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的故事
3425400000050

第50章 新火山

2006年11月10日,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

中国文联八代会、中国作协七代会的开幕式就要开始,数千位代表静静地等候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登台和我们见面并做重要讲话。这时一位穿高领蓝毛衣外套休闲皮夹克的中年人走到我所在的一楼11排28号座位,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把两本厚厚的新书放在我的面前,一本是中短篇小说集《信访局长》,一本是长篇小说《殉猎》。我认出来了,他挺拔的身材,宽厚的肩膀,浓眉下的丹凤眼和有力度的下额。他不是黎晶吗,十五年前五大连池的市委书记,那是一座被火山环抱的城市,我在《跨世纪人》的那篇报告文学中,把他称为“新火山”。

我们还没来得及谈话,胡锦涛和中央各位领导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黎晶融化在灿烂的灯光中了。后来我在文代会的代表名册中找了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黎晶。我的眼前变幻着这个神奇人物的历史影像――

1973年初春,在北京通往黑龙江的一列火车上,一个青瘦的青年挟着简单的行李,躲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时而怯生生地望着车窗外灰白色的残雪,时而惊恐地瞧着从他身边挤过的每一个人。他就是21岁的黎晶。他出生名门望族,父亲原本是琉璃厂的画家,一腔救国热情使他投笔从戌,随冯玉祥当兵,在台儿庄大战中受伤,伤好后又投奔延安,在抗战大学学过马列,也上山和张思德一起烧过炭。可在中国复杂的政治运动中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文革中全家被赶到通县刘家庄一间不遮风雨的草房中。成了“狗崽子”的知青黎晶尽管满腹经纶也不被信任。一次在乡里批斗父亲的大会场上,一个姑娘挤到他的身边塞到他手中一个玫瑰色的香脂盒,里面有一个小纸条:“我的心和你在一起!”这爱情的星火点燃黎晶的希望。可父亲说:“那孩子家是贫农,咱家不配,你不要有非分之想了!”黎晶哭了一夜,第二天带着家中仅有的20元钱投奔北大荒了――生产队的会计冒险给他开了准迁证,后来被批斗后暴病身亡。

北大荒以广袤的胸怀包容了这个逃难的青年,黎晶在嫩江县附近的山河农场落了脚,他先当一年农工,又当了一年木匠,学了一手好手艺。后来又当上了汽车司机,他拼命地干活,往嫩江县运粮往返90公里,他一宿跑三趟,还是装卸工,一气扛一百袋小麦。最惨的是大冬天,汽车在半路抛锚,他要钻到车低下的雪地上鼓捣,如果修不好,他要放掉水厢里的水,在零下40度的野地里跺着脚跑一宿。不甘寂寞的黎晶还在农场搞了“个人画展”――45幅批林批孔的连环画挂了一屋子,几十里外的生产队都来参观。他带领车队的小哥们穿上蓝工作服,戴上白手套,上台朗诵他创作的长诗《汽车工人之歌》,得了农场文艺汇演一等奖。他是连队知青的“精神领袖”,每天晚上,二十多人躺在大通铺上讲故事,每人讲一个,谁不讲不让谁睡觉,每回都是黎晶讲得最棒,后来每晚都让他一个人包场了,也许这时已经显示了他小说家的才能。其实黎晶的领导才能更突出。一天,连长领着一帮青年在河边干活,要把陷在泥里的一根大元木拽出来,可费了九牛二虎的劲也拽不出来。黎晶对连长说,我能把木头拽出来,连长不信。黎晶叫了一帮小伙子把绳子拉紧,又扒在他们的耳边笑嘻嘻地交待一番,然后他高喊:“一、二!”大伙接着大喊:“操!”接着一猛劲,再喊:“一、二!”再一猛劲,大木头拉上来了。河边看热闹的人都笑翻了天!连长说:“你这小子真行!”黎晶说:“这叫把性饥渴变在成了革命干劲!”

黎晶真正出人头地是因为打蓝球,1·87米的身材使他成了农场的球星。后来成了“中国棋圣”的聂伟平,当时也站在球场边,伸着小平头看他投三分球。球场边还有许多上海、北京、哈尔滨姑娘多情的目光盯着他矫健的身影,他却把爱情献给了在农场医院当药剂员的苗条白净的黑河姑娘董宇光。他又被挖到实力雄厚厚的嫩江银行队,一边当信贷员一边打球。为了把女朋友的关系也转到县里,他到劳动局长家中求情,他刚走进门口,一只大狗扑过来,他一闪身,狗扑在他的后背上,嘶拉一声,黄大衣被狗撕破,他一步窜到屋里,浑身吓出一身冷汗。科长躺在炕上,正闭目养神,没等他说完来意,他一摆脱手,就把他打发走了。走出院门,黎晶已是满脸泪水,感到从没有过的屈辱。这一幕后来成了中篇小说《信访局长》中的一个情节。

