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运营身价
3437200000032

第32章 运营名气运营身价(2)

然而许多人有了钱,不但挥金如土,纸醉金迷,而且或招“小蜜”,或包“二奶”,绯闻不断。这种现象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大陆不鲜见。

李嘉诚视名誉如生命。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林燕妮首次赴华人行的长江总部,与李嘉诚商谈广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来,他(李嘉诚)开腔的并非谈公事,而是澄清传媒对他的绊闻传言。

“李嘉诚说:我跟某某港姐绝对没关系,亦不认识,外边乱讲。”

地产商不止一个姓李的,传媒也没有说是“长江”的李姓地产商,更没描绘该李姓地产商高高额头,戴眼镜,平时好穿黑色西装,说话带潮州口音。李嘉诚确实过于小心,他与林燕妮谈这事,是林燕妮乃是新闻圈中人——香港屈指可数的名牌专栏作家。李嘉诚这般解释,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笔,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后说:“我们是做广告的,绯闻我们不关心,但他显然十分介意。”

《明报周刊》曾刊过题为《一生最怕惹绯闻,视名甚重》的文章,提到某报说一位李姓地产商与某港姐有染,李嘉诚对客户说,他不认识这个港姐,外面乱传。客户并没问起此事,李嘉诚急于澄清,再说李姓地产商有好几个,李嘉诚如此谨慎,可见对绯闻的惧怕程度。

多家香港传媒谈到李嘉诚,若女星欲上前敬酒或攀谈,超人便会逃之夭夭,惟恐给记者的镜头抓下把柄。

超人亦如一块白壁。谁都知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青梅竹马,相敬如宾,情深似海。因此,庄月明过身后,竟无人敢提超人续弦的话题。

“视名誉如自己的生命”,超人如是说,世人亦如是认为。偏偏有这么一个不识相的神奇才女,向超人大献爱心。一忧超人丧偶数载,甚为寂寞;二缘超人魁力超人,为之倾倒。

1995年情人节,《明报》赫然刊出两幅“示爱”广告。求爱者,是自称“无敌浪漫女作家”西茜凰,西小姐姿色风采颇佳,常在文中言及被俊男包围。

被西小姐爱上的宠儿,是香港两位赫赫大名的顶尖级人物,一位是首席财阀李嘉诚,一位是第一才子金庸。两人皆有才(财),正如西小姐在电话中回答记者采访道:“才(财)子佳人。”

西小姐手书示爱广告,墨字功力不浅,其情愈深,给超人的题字是“嘉干骏之长,诚万川之江”,取首尾两字,合起来就是“嘉诚”、“长江”。西小姐称超人为“嘉诚贤兄”,可见“情妹”用心之良苦。

据白广基先生撰文披露,“在《明报》刊登四分之一版广告,要9600多港元,两则便要1.9万大元。西茜凰是当官的,薪水约3.5万港元,这个情人节的大礼物占了她过半的薪水,绝对是高消费爱情。

“去年,西茜凰的《魅力才子心》出版,她公告各方好友,说超人已向她买了500本留念,希望好友们也帮补一把。

“但据闻超人并没有认购,只是她一厢情愿自掏荷包送赠。可见才女是何等的痴情,对她所‘爱’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端的赚人热泪。”

西小姐如此露骨泼辣的示爱,超人避退三舍,未有任何应。故舆论界称,才女单相思,没厘头(没意思),花开终不见果落地。

超人算是虚惊一场。不料,事隔未及一年,一家八卦周刊爆出超人“绯闻”,似言之凿凿,实春秋之笔。超人恼怒,自在情理之中。这番,连一贯对记者友好的小超人,亦示以颜色。

1996年2月1日《新报》写道:

“李超人之子李泽钜,最近荣升了老豆,理应心情甚靓,不过,近期小超人出席海怡半岛商场一间零售集团开幕时,对着老记的态度十分严肃,吓得在场老记以为发生了何事。

“虽然当日小超人勉为其难回答了老记多条问题,但小超人三番五次说了一句话,就是《苹果日报》记者在场,我晤(不)讲。相信与《苹果日报》老板另一份杂志近期对李嘉诚报道有关。据最近一期《×××》封面报道,透露了李嘉诚的多年颜知己,未知今次小超人对《苹果日报》记者还以颜色,与这篇报道是否有关。

“事实上,近日股市大旺,有关长实及和黄的市场传闻不少。若然小超人不作回应,除了令老记食白果之外,投资者亦会十分失望。”

