头,骄傲地说:“美丽的鹿角最神气,最帅气。”

小鹿的头上除了些微的鹿茸外,什么也没有,都不免自惭形秽,羡慕不已。

“难道我们一点优点也没有吗?”有只小鹿不服气地说。

“不错!”公鹿立刻顶回去,“尤其,你们的四肢又细又瘦,难看死了。”

这时,突然出现了狮子,大家惊骇之余,四下拼命窜逃,摆脱了狮子的追逐之后,大家回头一看,却见公鹿狼狈不堪地在树丛中挣扎:“救命啊!我的鹿角被树枝卡住了。”就在进退不得之际,非常不幸,狮子也追到了……

小鹿细瘦的四肢,虽然不起眼,足为逃生的工具;公鹿美丽的鹿角,虽然最醒目,却是丧生的累赘。这则寓言清楚地启示:人不可贪虚名而招实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