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我不是同林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
3436800000027

第27章 有些事不必老板交待(3)

你虽然不完美,但并不表示你没有用;就算别人态度粗鲁或不够体贴,也并不表示你的言语或行为冒犯了对方;就算你上一次求职面试表现不好,并不表示下一次也会一样糟糕;就算偶尔犯个错,也并不表示你就是白痴;就算你的企划案被主管退回,也并不表示你就做得很失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也可能只是凑巧今天运气不好。任何不快,都只是暂时的,而且都可转换成宝贵的学习经验。如果你能坦然面对批评,把它们当作促进自我改善的工具,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好好利用别人的批评吧!

如果老板批评你,你首先就是倾听,尤其是当对方的批评又非常正确时。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插嘴或反击。如果对方说得对,就坦然接受,而已要注意你的肢体语言,不要让它影响了你的接纳诚意。

你要感谢对方提醒你注意这件事。如果这个批评并不正确,还是得感谢批评者愿意拨时间和精力,让你留意到他的看法。

你也可以提出问题。假如批评者的态度过于激动或趋向被动时,适当发问就非常重要了。问题可以暂时平抚激动者的情绪,也可让态度被动的批评者,克服胆怯的心理。

你的问题应该能明确引导批评者清楚回答。在问话中,多用对方的用语,如,我做了什么,能不能明确一点说,让你觉得不负责任。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你的音调。如果你用嘲讽的口气,不但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人觉得沟通无望,也丧失了和批评者改善关系的机会。

假使对方的批评有理,你要接受自己并非完人的事实:为你的错误道歉,并向批评者保证不会再犯。

如果批评并不确实,原因可能在于你未能符合批评者的期望。批评者为你塑造一个虚幻的形象,期望你在特定场合,要有特定的行为表现;如果你无法符合这种形象,对方就会非常失望。但这不是你的错——除非你自己也是塑造此种错误形象的帮凶。不论哪种情况,处理方法都一样:提出问题,请对方明确回答,让你了解批评者的期望为何。弄清楚这虚幻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以采取适当的反应或行动。

如果批评者无法明确回答你的问题,可能表示对方的批评举动是更深层的情绪反应,如:嫉妒、缺乏安全感、羡慕、不当的竞争意识或害怕失败。

处理言之有理的批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你做过的事负责。但是,这并不意味你得降低自己的地位,或暴露自己的缺点。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如果必要,可以请批评者建议你该如何改进,如此,你是在设法解决间题,而不会觉得有罪恶感或者无能。

承认错误。有错就要认错,为你的错误道歉,同时提出避免再犯的行事准则。针对你无法同意的事项,承认双方确有意见不同之处,必要时,可以再找时间进一步讨论。

采取行动。要改变批评者对你态度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的行为模式。不要浪费时间为过去的所作所为找台阶下,行动胜于言语。如果批评者所言属实,让对方感受到你改过的诚意,并以全然不同的态度面对他。

八、悠着点,朋友

随着社会劳动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跳槽。很多人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但也有一些人未能如愿以偿,对新工作仍然不满,甚至觉得每况愈下。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跳槽时的心理状态走入误区,事后就很有可能后悔莫及。

1.怎样看待这种履历

在顾问公司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求职者的履历:他们有良好的学历和技能,但在工作履历上却异常丰富,更换工作非常频繁,有时甚至在一家公司任职仅几个月就离开了,还有人把这种经历渲染成资历丰富、能力和适应性强的证明。可是,招聘单位和顾问公司又是怎样看待这种履历的呢?这说明此人工作表现不佳或包容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导致被炒或离职。因为任何老板不会轻易让真正得力的骨干离开的,反而会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而有能力、得到重用的人才,正处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又怎么会轻易离开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的公司呢?往往只有那些在公司发展不顺利,个人不得志,老板也不满意的人才会跳槽。可想而知许多跳槽频频者并不象他们自己所描述的那样优秀了。即使有的能力不错,确实因为不断追求更高的职位和待遇而跳槽,履历也确实是表现出节节上升的势头,但他们进入公司以后,谁又知道下一次何时流向何方呢?对企业缺乏忠诚度的员工,能力再强,公司也不愿真正委以重任;而且能力越强,职级越高,这方面的顾虑越大。

2.能力和品德方面的顾虑

除了能力和品德方面的顾虑,跳槽频繁者还给人以工作不扎实,为了蝇头小利(如每月多几百元的薪水或较好的福利等)而没有全局观念和个人发展的长远规划等印象,使公司对其全面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判断和评估,显然要大打折扣。

从个人方面来说,进入一家公司,从熟悉业务、环境、规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企业理念和文化,到磨练出独当一面的才干,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心态浮躁,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就另攀高枝,不但给公司造成损失,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这山望着那山高肯定比一步一个脚印少了发展后劲,若干年后恐怕平添许多后悔。奉劝还在热衷于跳槽的人才,冷静下来做一番长远的规划,切莫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再跳槽频频了。

目前,大多数美国公司都喜欢从公司外聘请中上层经理人员,而不是提拔本公司的雇员。纽约一家名叫托恩迪克·德兰协会的猎头公司对700家美国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如今超过2/3的美国公司都习惯于到别的公司去挖经理人才,这么高的比例是前所未有的。但另一项研究报告却显示,美国跳槽的经理人员中有近一半人以失败告终,他们在就任新职后的一年半内就会因为业绩、表现大大低于预期而被解雇,或者自愿辞去职务。