我们自然不会轻信李嘉诚的所谓“绯闻”,根据以往的经验,颇多流言蜚语,经时间和事实证明,纯属子虚乌有。

做人难,做名人难,做有钱的名人更难——李嘉诚对此,有深刻体会,但是他坚持洁身自好,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在他心目中,保持清名并不只是一个名誉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问题,而他是不允许自己在品格上有污点的。

赢得声誉

投资者有两种:一种为利润,一种名誉。前者是经商法则,后者是修身法则。独资兴办汕头大学,更是李嘉诚爱国义举的一块丰碑。对李嘉诚本人来说,这也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李嘉诚出身书香世家,父辈多是教师,他自己还很小的时候,就曾立下了长大后做一个教师的志愿。即使走上经商的道路以后,仍希望赚到一些钱后,改行做学问或当教师。另一方面,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深知自己从小没能多读一点书,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感到遗憾,因此希望捐资办学,在国家的教育事业上有所贡献。

汕头大学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继陈嘉庚独资创建厦门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由海外爱国人士捐巨资兴办的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潮安、澄海、揭阳和汕头市区交界处,背靠峰峦叠嶂,前眺茫茫平原,校园内风景秀丽,夏天清凉宜人,又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学校附近还有名胜龙泉岩,在巍峨屹立的巨石之下,有一可容纳数十人的天然石洞,岩边还有一股格外清纯的泉水,终年瀑流不绝。岩前尚存古迹“翁公书院”,是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的蓬州人翁万达及第前用心读书的处所。整个校园看上去雄伟壮观,幽静典雅。

无论是为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还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满,人类都要不断追求更深更全面的知识和文化,而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则是实现人类这一追求的载体。可人口达1000万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没有一所大学,这不能不令这里的乡亲们深感遗憾。

近百年来,不少潮汕人为建这样一所大学努力过,像张竞生、杜国痒、林子肩等人,他们奋斗不已,但终未能实现千万潮汕人的梦想。海外有识之士陈嘉庚先生在毗邻粤东的厦门独立捐资创办厦门大学之后,对粤东地区筹建大学一事也非常关心。他在《论潮州大学》一文中指出:“潮州与闽西毗邻,并与嘉兴、海陆丰接壤,地广人稠,人口1千万,尚未有一所大学,诚属憾事。”

在潮汕地区创建一所大学,已成为潮汕父老乡亲们的迫切愿望。

1979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汕头市被列入经济特区,因此更需要较多经济管理人才。于是,为了尽快满足潮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潮汕地区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所大学。在这种形势下,海内外又一次掀起建立汕头大学的高潮。

李嘉诚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汕头大学筹委会副主任庄世平老先生进行了长谈。

会谈中,李嘉诚和庄世平越谈越兴奋,越谈越激动,仿佛眼前已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汕头大学。

李嘉诚在《我对汕头的希望》一文中,敞开了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爱国报国的诚挚情怀:

“教育的重要,是国家的兴亡,社会繁荣的关键。甚至一个机构,一个家庭,其成员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对其发展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资源丰富,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基于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只有选拔人才、培育人才和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选才、养才之功有赖教育。教育事业跟不上,国家就会造成人才缺乏。因此,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快慢,是和教育事业的成败进退有着直接的关联,教育的成败,是国家强弱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今日祖国的状况,要使民族素质运营,人民生活改善,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但要使科技水平运营,则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担负国家重任。”

铿锵有力的话语,正道出李嘉诚对祖国早日实现繁荣富强的殷切期盼,也显示出了他在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上的敏锐目光和独到见解:教育,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我们的祖国才能迅速走向强大。

李嘉诚仔细考虑了汕大创办的重要意义,考虑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信守诺言的处世准则之后,认为办汕头大学比生意上的得失更重要。1983年5月,李嘉诚在给汕大筹委会的信中动情地说:

“近年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所及,长实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各行业倒闭及亏蚀者甚多,他们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上述捐赠,在个人今后数年之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它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尽心尽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难的经济情况下,他们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于是,李嘉诚果断地决定,一定要把汕大办起来。他再三向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表示:不管将来情况如何,他都要走下去,“我李嘉诚如果创办汕大的意志不够坚强,那么,汕大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俗话说的‘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意义也就在于此罢。”

在李嘉诚的大力推动下,汕头大学终于创建起来了。

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O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

李嘉诚还亲自确立了“立足粤东、面向全省、顾及全国、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一心要把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付出再大的资金与精力的代价,他也毫不吝惜。

之后,李嘉诚在海外组建“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在汕头市兴办的一个10万千瓦的年发电量5亿度的火力发电厂。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除了对这一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外,还负责代汕头向国外筹借5000万美元。

汕头大学基金会是一个不图利润的组织,其目的在于保证汕头大学和汕头医院的后续资金支持,它的本金及其获得的利息和利润将全部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