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3435200000035

第35章 驭人:驾驭人才为我所用(3)

曹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为他治军严整,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这在很多时候帮助了他,使他转危为安、由弱变强。

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轻狡反复”;刘表“不习军事”、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无纤介之善”。最后,曹操将他们全部消灭了。

【智慧金言】

纪律是所有制度的基石,想要组织与团队长久存在,必须靠团队纪律来维系。要建立团队的纪律首先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整个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

董卓和吕布曾经显赫一时,他们是义父子,一个借父势,一个凭子勇,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董卓终因残暴而亡,吕布也因无谋而败。

董卓生性粗猛,却有谋略。他青年时,在游玩中,交结了、羌族豪强。他臂力过人,能左右开弓,羌人畏服。后于镇压羌族叛变中,屡立战功,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在征伐韩遂、马腾时又立战功,被任为前将军。朝廷曾征召他入朝,他拒绝了。之后,他驻兵河东,静观时局的变化。

东汉自和帝后,外戚与宦官为争权夺利而拼得你死我活,胜者便执政,这已是东汉中后期一种比较寻常的现象了。

南阳人何进本无才无德,只因妹妹被灵帝立为皇后,因此被任命为大将军。

灵帝死后,在立皇子的问题上,何进与管禁军的宦官蹇硕斗争趋于白热化。何进要立他妹妹何皇后之子辩,蹇硕则受灵帝所托,要立王贵人生之子协。结果何进得胜,将蹇硕杀了。何进手下任司隶校尉的袁绍曾建议将宦官杀尽,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私叫董卓等兵将入朝,以胁太后。何进手握兵权,要除宦官是轻而易举的事。主簿陈琳就曾进谏说:“将军军权在握,除宦官就好像鼓炉火以烧毛发,如召外兵聚会,强者为雄,正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成,反起祸端。”后来正如陈琳所料。何进召董卓等外兵入朝,还要他们公开上书“以清君侧”为名,要杀中常侍张让等。

事情被张让等得知,之后,张让等宦官联合起来,拼死反扑,何进入宫向何太后要求杀尽诸常侍时,被张让等所杀。袁绍等又引兵将宦官不论长幼都杀个精光。东汉外戚、宦官的祸患就此终止。

这时,董卓进兵洛阳,掌握军政大权,任相国,兼太尉。因陈留王为其同族董太后所生,便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便为献帝。群臣畏其威,只有任之听之。

董卓一人朝就慑住群臣,因他十分善于虚张声势。

董卓只带来三千步骑的兵,他自知兵少,恐不能吓人,在他驻兵于外时,夜间派军偷偷出营,明日一早就大张旗鼓回来,扬言又到西凉兵,四五天都这样循环往复,大家误以为西凉兵多,被其军威所慑。当时袁绍还有不少的军队,有人劝其攻击董卓,袁绍恐力不敌,遂不敢动。以前由何进所领的军队也因董卓“势大”而归其统领。董卓又令人诱吕布杀其主将、同他一起被召人京的丁原,并把吕布收编到他的手下。

至此,董卓独揽兵权,为所欲为。

他还经常拉拢名士。

蔡邕声望很高,因被宦官迫害,远避他乡,不愿为官。董卓派人四处寻查,终于找到了他。蔡邕不来,董卓就威胁他。蔡邕被逼只好应召。他给蔡邕一连升了三次官。他还为因党锢之祸而被杀的陈蕃、窦武等党人平反,并请他们出来做官。对于名望较高的官员,也分别给予高位或提拔,而他本人的亲信,并不任显职,而只做将校。

董卓这样的用人方式,确能迷惑一些人,蔡邕在被杀后,他显得十分伤心。董卓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他用人唯贤,以笼络人心,他不让亲信任显职,而使他们紧握军权,这是因他知道,只要手握军权,就可任其所为。

当时的董卓,已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如果他能整顿朝纲,施行仁政,纠正以前的腐败现象,顺应民心,说不定可以巩固其地位。

只可惜,董卓这个唯武力论者,以为凭武力就可统治天下,为取得将士们的爱戴和拥护,他就纵容他们抢劫掠夺,杀人放火,以致失尽人心。

当时时洛阳富户甚多,家家积满金帛财物,董卓士卒穿家人户,任意搜劫,奸淫妇女,使人人自危。他还曾派军到阳城,适逢村民在“春社”节日迎神赛会,尽皆杀之,掳掠妇女和财物载于车上,悬人头于车下,扬言杀贼大胜,欢呼着扬长而去。