跳槽的经理人员失败率为何如此之高?各种分析见仁见智。纽约某猎头公司总裁比尔·莫林认为,责任全在那些办事草率、揽活过多的猎头公司身上。他说,面对繁荣的就业市场,一般的猎头公司不可能干出高质量的工作。你想想,一家公司同时在承办17宗(猎取经理)业务,怎么可能干得好呢?由于一些猎头公司胡乱拉郎配,导致许多跳槽的经理人员不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而许多人事经理则认为,跳槽者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与同僚和员工处不好关系;对老板的要求没有弄清楚;缺乏从政技巧;没有能力达到新工作要求的两至三个最重要的目标。法国欧洲商业管理学院教授曼往尼却指出,跳槽的经理失败率高主要应归咎于老板。曼佐尼通过研究发现,许多公司的老板一开始就会把新上任的经理们分成进和出两个组,被列入出组的那些人就像后娘所生,他们所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所提的每一项建议,都会遭到批评和拒绝,这使他们心灰意冷。由于美国公司的经理人员大进大出,有人戏称美国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在玩抢座位游戏。

来自洛杉矾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许多跳槽者通常会犯两个严重错误。第一,没有好好想一想他们希望从新职位获得哪些好处。弗兰克说,人们特别容易受优厚待遇的诱惑。但如果你不搞清楚自己期望从新工作中得到什么,你又怎么知道新工作会满足你的愿望、自己是否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呢?第二,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在面谈时没有提出充分的问题。菲利浦电子公司北美软件部负责人麦克利斯特有段时间曾想跳槽,她希望在一家公司做一位高级财务主管。她说,我在面谈时尽力提很多问题(一个小时内谈10到20个问题),并仔细听对方的答复。为了获得这个职位,她与一家公司面谈了10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个职位。她说,我不想要一份使我只能在周末才有机会见到孩子的工作。

由于一些突发事情,如未获得期望的奖励,与同事。老板发生争执,被人误解等,而决意要离开现单位,但这时你可能正陷入心理误区,应先作调整……

由于一些突发事情,如未获得预期奖励,与同事、老板发生争执,被人误解等,决意要离开现单位,而全然不顾所付出的代价。事实上这些人所关注的并不是将要加入的新单位,而是要尽快摆脱目前的工作环境。这就难免在挑选新单位时草率从事。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一下子找到合适工作的,即使以后有了更好机会而另谋他职,也已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有些人选择工作并非根据自己兴趣及能力特点,而是随波逐流,哪种行业热门就转向哪个行业。其实行行出状元,不同的工作虽然整体看来有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各种区别,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工作要适合自己。比如目前律师由于待遇丰厚,工作有挑战性而成为热门职业,但这一职业只有思维条理清晰,有较好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人才能胜任。某人不善言辞,惯于跳跃式思维,如果他去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很有可能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但若只是因为羡慕律师的高薪而强求自己去干,只会适得其反。

指择业时以别人的工作为标准,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一个符合此标准的职业。这个标准可能会是收入、住房福利、出国机会、管理等级等。这种心理的危害是片面强调单位因素而忽视其他重要方面。例如某人身在国企,很羡慕那些外企员工丰厚的收入,因此想方设法跳至外企。跳过去之后才发现新工作待遇自然不错,但是工作强度高,并且只局限于技术工作,发展空间狭小。而相比之下,原单位却能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指在需要做出跳槽决定时表现出犹豫不定,一方面对新工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害怕放弃原来的工作,会带来太大损失,患得患失,反复权衡,难以从大局出发,立下决心。这样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两相权衡时莽撞从事,而错误做出转换工作决定。

3.商业秘密,跳槽纠纷

在商界大战中,一些人打着人才流动、高薪招聘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专招那些掌握重大商业秘密的企业涉密人员。有的涉密人员跳槽时虽未带走有关商业秘密的书面资料,但走后却可凭记忆模仿研制相同的产品,或是利用原来业务往来中的商路,同样对原企业造成了侵害。

职工可以跳槽,这是其劳动权力和自由,任何人不得非法干预。但是,职工又不能因跳槽而侵害企业的商业秘密,因为商业秘密属于企业的财产权利。

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护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等。职工在跳槽时,如果带走了符合商业秘密条件的商业秘密,企业才可以对其追究责任。

由于职工常常对企业的经营和技术情况了如指掌,职工在跳槽后也往往选择与其以前形成的业务特长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一旦在跳槽后从事这些职业,不但易于成为原就职企业强劲的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和业务的需要,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就职企业的商业秘密,跳槽纠纷也多由此而引起。

§§§第二节生活方式不仅是你的私生活

无论一架机器如何精良,如果不按时加油,机器就将毁坏,使用寿命也有限。人也是如此,如果他整天忙于工作,劳累过度,等到支持不住才罢手,那么也可能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健康了。生活方式是你工作的加油站。

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一个人必须学会每天和自己竞争,才能掀起真正的信心革命!首先,不能替过错找借口,而是承认并超越它。找借口涉及到避免目标的达成,而超越错误的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当我们避免设定有价值的目标时,便会因循地过日子。这种思想怂恿人什么也不做,把一切推到明天。

1.变闲暇为不闲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上午把手表向前拨快30分钟,下午反过来拨慢30分钟。那么,早晨7点起床,实际上是6点30分就起来了,这样就比别人多得了30分钟。下午下班时间本来是5点,对于他来说,则是4点半,这又多得了30分钟,合起来每天工作的时间就增加了一个小时,这样,似乎一天就有25个钟头可用了。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

凡有所成就的员工,都有一个成功的诀窍: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偷清闲,不贪逸趣。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与会者总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产生于饮茶之余。据说,茶杯和茶壶已列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余暇时间,在饮茶时议揣器成果。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吃饭时,与主人讨论问题,忽然间来了灵感,他提起钢笔,在口袋里找纸,一时没有找到,于是就在主人家的新桌布上写开了公式。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每次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去,然后再继续做饭。

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都强调这种善于利用休息时间解决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