1978年,黎晶又被调到更具实力又珍爱人才的黑河航运局打球。他想当司机,可局里让他当上了航运警察。他和妻子的婚床是派出所值班人员的单人床,还没过完蜜月,他就上山打火,背着干粮,拿着桦树条子,十五个昼夜逐火而奔。忽然风向转移,大火扑面而来,他就势一滚,趴在地上,脚下的一个沙坑救了他的命,火从他的背上卷过,烧着他的衣服,可坑里的氧气使他未窒息而死。他打了个滚跳进来,又抡起树条子向大火扑去。他经常出没在梁晓声笔下的“满盖荒原”,他曾被染上使许多鄂伦春猎人和知青葬身荒原的“出血热”,他昏迷了七天七夜,医院已发出了病危通知,可他神奇地活了过去。大难不死的黎晶,开始顺风顺水地步入官场:航运局宣传干事――局办公室副主任――局党委副书记――局党委书记。当局党委书记那年,他36岁,是全国航运系统最年轻的一把手。1988年12月,他又被调到黑河地区当上了经合委主任,在对俄开放中大显身手。他曾几十次去俄罗斯访问,远东地区的每个城市都有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1971年7月1日,五大连池周围的12座数万岁的老火山像慈祥的老爷爷领着他们的270岁的重孙――那两座新火山,侧耳倾听那回荡在湖面上的歌声:

黑色的石海上/有一棵神奇的火山杨

沸腾滚烫的岩浆,/练就了生命的顽强

涓涓清甜的泉水/哺育了枝杆茁壮

啊,神奇的火山杨/千万年的风霜

折不断你铮铮铁骨/呈现一派青春的火光……

站在湖畔的文化中心舞台上唱歌的就是今年春天调来的市委书记黎晶,这首他创作的《神奇的火山杨》成了这个城市的市歌,他的到来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火山爆发一样的振动,当然不是靠一首歌。

迎着初春的风雪,新来的市委书记黎晶走遍720平方公里的火山台地,他明白了什么叫火山链、火山口、火山锥和那奔腾翻卷的“石海”和“石龙”。他也搞清了这个新型的旅游城市严重的经济困难――两万固定人口却背着3000多万的债务,比经济还落后的是人们的观念――他们过着比老火山还沉静的日子,靠资源吃着半饱的饭,悠然自得。黎晶对全市干部“关于商品经济大合唱的报告”激起这个小城宏大的思想解放的浪潮,接着他带着市委市府的干部南下招商,又创办五月初五的“饮水节”,为旅游者、投资者打开了山门,中外来宾云聚,让人们发现了这个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质公园的巨大发展潜力。

然而黎晶的改革也面临重重的阻力,那阻力来自领导层,来自制度的缺欠也来自干部的腐败作风,他不得不举起铁腕:他扶起给他下跪的一对夫妇和十七岁被一个官员的儿子欺凌的女儿,他下令主管领导查清此案,终于把消遥法外的恶少送进他该去的地方。他接待拦车喊冤的农民董家平,责令查办刁难勒索农民小酒厂的专管员,让商业局长登门道歉,退还酒款。他三顾茅庐去拜访创办中国第一家农民种子研究所的退休的农艺师李峰,帮助他解决困难,推荐他当上了市政协委员。他走访贫困的教师刘玉霞,用自己的工资为她买了两吨过冬的煤,通知有关部门为她待业的女儿安排工作,要求教育局调查全市教师过冬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旅游淡季的冬天,他在中午饭时私访了十家饭店,发现公款消费的就有16桌,占就餐的60%,其中科级干部有19人,他以此例整顿作风,狠刹挥霍浪费和吃喝风。

黎晶永远无法忘记1993年春天,那个乍暖还寒的黎明,他们全家最后一次推开那原本不该离去的院门,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热泪夺眶而出,黑压压的人群站满了院子,有干部、工人、农民、教师;有他关照过的困难户,也有他批评处分过的干部;一双双热手,一封封信函,一句句朴实无华的送别话语,让他们登车的腿像注了铅一样沉重。汽车终于开动了,耳边还响着一位干部告别的诗句:“再见了!南移的火山杨,你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那样神奇!”

20年北大荒的风雪严寒,让一个逃难的青年成了一个健壮的汉子,一个具有丰富生活经历和相当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对更广阔天地施展才华的渴望和年迈的父母的呼唤,让黎晶辗转反侧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决定奉调南下回京了。他的激情写在黑龙江的山水之间,他的才华曾让他战斗过的地方天光增色。第二故乡的人们留恋这南飞的大雁,但从心里祝愿他飞得更高更远!