董卓的暴行,激起了朝野愤恨,才有了关东各州郡均起兵伐之。董卓被迫迁都,不仅疯狂掠夺民财,还发掘帝陵、官民坟墓,取其珠宝。最后放火把洛阳烧光,以至于二百里无人烟。

董卓到长安后,别筑郿坞,高厚七丈,称“万岁坞”,仓库屯积三十年粮食,藏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金玉、彩帛、珠宝堆积如山。

董卓曾这样说:“事成,雄踞天下;不成,这些东西足以养老了。”

当时,天下人恨不得将其分而食之;事不成,必死,如何“养老”?竟愚蠢到如此地步!董卓从没料到,司徒王允已使其养子吕布谋杀他。他的死期就在后面。

吕布既能杀其主丁原,就能杀其假父董卓,而董卓以为有义子吕布保卫,可保万全,这又是多么愚蠢啊!

董卓就这样死于吕布之手。

【智慧金言】

如果董卓不这样残暴,而是温和、宽厚一些,一定不会是这们的结果。真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啊。

查明内情,宽以待人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于禁作战勇猛,性格直爽,胸怀坦荡。

公元197年,曹操在南阳败于张绣,撤退途中,其嫡系青州兵军纪混乱,抢掠民财,而于禁部下则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有一次,青州官兵在抢掠财物时被于禁抓住,于禁斥责他们说:“你们身为曹公麾下官兵,却这样伤天害理,既违背上意,又违背民心,怎么能夺天下?”

哪料,这伙官兵自恃是曹操亲兵,置若罔闻。

于禁大怒,斩了其中三名军官首级。到宿营地后,又有几个青州官兵到于禁帐下胡闹,声称于禁“乘战乱撤退之机,斩杀统帅亲兵,意欲图谋不轨”。

于禁却不予理会,径直进到曹操帐内。

曹操问他:“刚才有人说,你杀了我青州兵的军官,此话当真?”

于禁回答说:“青州兵是您一手训育的精兵,目的在于实现你的宏图大业,军纪严明,英勇善战,而青州一些官兵肆意抢劫财物,侮辱民女,如果任他们为所欲为,必将损害您的形象。”

曹操颔首不语。

于禁又说:“如今群雄争霸,更需要一支深得百姓拥戴的军队,才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所以,我当众斩杀了三名违纪军官,您哪里会降罪于我呢?”

曹操转怒为喜,称赞不已,并将他由伯爵升为侯爵,并斩了诬告于禁的军官。

曹操如果听信诬告,加罪于禁,势必失去一员虎将,而他宽爱有加,升其爵位,真不愧为一世枭雄。

但事后,曹操又托谋士对于禁劝告说,遇事要多加考虑,不可随便杀人,否则会导致自相残杀,否则,他迟早会被处死。

于禁听了此话,顿觉曹操宽爱之中亦有严厉之处,事后于禁处事更加谨慎,作战亦屡战屡胜,深得曹操的信赖。

【智慧金言】

曹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能够宽待下属。

谦逊律己,令人归心

三国时期,刘备为人仁义,对待手下将士关爱有加,他善于发现和使用他们的长处,而不去计较他们的短处。如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夫人,赵云在千军万马中救阿斗,刘备不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量才施职。刘备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谓“忘其所短”,“忘”有不计较之思。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忘”,是不可能的,你一旦发现一个人的缺点后,就很难从你的记忆中抹去。所谓“忘”,其实与“难得糊涂”很相似。

与刘备相比,曹操在这方面则不但不仁义,反而大逆不道了。在逃避董卓的追捕时,曹操曾经到一个朋友家去避难,他误解了朋友为他杀猪接风的话,以为把他捆缚交出去,于是错将朋友夫妻都杀死了。

这表现了曹操品德差,无信义的一面。不讲信义的人,如他自己所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曹操虽能力过人,但无刘备那样的德行,这也是他把刘备视为头号对手的原因所在。我们确实应该向刘备学习以德服人的手段,用以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身为领导者更要这样。

刘备临终前给后主刘禅一封遗书中说“唯贤唯德,能服于人”。“贤”是指聪明,“德”即人德,德可谓人的魅力所在。意思是说,如果在位者缺少贤德,便不能推动臣下。刘备又说:“我是一个缺乏贤德的人,你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刘备谦虚地认为自己没有德,实则相反,刘备于晚年终于巩固了他的势力范围,这是刘备靠自己的才智所获,也来自部下们的奋斗。像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为刘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之所以能对齐备忠心耿耿,皆因刘备所具有的谦虚、体谅的德行,以及他给人的信赖感。

【智慧金言】

不善于谋略作战的刘备,却品德高尚,所以吸引和留住了很多贤才。而他自己尚自谦无德,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自古以来,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而刘备正是具备了这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他才有后来的成就。

采用攻心战术,制服下属

诸葛亮很善于采用攻心战术,使其下属服服贴贴。

关羽文有文韬,武有武略,对于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开始并不服气,如果不是碍着刘备的面子,可能早就像张飞那样对诸葛不客气了。

当时的情况,孔明是柔,关羽是刚,孔明是如何以柔克刚的呢?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又亲率大军南下,夺下了刘表的荆州,然后乘胜攻击东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孤身前往柴桑,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协助东吴的周瑜定下火烧赤壁之计后,就返回夏口的刘备军中,布属战局去了。

诸葛亮先命赵云带三千军马,渡江去乌林小路,埋伏于林深树密处,准备截杀曹操撤退的军队。诸葛亮预计赵云可消灭曹操一半的兵力。

诸葛亮又命张飞带三千军马过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在葫芦谷埋伏。在曹军埋锅做饭时,先虚张声势,吓得曹军逃跑后,再乘势追杀。诸葛亮料定张飞可以让曹军再损失一半以上的兵力。

诸葛亮又命刘琦,守备武昌城,借机捉拿溃散的曹军。

最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可于樊口屯兵,登高而望,坐看今夜周瑜大败曹军。”

关羽见所有将领皆有任用,唯独他被置之不理,忍耐不住,高声问道:“关某跟随兄长征战多年,从不甘为人后,今日这般紧要关头,军师却不委用关某,不知军师何意?”

诸葛亮笑着说:“云长勿怪!我原想麻烦你去把守一个最要紧的隘口,但考虑到你去多有些不便,故不敢用。”

关羽说:“有何不便之处,请军师明言。”

诸葛亮说:“当初,你在曹操处,曹操待你甚好,你又素以仁义为先,当然要报答他。今日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你把守此道,你一定会放他过去,所以我不敢任用你。”

关羽说:“军师多虑了。当年曹操是待关某不薄,但关某为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已报答过他的恩情了。现在是两家敌对,关某不会循私废公。”

诸葛亮说:“你若临阵放过了曹操,该当如何?”

关羽说:“关某愿军法处置!”

诸葛亮说:“好!请立下文书。”

关羽立下军令状后,心中还是不服气,就反问诸葛亮:“如果曹操不从那条路走,军师又该如何呢?”

诸葛亮说:“我也愿立军令状。”

关羽这才领了将令,带了关平、周仓和五百名刀斧手,直奔华容道。

刘备见关羽立了军令状,不免替这位义弟担心,就对诸葛亮说:“云长最讲仁义,如果曹操果然走华容道时,恐怕云长还是会放了他。”

诸葛亮说:“此次我们与孙权联合,曹军是必败的;但曹操兵多将勇,受挫后,定能破围而去。既然无法擒杀曹操,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云长吧!”

刘备于是放心了。

当天晚上,先是东吴的水军乘着东南风,驾火船闯进曹军水寨,火烧曹军舰船,然后,东吴精兵渡江进攻,结果曹军大败,曹操率数千残兵往南邵城狼狈逃走。

曹操在乌林、葫芦口先后受到赵云与张飞的截击,损失了多半人马,走到华容道,仅有三百余骑随行,而且人饥马乏,已无交手之力。

曹操见华容道山僻路小,且路上水洼泥泞,正在讥笑诸葛亮失算,没在此处设一支兵马时,一声炮响,前方稍平坦处,五百名刀斧手,拥着一员大将截住去路,来人正是关羽。

曹操等人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谋士程昱说:“关羽恩怨分明,信义卓著。丞相昔日有恩于他,现在亲自开口,我们或可逃此一劫。”

曹操于是上前,对关羽说:“将军,自分别后,一向可好?”

关羽回礼后说:“关某奉军师将令,已在此等候多时。”

曹操说:“我兵败势危,望将军念昔日之情,放我等一马。”

关羽说:“关某昔日身受丞相厚恩,但我已经报答过了。今日之事,关某不敢擅专。”

曹操紧接着说:“将军昔日过五关斩六将,还记得否?将军熟读《春秋》,难道不知大丈夫立世行事要以信义为重吗?”

关羽想起当年他千里走单骑,护送义兄刘备的两位夫人,寻找刘备的事。当时他闯过五关,连斩曹操的六员守将,最后曹操还是大度地不予追究,放他而去了。关羽知道,曹操确实对自己有恩,自己又如何能恩将仇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