从寒外北大荒回到京城的老知青黎晶,又被派到寒外的长城脚下的延庆县当副书记。他又重演着在五大连池的那些亲民爱民为老百姓服务的故事,尽着一个人民公仆的职责。在延庆的四年,他从“新火山”变成了“黄胶鞋”书记,没有引发“爆炸式的新闻”,却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燕山大地,那是一篇更美的诗篇。后来黎晶又进城当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又当了门头沟区委副书记,他在那命运神奇转换中又创造了多少神奇的故事!那故事太多,我们不能从头再说。

在我的预想中,黎晶会在仕途上会走得更高,因为他心高志远,因为他才华横溢,因为他有相当丰厚的阅历和经验,因为他还有许多官员不具备的人格魅力――源于他高贵的形象和艺术气质。然而2004年他的人生突然转向了文学艺术。这让相知很深的老朋友的我很惊讶,惊讶他从热点进入冰点,从热闹进入平静。但仔细一想,这也很自然,这是黎晶人生的回归,本来他就该成为艺术家和作家的,他的家学很深,从小就好文墨,在北大荒最艰难的时候他从未停止舞文和吟咏,现在终于可以重操旧业了。

但是我仍然很惊讶。我不惊讶黎晶成为书法家,因为他的父亲黎世豪曾是北京着名的书法家;我也不惊讶他成为诗人、词作家,因为从北大荒开始,他一直在写诗写歌。我惊讶他成为了小说家,成了高产的小说家。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跳出党、政、企繁杂的工作圈,进入文学艺术圈,几十年绷紧的发条似乎有了某些松弛,长期积淀的社会运转中的那些风土人情,从沉默中爆发。是一种责任、激情促使我去探索文学最高境界,去写小说。”看来黎晶是不得不写了,不能不写了!他的丰富积累是地下沸腾的岩浆,那份重重的责任让地下裂了一道缝隙,那激情就是点燃岩浆的火把,这样这座新火山就爆发了!成了文坛上独特的风景。

我们看一看黎晶的爆发力和影响力:2004年,他创作和发表了4部中篇、2部短篇,其中,处女作《选择》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先刊》和《领导科学》转载;2005年又发表了4部中篇2部短篇;2006年发表了一部中篇和一部长篇,那部长篇《殉猎》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电台连播,甚至还有了盗版,作家出版社还专为此书召开座谈会。黎晶的写作习惯是没有提纲,都是一稿成,也不用电脑,半天可以手写5000字,文章一旦开了头,故事像开了闸的水直往上涌。就像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那公鸡要下蛋,到时候不下憋得不行!黎晶也是,不写憋得不行。他还可以同时写几部小说,故事一点也不混。医院检查说他可能比别人多一个脑室,有人称他为“五脑人”,我以为那第五脑里装满了责任、激情和他的生活故事。

转眼间默默无闻的黎晶突然又“火”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称黎晶为“迟来的勇士”。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歌词,如戴玉强唱的《心中的河》、刘滨唱的《十八里哨所》,还有连续三年“北京合唱节”的主题歌《北京最美是金秋》、《北京又一年》、《我们都是北京人》。他的书法作品走出了国门,出现在堂皇的展厅,也悬挂的街头的门市上。同时作为市文联的领导,他还组织了大量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这更是他的长项。

对于黎晶的小说,评论家崔道怡认为:“它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课题,传达世情民意,抒发人间正气,塑造正面形象,体现时代趋向,以其思想内容的政治含量和力度引人瞩目。”北京晚报的评论说黎晶的小说是“官场实力派小说家的温情写作”。身在官场的黎晶的心中装满了鲜活的干部形象,他的写作比那些游离于官场之外的作家,当然更真实更生动更深刻。特别是他笔下的那些贪官也富有人情味,因为他们原本不是坏人,制度缺欠的外因,人性弱点的内因让他们走上歧路的。对他们不仅痛恨,也很惋惜。我还以为黎晶的小说也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他在写自己,写自当官的感受,也写自己从政的愿景。当官不能实现的理想,在他的作品中实现了。这也是他离开权力的中心,走向权力的边缘从事创作的一个动因吧!

在人民大会党“金色大厅”举行的庆祝文代会和作代会闭幕的联欢会上,我又见到了容光焕发的黎晶,我看文艺家的黎晶比官员的黎晶可爱的多。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可以随时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文艺家的黎晶一定会比官员的黎晶活得更浪漫更精彩。黎晶说,那次在新疆天山脚下的那拉提草原上,当地官员介绍他为北京文联领导时,一位当地干部说,你是不是写《信访局长》的那个作家,接着他讲起其中的情节和他的感受。黎晶说当时的心情,比看到上级给他升官的文件都高兴!

我对黎晶说,当年我写《跨世纪人》之后,刘白羽同志曾在《求是》(1992年16期)上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中国寄希望于跨世纪人》,文中说:“是的,我们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如黎晶、张毅、赵明非这样的跨世纪的人,以实践方式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而且需要许许多多如同贾宏图这样的跨世纪的文学艺术家,以自己的诗情画意创造更多的好作品,像恩格斯早就期望的那样,反映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把现代最革命的思想表现出去,以推动历史的前进。”

我说:“看来应该把我的名字换成你了!”

黎晶说:“我们还是一起奋斗吧!”